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6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44篇
内科学   33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61篇
预防医学   42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20篇
中国医学   33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59 毫秒
81.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性别构成比、年龄高峰值和损伤的主要外部原因等,提出防范措施。方法收集2006~2010年2 183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案基本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男性患者明显高于女性,性别构成比为3∶1。患者年龄主要集中在21~60岁,在各年龄段中,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患者高峰为21~60岁,在各年龄段中,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患者高峰为21~40岁,与<20岁、41~60岁比较差异显著(χ2=100.59,92.55,P<0.01)。机动车交通事故占致伤外部原因的首位。结论急性颅脑损伤与性别、年龄、损伤的外部原因以及治疗措施等有密切关系,在各部门的协同努力下,采取相应措施,降低死残率,保障人们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2.
【目的】比较在极低出生体质量(VLBW)早产儿中早期使用鼻塞式间歇正压通气(NIPPV)与鼻塞式持续正压通气(NCPAP)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出生胎龄26+0~32+0,出生体质量≤1 500 g的患儿生后随机分入NIPPV组或NCPAP组。比较两组的呼吸支持治疗数据和临床转归情况。【结果】共200例患儿完成实验,至纠正胎龄36周时比较,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39%vs 45%,P>0.05);NIPPV组患儿生后3 d时有创机械辅助通气使用率较NCPAP组低,(23%vs 41%,P<0.05);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较NCPAP组少(33%vs 48%,P<0.05)。NIPPV组患儿有创通气时间,总用氧时间均低于NCPAP组,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其他临床并发症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与NCPAP比较,VLBW早产儿早期使用NIPPV治疗虽未能减少BPD的发生,但仍是可供临床选择的另一种安全和有效的无创辅助通气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无创高频振荡通气( NHFOV)在新生儿作为拔管后呼吸支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分析需要高频振荡辅助通气并应用NHFOV作为下一级呼吸支持治疗的20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统计应用NHFOV作为拔管后呼吸支持的成功率,并分析应用NHFOV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20例患儿中17例应用NHFOV成功拔管,成功率为85.0%。应用NHFOV血气二氧化碳均值为(44±3.8) mmHg;颅内出血率为5.0%,纠正胎龄36周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为12.5%,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率为5.0%,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率为6.25%,产后糖皮质激素应用率为0。结论 NHFOV作为拔管后呼吸支持,具有较高的拔管成功率,并发症未见明显增加,推测NHFOV是一种新型的安全有效的呼吸支持治疗模式。  相似文献   
84.
目的研究母亲子痫前期对早产儿巨核细胞生成和血小板稳态的影响。方法研究收集了26个母亲子痫前期的早产儿的脐血和母亲没有子痫前期的早产儿的脐血,分为子痫前期组(PE组)和母亲无子痫前期组(对照组)。分别通过全血渗透方法和血浆凝结培养系统检测循环中巨核细胞数量和巨核祖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MK)的水平,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血小板活化标志物CD62P、CD63,通过ELISA检测两组血浆中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Flt1)和TPO的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E组早产儿外周血的血小板计数减少[157.9(44.6)vs 239.6(57.5)×10~9/L,P0.001];循环中MK减少[5.8(1.0)vs 7.7(0.9)/mL,P0.001],CFU-MK减少[14.1(2.1)vs 20.1(2.8)/L×10~5 cell,P0.001];CD62P的表达增加[15.5(2.3)vs 11.4(1.9)%血小板,P0.001],CD63的表达增加[12.3(2.4)vs 9.0(1.6)%血小板,P0.001];血浆中sFlt1的水平升高[130.1(8.0)vs 97.7(8.7)pg/mL,P0.001],TPO的水平也升高[129.5(17.8)vs 98.9(11.8)pg/mL,P0.001]。PE组中,sFlt1的水平与血小板计数、CFU-MK和循环中MK数目呈负相关,与CD62P、CD63的表达呈正相关;TPO与血小板计数、CFU-MK和循环中MK数目无明显相关性;对照组中,sFlt1和TPO与上述参数无相关性。结论 sFlt1对于母亲子痫前期的早产儿在巨核细胞生成和血小板稳态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巨核细胞结构受损和血小板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85.
目的分析并探索膳食模式与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患病风险间的相关关系,为预防DM的发生、制定有针对性的饮食治疗宣传教育工作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抽取西安市某社区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就诊的患者,通过问卷调查获得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膳食摄入和体格指标,通过因子分析提取膳食模式并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膳食模式、年龄、家庭收入等与DM患病风险间的关系。结果本次研究共纳入研究对象300例,其中DM患者127例。经因子分析提取出"动物膳食模式""均衡膳食模式""小吃粮谷模式""乳类内脏模式"共4种膳食模式。与其他膳食模式相比,"均衡膳食模式"可降低DM的患病风险;与无固定职业者相比,脑力劳动者DM患病风险增加;收缩压、腰围越大,DM的患病风险越高。结论 "均衡膳食模式"可降低DM患病风险;脑力劳动、高收缩压、腰围过大是DM罹患的危险因素。因此,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减少静坐时间、控制血压、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对预防DM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6.
