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的CT灌注值与AP CT严重度指数(CTSI)和临床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应用16层螺旋CT对79例患者进行胰腺CT灌注成像,胰腺正常组(对照组)16例,AP组63例。使用ADW 4.2工作站perfusion 3软件包进行图像处理,测得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表面通透性(PS)。分析AP各灌注值与对照组的差别以及与AP的CTSI和临床APACHEⅡ评分相关性。结果:AP和对照组各灌注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F和BV与AP的CTSI和APACHEⅡ评分呈负相关(r=-0.865,r=-0.703;r=-0.817,r=-0.703;P<0.01),MTT和PS与CTSI和APACHEⅡ评分无相关性(r=-0.185,r=0.094;r=-0.192,r=0.141;P>0.05)。结论:AP的BF和BV较对照组显著减少,BF和BV与AP的CTSI和APACHEⅡ评分呈明显相关性,可作为判定AP严重程度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22.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曲面重组技术(curved planar reformations,CPR)在肝外胆管梗阻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3例手术病理和临床证实的肝外胆管梗阻患者的多层螺旋CT薄层原始图像,分别用工作站软件进行肝外胆管和扩张胰管的曲面重组成像,分析CPR对肝外胆管梗阻性疾病定位和定性诊断的能力。结果 53例肝外胆管和全部27例扩张胰管CPR图像清晰,定位准确率为100%,定性准确率为92.5%(49/53)。结论 CPR可以直观清晰地显示肝外胆管和胰管的全貌,对肝外胆管梗阻性疾病的定位和定性诊断有很大价值。 相似文献
23.
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 DWI)通过不同组织间的水分子扩散差异所造成的图像信号衰减来反映组织的结构特性,是目前唯一能观察活体组织内水分子扩散运动的无创性成像方法,已广泛应用于神经系统方面的诊断。随着磁共振软硬件技术的进一步开发,尤其是平面回波成像(echo planar imaging,EPI)技术的成熟及完善、多通道线圈及并行采集等新技术的出现,使得 DWI 的应用范围逐步扩展到盆腹部,利用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可以较客观地量化病变组织中水分子扩散运动的变化程度[1]。研究表明利用 DWI 图像和 ADC 值可用于妇科肿瘤的诊断以及分期和疗效的判定。现结合相关文献,对 DWI 在子宫肿瘤诊断中的应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4.
目的 应用低剂量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测量腹部脂肪的含量.材料与方法用猪肉及内脏器官模拟腹部成分制作模型,在管电压(kV)不变的条件下,测量不同管电流(mA)时,皮下、肌间、腹内脂肪的CT值和腹部脂肪体积百分率以及CT剂量指数(CTDI)值.结果 在kV不变的条件下,mA不同时,皮下、肌间和腹内脂肪的CT值以及腹部脂肪体积百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mA时,CTD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A与各部脂肪CT值和腹部脂肪体积百分率无相关性(P>0.05),mA与CTDI成正相关(P<0.01).结论 腹部脂肪CT值和脂肪体积百分率不随mA降低而发生变化,在低剂量条件下MSCT可以完成腹部脂肪含量的测量. 相似文献
25.
肝癌应首选手术治疗,部分患者因肝硬化、多发病灶和身体情况差而不能手术.肝肿瘤经皮射频切除术(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是在影像学导引下使用射频热效应引起瘤体凝固坏死而达到切除肿瘤的目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介入疗法.现将我院2001年4月-2002年10月经RFA治疗后16例的CT表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6.
多层螺旋CT曲面重组技术在胰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曲面重组技术在诊断胰腺癌中的价值。方法45例临床怀疑胰腺癌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并沿着胰管、胆总管进行重组。根据横断面图像及横断面结合曲面重组图像分别对是否有胰腺癌用盲法进行评估。结果45例中的27例经手术病理和临床资料证实为胰腺癌。对于发现胰腺癌,横断面图像、横断面结合曲面重组图像的敏感性分别为83.4%和92.6%,特异性分别为80.4%和92.8%。结论曲面重组图像易于显示胰腺、胆胰管的全貌,作为横断面图像的重要补充,有助于提高发现胰腺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27.
多层螺旋CT结肠成像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肠癌是老年人群发病率和病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大多数结肠癌被认为起源于腺瘤性息肉,结肠筛选检查可发现腺瘤性息肉和早期癌瘤,能有效降低结肠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螺旋CT结肠成像术(CT Colonography,CTC)因操作简便、无创伤,被认为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结肠筛选检查方法。特别是,随着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的应用和技术的不断改进,CTC的图像质量和分析能力有了明显的改善,CTC对于发现1cm以上息肉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与结肠镜近似,在结肠检查中显示了显著优势。本文重点介绍CTC检查技术、进展和在结肠癌筛选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28.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曲面重组技术(CPR)在肝外胆管梗阻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9例共振胆胰管成像术(MRCP)和B超提示有肝外胆管梗阻病例的多层螺旋CT薄层原始图像,分别用工作站软件进行肝外胆管和胰管的曲面重组成像,采用盲法分析CPR对肝外胆管梗阻性疾病的定位和定性诊断的能力。结果:CPR成像成功率为100%,利用CPR技术定位和定性准确率分别为100%和91.8%(45/49)。结论:CPR可以直观清晰地显示肝外胆管和胰管的全貌,是轴位图像的有效补充,对肝外胆管梗阻性疾病的定位和定性诊断有很大价值。 相似文献
29.
多层螺旋CT曲面重组技术在评价胰腺癌胰周血管侵犯中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曲面重组(Curved Planar Reformations,CPR)技术在判断胰腺癌胰周血管侵犯中价值。方法:回顾27例手术证实的胰腺癌病例,所有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并沿着胰周大血管进行曲面重组,根据横断面图像和横断面图像结合CPR图像分别对胰周血管是否受侵进行分析。结果:27例8段共216支血管中,术中发现72支有侵犯,144支无侵犯。其中用横断面图像术前诊断64支受侵(误诊6支),152支无侵犯(漏诊14支);用横断面图像结合CPR图像术前诊断69支受侵(误诊3支),147支无侵犯(漏诊6支)。横断面图像和横断面图像结合CPR图像对判断胰周血管侵犯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度分别为80.6%,95.8%,90.6%,90.8%,90.7%;91.7%,97.9%,95.7%,95.9%,95.8%。结论:CPR图像易于显示胰周血管的全貌和与肿瘤的关系,横断面图像结合CPR图像,有助于提高判断胰腺癌胰周血管侵犯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0.
胎儿先天性发育异常是围生儿死亡和致残的重要原因,产前早期准确诊断是干预及治疗的关键。胎儿MR成像能够弥补超声检查的不足,是胎儿产前诊断的一种重要辅助手段。扩散加权成像不但能够评估胎儿的正常脑发育过程,而且对脑先天发育异常及胎儿宫内脑损伤的早期评估具有重要意义。现就扩散加权成像在胎儿脑发育中的应用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