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5篇
综合类   25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9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 探讨在新疆哈萨克族食管癌组织中miR-143、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 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根据前期芯片检测结果,通过靶点预测软件PicTar TargetScan和miRanda预测miR-143可能与肿瘤相关的靶基因。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30例哈萨克族食管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中miR-143、MMP-2和TIMP-1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miR-143在哈萨克族食管癌组织中表达较远端癌旁组织中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miR-143低表达与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相关(P依次为0.042、0.039、0.007);MMP-2、TIMP-1在哈萨克族食管癌组织中表达均较远端癌旁组织中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26和P=0.021);MMP-2高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正相关(r=0.367 P=0.037);miR-143与MMP-2、TIMP-1的表达均呈负相关(r依次为-0.442、-0.410,P均<0.05),MMP-2与TIMP-1的表达呈正相关(r=0.794,P=0.000)。结论: miR-143与MMP-2、TIMP-1表达失调共同参与哈萨克族食管癌的发生发展过程,MMP-2和TIMP-1可能是miR-143的靶基因。  相似文献   
22.
棘球绦虫感染是一种循环感染,棘球绦虫在食肉动物与食草动物之间形成较为固定的生活史循环链。食肉动物为终末宿主——以犬、狐、狼等犬科动物为主,棘球绦虫的中间宿主涉及不同物种并随环境的不同而有变化,主要有人、家畜和一些野生动物。棘球绦虫在完成其生活史过程中,能寄生几十种动物体内,尤其是其幼虫(棘球蚴)所寄生的中间宿主更为广泛。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在新疆哈萨克族食管癌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2、7(MMP-1、MMP-2、MMP-7)、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MP-1)和肿瘤转移相关基因1(MTA1)mRNA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RT-PCR方法检测75例哈萨克族食管癌标本中MMP-1、MMP-2、MMP-7、TIMP-1和MTA1 mRNA的表达水平,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MMP-1、MMP-2、MMP-7、TIMP-1和MTA1 mRNA在哈萨克族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较正常组织增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MMP-2、MMP-7、MTA1 mRNA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MMP-1、MMP-7 mRNA的表达与临床分期有关(P〈0.05);TIMP-1与MMP-1、MMP-7、MTA1的表达呈正相关(r=0.446、0.458、0.333,P均〈0.01)。结论:MMP-1、MMP-2、MMP-7、TIMP-1和MTA1 mRNA表达上调共同参与了哈萨克族食管癌的发生发展过程;MMP-2、MMP-7和MTA1可能是哈萨克族食管癌发生侵袭、转移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24.
猫脊髓部分去传入后神经营养素家族表达的时空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部分去传入后猫脊髓背角 板层内 NGF、BDNF、NT- 3及其 m RNA的时空变化规律。方法 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部分去传入 (切断 L1 ~ L5、L7~ S2 背根 ,保留 L6背根为备用根 ) 3~ 5天、10~ 11天后 ,猫脊髓 L3 、L5、L6或 L7节段背角 板层内三种神经营养素及其 m RNA的表达变化。结果  1正常猫 NGF及其 m RNA分布于 板层神经元内 ;BDNF分布于神经纤维终末、膨体和神经元内 ,m RNA阴性 ;NT- 3分布于神经元、胶质细胞和少量神经纤维及膨体中 ,m RNA阴性。 2去传入后 3~ 5天 ,NGF及其 m RNA阳性神经元数明显增多 ,NT- 3阳性神经元和胶质细胞数也明显增多 ,而 BDNF含量及阳性膨体数却明显减少 ;10~ 11天时 ,NGF及其 m RNA阳性神经元数仍维持高峰水平 ,NT- 3者虽仍高于正常但已有所下降 ,而 BDNF含量除 L7节段外已恢复到正常 ,但阳性膨体数仍未恢复。 BDNF和 NT- 3的 m RNA仍呈阴性。 3NGF达高峰的时间在 L5、L6节段较早 ,L3 较晚 ;BDNF含量的恢复以 L7最迟 ;NT- 3阳性胶质细胞数量的变化在各节段一致 ,唯 L5、L7节段的阳性神经元数在 10~ 11天时即降致正常水平 ,L3 节段仍维持较高水平。结论 三种因子均参与部分去传入后脊髓的可塑性反应 ,但其发挥作用的早晚及维持时间却不尽相  相似文献   
25.