有机磷农药中毒直接大面积的灼伤皮肤,在临床上极为少见。由于有机磷农药的毒性大,可通过皮肤接触进入血循环而致全身中毒,故对灼伤后的皮肤护理至关重要。我院收治1例敌敌畏灼伤皮肤的患者,采用院内自制的氧化锌油治疗,临床效果显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7.
许芳 《中国医药指南》2014,(33):291-292
目的探讨分析开颅术患者术后早期呕吐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我院接受开颅术治疗的7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出现术后呕吐症状,平均呕吐次数为3.1次,3例患者术后呕吐持续2 d。其中伴有头痛为11例。根据患者不同的呕吐原因给予相应护理,调查发现呕吐原因主要包括:麻醉原因、术后脑水肿和疼痛、术后颅内血肿、水电解质紊乱、药物原因和手术原因。结果护理结果显示70例患者无死亡,2例植物生存,32例好转,36例治愈。结论对术后出现呕吐的开颅术患者给予相应护理,临床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8.
膀胱副神经节瘤和膀胱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是罕见的膀胱肿瘤。为此将临床所遇到的2例病例结合文献来共同探讨,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及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89.
虽然今天的物流业已十分发达,但是在广大农村,集市仍然是主要的购物场所。对村民来说,集市不仅是一种文化,更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集市几乎聚集了人们生活所需的一切物品,涉及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集市的食品安全隐患也是农村食品安全的集中体现。由于经济发展阶段等原因,在我国的大多数地区,如何保障农村食品安全仍是难题。要破解它,并非易事。本刊记者日前走访了京郊部分农村集贸市场,发现食品安全问题非常突出。  相似文献   
90.
 患者男,51岁。因“间断腹痛10余年,发热1周,意识模糊3 d”入院。患者于10年前饮酒后出现腹痛,为中上腹部持续性钝痛,当地医院诊断为“急性胰腺炎”,予禁食、抑酸治疗后好转。此后上述症状反复出现。5年前再次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胰腺结石”,行“胰头部分切除术”。术后仍有腹痛出现,性质同前,疼痛剧烈,较前加重,伴有腹胀、腹泻,应用曲马多和盐酸哌替啶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止痛后好转。6 d前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8℃,伴有寒战,无咳嗽、咳痰,自行应用复方氨林巴比妥后体温可降至正常。后出现意识模糊,为明确诊断及治疗入我院。既往有大量饮酒史,折合酒精含量平均300 g/d。入院体检:意识模糊,表情淡漠,言语不清,定向力、计算力丧失;心率 110次/min,血压80/50 mmHg(1 mmHg=0.133 kPa);双下肺叩诊实音,双肺可闻及散在湿啰音;腹平软,无腹壁静脉曲张,肝脾肋下未触及,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3次/min,余腹部体检因患者意识状态欠佳不能配合。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28.5×109/L,中性粒细胞0.98,红细胞2.59×1012/L,血红蛋白91 g/L,血小板18×109/L;肝脏生化指标:AST 97 U/L,ALT 158 U/L,ALP 164 U/L,γ-谷氨酰转移酶(γ-GT)161 U/L,胆碱酯酶(CHE)1813 U/L;脂肪酶234 U/L。X线胸片:双肺肺炎,双侧胸腔积液。腹部CT:胆囊小,壁增厚;肝内可见多个团片状低密度影,边界不清,大小1.5~9.8 cm,CT值为25~47 HU,增强扫描未见明显强化,肝内胆管扩张,考虑肝内胆管扩张伴多发胆汁瘤形成可能性大(图1);门静脉左右支、主干、部分肠系膜上静脉、脾静脉栓子形成,继发门静脉海绵样变性;胰头部轮廓不清,其内密度不均匀,并可见斑点状高密度影,胰腺体尾部显示不清,胰腺周围及相邻肠系膜区脂肪间隙模糊;腹水。追问病史,患者于术后多次复查CT时均显示肝脏低密度影,当地医院诊断为“肝囊肿”。此次根据患者影像学特点,考虑胆汁瘤可能性大,给予患者行肝内低回声区穿刺引流,引流液为黄绿色胆汁并有脓汁。引流液培养:大肠埃希菌。同时,血培养回报:大肠埃希菌。药敏结果:对美罗培南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