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7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0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小儿弓形虫感染和弓形虫病:附1018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道对1018名疑似患儿进行了弓形虫感染的研究,应用IHA和ELISA法检测血清或脑脊液,结果显示农村(30.29%)与城市(14.4%)患儿阳性率差异显著。不同病种患儿以淋巴结肿大者阳性率最高(45.71%),其次为畸形、眼病、脑炎、脑残和智残,均在24%以上。对母子抗体阳性率比较,以畸形儿的母体阳性率高(66.67%),显示该病在垂直传播方面有相关性。对59例疑似者作小白鼠病原学检查,仅7例阳性,检出率难以适应临床,故亟需一种敏感、特异的方法来满足需要。  相似文献   
22.
为了评价用于检测弓形虫抗体的改良凝集试验(MAT)、用MAT、间接血凝试验(IHAT)、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动物和人的血清进行检测,比较阳性检出率与符合率,并对检测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MAT和IHAT、MAT与ELISA检测动物和人血清的阳性检出率都无显著差异(P>0.05).MAT与IHAT检测动物血清的总符合率为78.7%(59/75),检测人血清的总符合率为81.6%(71/87);MAT与ELISA检测动物血清的总符合率为74.0%(54/73),检测人血清的总符合率为79.3%(69/87).应用配对资料卡方检验分析显示MAT与IHAT、MAT与ELISA检测的结果一致.因此,检测弓形虫抗体的MAT与IHAT和ELISA具有良好的符合性,这3种方法都能用于弓形虫抗体的常规普筛和血清流行病学研究.  相似文献   
23.
目的获得鄱阳湖区6~12岁儿童肝脾大小及门脉主干内径B超测量正常值,为应用B超评价儿童血吸虫病患病率和疾病控制效果提供依据。方法按照TDR/WHO推荐的方法,对267名非疫区6~12岁小学生进行了腹部超声检查。结果获得了受检小学生肝脾大小及门脉主干内径等4项B超测量值,并进行了不同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和HBVM阴阳性间的比较分析。结论提出了鄱阳湖区6~12岁儿童肝脾大小及门脉主干内径B超测量正常值的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24.
家庭内广泛感染弓形体国内尚未见报道,孕妇因弓形体所致不良妊娠结局的报告虽有但欠足够重视。最近我们在一弱智儿童血中检出弓形体抗体,其母血也为阳性。随即追踪母亲家庭进行普查.从14人中查出11例阳性感染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腰三针配合手法复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上海产RG-2B型电桥式血流图仪记录并分析腰三针配合手法复位治疗前后对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下肢血流图的影响。结果治疗前波幅下降,上升时间延长,血管阻力指数增加,两侧波幅差明显增大;治疗后波幅升高,血管阻力指数降低,两侧波幅差显著缩小。结论本治疗方法能改善患侧下肢局部的血液循环,增加血流量,从而促进患肢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6.
<正> 在运用绵羊红细胞为载体的弓形虫病间凝试验(IHA)对血吸虫病流行区进行调查时,观察到急性血吸虫病人血清中,弓形虫病IHA试验阳性率高达76.8%。国内外资料表明绵羊红细胞表面存在嗜异性抗原,血吸虫病人血清中有大量嗜异性抗体。本文着重讨论急性血吸虫病人血清中嗜异性抗体对弓形虫病IHA的影响。 30份正常人血清和52份急性血吸虫病人血清,经嗜异性抗体凝集试验,正常人阳性率为60%,滴度小于1:160;而急性血吸虫病人阳性率为100%,且滴度大于1320。把嗜异性抗体阳性病人血清用10%的绵羊红细胞吸收后,正常人血清全为阴性,而52例急性血吸虫病人中,血吸虫病IHA试验有73.1%(38/52)的滴度小于1:3000;而弓形虫病IHA  相似文献   
27.
<正> 本文采用间接血凝试验(IHA)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103例眼科患者进行弓形虫病血清免疫学调查,检测总感染率为38.8%,IHA抗体滴度≥1:3231例,阳性率30.1%;ELISA抗体滴度1:200以上者34例,阳性率33%。1例色素膜炎患儿眼房水中找到弓形虫滋养体,动物接种作小白鼠腹腔培养同时  相似文献   
28.
