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15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目的 探讨免疫增强型复合肠内营养制剂对脓毒血症肿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8年6月至2020年7月重庆 市大足区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合并脓毒血症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 常规营养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富含免疫增强型复合肠内营养制剂治疗。并监测比较两组患者在3个时间点(0周、 1周、2周)白蛋白(ALB)、降钙素(PCT)、C反应蛋白(CRP)、序贯器官衰竭估计(SOFA)评分、D‐乳酸(D‐Lac)、二胺氧化酶(DAO) 和细菌内毒素的情况,监测两组发生肠功能障碍(腹泻、腹胀、胃潴留)的例数、肺部感染、重症监护室入住时间及死亡例数情况。 结果 两组患者的ALB、PCT、CRP、SOFA评分、肺部感染发生的例数、患者重症监护室入住时间及死亡例数、两组生存曲线之间差 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肠功能监测指标(DAO、D‐Lac、内毒素)试验组较对照组下降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肠功能障碍(腹泻、腹胀、胃潴留)发生的例数多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均能改善 引起脓毒血症的肿瘤患者的营养及炎症反应状态,提高肿瘤患者的治疗疗效,其中免疫增强型复合肠内营养制剂治疗在改善肿 瘤患者的肠功能检测指标方面较显著,并一定程度减少了肠功能障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人工肝支持系统血浆置换(PE)治疗肝衰竭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90例PE治疗肝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可能影响其疗效的因素(年龄、病程、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活动度、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和PE治疗的次数)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病程、凝血酶原活动度和肝肾综合征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归系数依次为1.805、1.997、2.319和4.047.其相对危险度依次为6.078、7.367、10.168和57.206.结论 年龄、病程、凝血酶原活动度和肝肾综合征是影响PE治疗肝衰竭疗效的正性危险因素,其中以肝肾综合征影响最大,其次是凝血酶原活动度、病程和年龄.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通过对癌症和肿瘤基因图谱(TCGA)和GTEx数据库中胶质瘤和正常脑组织的基因测序数据进行挖掘,探讨GAS2L3在正常脑组织和不同等级的胶质瘤中差异及其可能对胶质瘤细胞的影响,以期建立胶质瘤治疗的新靶点.方法 通过基因表达谱交互分析(GEPIA)网站分析TCGA和GTEx数据库中GAS2L3在高级别胶质瘤和低级别...  相似文献   
15.
慢性肝脏疾病肝纤维化非创伤性诊断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一个基于临床、血清学及超声检查等指标的非创伤性肝纤维化诊断模型。方法:慢性肝脏疾病患者271例,随机分成建模组190例和验证组81例,均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同时检测记录17项临床、血清学及超声检测指标的结果。在建模组对各指标依次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与研究终点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在此基础上构建非创伤性肝纤维化诊断模型,最后用独立的验证组检验该模型的诊断效率。结果:在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10个因素中,筛选出3个独立的危险因素凝血酶原时间的国际标准化比值、碱性磷酸酶和肝中静脉内径,并建立由这3个因素组成的非创伤性肝纤维化诊断模型。S0和S1评分低于S2,S3和S4(P0.01);非创伤性肝纤维化诊断模型评分与肝纤维化分期呈正相关(γs=0.545,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非创伤性肝纤维化诊断模型诊断显著肝纤维化(S2-4)、严重肝纤维化(S3-4)和肝硬化(S4)的AUC分别为0.757,0.748和0.903,最佳诊断值分别为5.47,6.09和6.97,其诊断准确度分别为75.8%,70%和88.9%。非创伤性肝纤维化诊断模型应用于验模组,其诊断显著肝纤维化、严重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37,0.721和0.908。结论:应用非创伤性肝纤维化诊断模型评分评估慢性肝脏疾病的肝纤维化程度具有较好的准确度和可重复性,有望在一定程度上替代肝组织病理检查来监测慢性肝脏疾病的肝纤维化的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分析术中超声引导神经内镜手术和脑室外引流术治疗脑室血肿伴铸型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我科2016年5月至2018年11月间脑室血肿伴铸型的患者60例,根据脑室血肿伴铸型的类型分为三型,采取分层数字随机法将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n=30)采取传统的脑室外引流术治疗,实验组(n=30)则采取术中超声引导神经内镜下脑室内血肿清除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术后24 h血肿清除率、术后24小时GCS评分、术后6月Barthel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引流管带管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缩短,同时降低死亡率(P0.05);实验组术区再出血、分流依赖性脑积水、颅内感染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术中超声引导下神经内镜手术治疗脑室血肿伴铸型是安全、有效的,该治疗方案优于脑室外引流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中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在胶质瘤患者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一步夹心法分别测定40例脑胶质瘤患者及30例健康者和35例其他颅内良性肿瘤患者血清中IGF-1和GFAP水平。结果健康者与其他颅内良性肿瘤患者血清中IGF-1和GFA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胶质瘤患者血清中IGF-1和GFA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者和其他颅内良性肿瘤患者(P0.05);胶质瘤患者血清中IGF-1和GFAP水平术后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GF-1、GFAP在胶质瘤患者血清中表达明显高于健康者与其他颅内良性肿瘤患者,有较好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可作为胶质瘤患者的血清标志物,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43岁.入院前22 d犬咬伤左手拇指及右下肢,立即在当地医院清洗伤口,局部注射免疫血清,并按常规程序接种狂犬病疫苗,3 d前检测狂犬病病毒抗体呈弱阳性.2 d前出现头痛、颈痛、呕吐、发热、左上肢麻木,能自主饮水,无畏光、恐水、恐风、恐声,无腹痛,无吞咽呛咳,无抽搐.1 d前出现烦躁,颜面、颈部高度水肿,10 h前出现神志不清,大小便失禁,呼之不应.否认有癫癎病史,否认接触及服用农药及其他特殊药物.入院时体格检查:体温37℃,脉搏140次/min,呼吸25次/min,血压108/80 mm Hg(1 mm Hg=0.133 kPa).  相似文献   
19.
重型颅脑损伤常合并有严重的急性颅内压增高,病死率高达42%-70%[1].急诊开颅手术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最主要的方法,但疗效并不理想.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由江基尧等[2]最先引进标准大骨瓣开颅术(又称标准大骨瓣减压术),近年来已经在国内临床得到广泛应用.我科自2004年1月以来,采用标准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71例,并与2001年1月至2003年12月间采用常规开颅手术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8例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2010年4月至2013年3月,柳州市人民医院感染病科收治5例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合并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病人,3男2女,年龄36~56岁,均已根据艾滋病诊断标准和2000年西安全国病毒性肝炎及寄生虫病学术会议制定的标准诊断,现将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