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22.
建立黄曲霉毒素B_1致肝癌作用体内短期实验模型的进一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肝癌形成体内短期实验模型,是近年来国外广泛采用的新的实验研究方法。它们以被认为是肝细胞癌癌前病变的肝细胞增生性病变为观察指标,与传统的实验研究方法相比,具有省时、经济、用途广的优点,可用于多方面的研究,如:肝癌形成过程的形态、生化及生物学行为的变化规律;肝癌发动和促进阶段发生的事件及影响发动和促进过程的因素;致癌物质包括促肝癌物质的检测等。我们为研究黄曲霉毒素B_1(AFB_1)致癌的化学预防,快速筛 相似文献
23.
本文报告用动物体内短期实验模型,研究左旅咪唑、番石榴叶、绞股兰、维酶素及葫芦素等5种药物影响黄曲霉毒素B_1(AFB_1)致大鼠肝癌的作用。结果发现左旋咪唑对AFB_1诱发大鼠肝组织γ-GT酶变灶平面和立体的5个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0.001),表明左旋咪唑对AFB_1致肝癌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番石榴叶也有较强的抑制效果;绞股兰和维酶素则无显著影响;葫芦素对AFB_1诱发肝γ-GT酶变灶的形成有促进作用。实验结果提示,左旋咪唑对人类肝癌的化学预防将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4.
25.
目的:探讨HBV与AFB1协同致肝癌作用机制。方法:用免疫组化观察53只树鼠句肝及肝癌组织IGF-Ⅱ、HBxAg、p21及p53蛋白表达。结果:接受HBV和AFB1的树鼠句肝癌诱发率和IGF-Ⅱ、HBxAg、p21检出率分别为52.9%、82.4%、52.9%及29.4%;只感染HBV的分别为11.1%、22.2%、11.1%和11.1%;仅摄入AFB1的分别为15.8%、26.3%及15.8%(p21);空白对照无肝癌及上述基因蛋白表达。带瘤肝IGF-Ⅱ、HBxAg及p21检出率均显著高于无瘤者,而表达这3种基因蛋白的动物肝癌发生率也均明显高于阴性者。突变的p53蛋白表达仅见于7例(58.3%)中低分化的肝癌。结论:HBV与AFB1共同激发这些基因的异常表达可能是其协同致肝癌机制之一。IGF-Ⅱ过表达可能作为癌变早期信号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26.
用本室建立的黄曲霉毒素B_1(AFB_1)致肝癌作用短期体内实验模型,研究了12种中药及中药制剂,发现当归、丹参、五味子、联苯双酯、白芨和土茯苓等对AFB_1诱发大鼠肝癌前病变r-谷氨酰转肽酶阳性肝细胞增生灶有显著或较显著的抑制作用,提示它们对阻断AFB_1致肝癌作用有效,在肝癌的化学预防上有试用价值。 相似文献
27.
绿茶预防肝癌的系列动物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较全面了了解绿茶对黄曲霉素B1诱发肝癌的防护作用,应用AFB1致肝癌作用动物实验模型,对绿茶在AFB1致肝癌作用方面的影响从多个角度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探讨,所有实验结果一致显示绿茶对AFB1的致肝癌作用具有明显的抑制效果,从而展示展现了绿茶作为一种安全,可靠,有效的化学预防物的广阔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8.
29.
本文报道用黄曲霉毒素(AFT)做长期诱癌实验,发现AFT除诱发肝细胞癌和骨肉瘤等恶性肿瘤外,同时诱发了41.30%(19/46)大鼠的前胃上皮增生和23.90%(11/46)的前胃乳头状瘤。结果表明,AFT对大鼠前胃有显著的致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