目的细粒棘球绦虫存在着实质性的基因遗传差异,将影响对治疗药物的敏感性,抗原变异也可影响对人体包虫病的准确监测以及免疫预防,因此对新疆细粒棘球绦虫基因多态性研究、分子生物学及血清学实验诊断方法研究与包虫病的流行防治直接相关。方法:本研究采用DNA测序法对细粒棘球绦虫mtDNAC01基因片段进行序列分析,明确检测到的细粒棘球绦虫的基因型及其株内遗传变异。结果通过对新疆塔城50例细粒棘球绦虫分离株标本(取自被感染羊)CO1基因序列分析,发现新疆塔城地区羊株主要流行株为G1型,其中CO1基因片段长度为789bP,并发现一株新的基因型。结论将所检测到新疆细粒棘球绦虫基因单倍体序列与Genbank中己登录细粒棘球绦虫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分析,发现变异碱基对,证明新疆细粒棘球绦虫基因序列存在多态性。  相似文献   
26.
贝塔朗菲,一般系统论的创始人,他主张把有机体当作一个整体或系统来考虑,他认为“生物学的主要任务是发现生物系统中一切层次上的组织原理”[1]. 人体是一个多细胞体系,它从受精卵建起,一个成人约有1×1015个细胞,由8大系统组成,系统由一系列器官组成,每个器官由4大基本组织组成,组织由200余种细胞和细胞外基质组成[2].从受精卵发育为新生个体的过程中,其中蕴藏着一些组织原理.它们是增殖和分化原理、层级原理、三胚层原理、形随功能原理和分形几何原理.这些组织原理指导人体的构建过程,确保一个受精卵如期成为一个人体.  相似文献   
27.
食管癌肿瘤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食管癌血清学肿瘤标志物细胞角蛋白 19片段 (CYFRA2 1 1)、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A)、P5 3抗体、可溶性白介素 2受体 (SIL 2R)、胸腺嘧啶磷酸化酶及Ⅰ型胶原蛋白羧基末端端粒肽(ICTP)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MTA1和nm23-H1蛋白表达水平及其与哈萨克族食管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Western blot对20例哈萨克族食管癌标本中MTA1和nm23-H1蛋白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MTA1在食管癌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为45%,但癌组织与相应正常组织表达量无明显差异;nm23-H1在食管癌癌组织及正常组织中未表达的占50%,并且90%肿瘤至少侵及肌层,其中70%的肿瘤并伴有淋巴结转移。结论在哈萨克族食管癌的浸润、转移中MTA1可能不起主导作用,而nm23-H1低表达表型可能有助于浸润和淋巴结转移,与生物学行为有关,可有望成为哈萨克族食管癌患者转移复发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9.
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与临床病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近年来,由于教学改革的深入,组织学与胚胎学和其他医学基础课程都在不同程度地采用PBL教学法、CBS[1-4]教学法,教材编写也进行了改革,如:案例版<组织学与胚胎学>[5]等.这些教学改革和尝试的目的都是为了提高医学教学质量和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组织学与胚胎学是一门医学基础学科,医学院校都在第一年开课,它与人体解剖学一起成为医学生进入医学体系的首门课程.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针刺促脊髓背根侧枝出芽的机制。方法: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部分去传入纤维并针刺后,猫脊髓Ⅱ板层和保留背根节内3种神经营养素及其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NGF及其mRNA分布于Ⅱ板层神经元内,针刺对二者的表达无显著影响。BDNF主要分布于神经末和膨胀内,NT-3主要分布于神经元和胶质细胞内,二者的mRNA均阴性,针刺组该二因子的表达均显著增强,三种因子及其mRNA在保留背根了部分神经元内表达,针刺组3种因子及其mRNA表达均显著增强,结论:针刺促进3种因子及其mRNA在保留背根节的表达,可能是其促进部分去传入纤维猫脊髓可塑性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