目的 探讨无锡地区哮喘儿童病例哮喘控制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以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在无锡某医院门诊复诊的哮喘儿童病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儿童哮喘控制测试(C-ACT)评估哮喘儿童的哮喘控制水平并对儿童主要监护人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哮喘儿童哮喘控制情况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哮喘控制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403例哮喘儿童参与研究,男女性别比为0.82∶1,年龄4~11岁,8~11岁儿童病例所占比例较高。403例哮喘患儿中共有125例儿童病例C-ACT评分<24分,哮喘控制不良率为31.02%,控制良好率为68.9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超重或肥胖(OR=2.323)、合并其他过敏性疾病(OR=3.006)、主要照顾者对儿童哮喘的认知程度评分(OR=0.686)是哮喘儿童哮喘控制不良的影响因素。结论 哮喘儿童的哮喘控制不良发生率较高,超重或肥胖、合并其他过敏性疾病、主要照顾者对儿童哮喘的认知程度评分是哮喘儿童哮喘控制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临床应针对性实施早期干预,提高疾病控制水平。  相似文献   
29.
目的 :探讨 3种不同的循环抗原 (CAg)检测方法在日本血吸虫病人经吡喹酮治疗后疗效考核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单克隆抗体 (MAb)JPG3,分别建立了Dot ELISA、Sandwich ELISA和R IHA 3种CAg检测方法 ,用吡喹酮 (50mg·kg- 1,顿服 )治疗日本血吸虫病人 ,进行治疗后不同时期的同步血清学检测 ,并评估检测结果。结果 :吡喹酮治疗后半年 ,上述 3种检测方法的CAg阴转率分别为 75 .8%、72 .6 %和43.5% (P <0 .0 1 ) ,治疗后 1年分别为 83.9%、88.7%和 71 .0 % (P <0 .0 5) ;治疗后 2年分别为87.1 %、95 .2 %和 93 .5 % (P >0 .0 5) ;CAg阳性病例的平均抗原滴度倒数 (GMRT)随治疗后时间的延长逐步下降 ,治疗后 2年三种方法均达到各自的最低阳性稀释度。结论 :考核吡喹酮治疗日本血吸虫病人近期 (半年或 1年 )疗效 ,Dot ELISA和Sandwich ELISA均较好 ,但后者在结果判读上较前者更为客观 ;考核远期 (2年 )疗效 ,3种方法的检测结果无显著性差别 ;反映CAg水平的GMRT在一定程度上亦能评估吡喹酮之疗效  相似文献   
30.
目的:观察早期限饲(出雏后两周隔天饲喂)对肉鸡脂质过氧化作用和抗氧化酶活性产生的长期影响,并通过与后期限饲(屠宰前两周隔天饲喂)比较,观察不同阶段限饲对肉鸡血清、肝脏、胸肌、腓肠肌丙二醛浓度、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方法:实验主要于2005—04/12在南京农业大学农业部动物生理生化重点开放实验室完成。实验分组:选取1日龄健康快三黄商品肉鸡100羽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0羽,早期限饲组40羽。饲养至50日龄,从对照组随机选取20羽作为后期限饲组。实验处理:①早期限饲组,1-14日龄进行隔日限饲,以后自由采食。②后期限饲组,1~49日龄自由采食,50~63日龄进行隔日限饲。③对照组,全程自由采食。实验评估:记录每周体质量,检测14日龄对照组、早期限饲组,63日龄对照组、早期限饲组和后期限饲组血清、肝脏、胸肌、腓肠肌丙二醛浓度、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结果:100羽实验动物均进入结果分析。①14日龄早期限饲组肉鸡血清、肝脏、胸肌和腓肠肌丙二醛浓度、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②63日龄时早期限饲组血清丙二醛浓度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后期限饲组血清丙二醛浓度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肝脏丙二醛浓度、胸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腓肠肌各项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后期限饲组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高于早期限饲组(P〈0.05)。后期限饲组肝脏丙二醛浓度显著低于早期限饲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早期限饲组(P〈0.05)。结论:早期及后期限饲均能增强63日龄肉鸡体内整体水平脂质过氧化作用和抗氧化酶活性,早期限饲对肉鸡脂质过氧化作用和血清抗氧化酶活性的即时影响表现不明显,但其影响可以持续到后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