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8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7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26篇
内科学   40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118篇
综合类   49篇
预防医学   14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3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311.
HIF—1α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通过检测胰腺癌组织HIF-1α、Bcl-XL的表达,探讨HIF-1α对胰腺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1例胰腺癌和20例正常胰腺组织中HIF-1α、Bcl-XL的表达,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21例胰腺癌组织和10例正常胰腺中HIF-1α、Bcl-XL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正常胰腺组织均无HIF-1α、Bcl-XL蛋白和mRNA的表达。胰腺癌组织HIF-1α、Bcl-XL蛋白表达率分别为63.4%和87.8%,HIF-1αmRNA和Bcl-XL mRNA的表达率分别为71.4%和80.9%,两者的表达呈正相关(r=0.335,P=0.032),HIF-1α阳性表达的胰腺癌的凋亡指数较阴性表达者低[(1.32±0.59)%vs(1.79±0.77)%,P=0.034]。结论HIF-1α和Bcl-XL在胰腺癌组织中存在高表达。HIF-1α可能通过上调Bcl-XL的表达抑制胰腺癌细胞凋亡,在胰腺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12.
STAT3和Cyclin D1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磷酸化STAT3(PSTAT3)及Cyclin D1 的蛋白在胰腺癌中表达情况及活化STAT3的蛋白表达与胰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1例手术切除的胰腺癌组织和10例正常胰腺组织中STAT3、PSTAT3、Cyclin D1的蛋白表达。结果在41例胰腺癌标本中有31例(75.6%)STAT3、29例(70.7%)PSTAT3和25例(61.0%) Cyclin D1的蛋白表达阳性,明显高于正常胰腺组织。STAT3主要在细胞质表达,PSTAT3和Cyclin D1 主要在细胞核内表达。PSTAT3和Cyclin D1蛋白的阳性表达呈正相关(P<0.001)。PSTAT3在临床分期较晚和有淋巴结转移的胰腺癌中呈高表达(P<0.05),Cyclin D1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 0.05)。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胰腺癌组织中存在STAT3、PSTAT3和Cyclin D1的过表达,并与临床病理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STAT3过表达与Cyclin D1的表达呈正相关,提示PSTAT3可能通过上调Cyclin D1表达,在胰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13.
目的 应用基因芯片筛选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调控胰腺癌侵袭转移的相关基因.方法 以慢病毒感染获得稳定STAT3沉默人胰腺癌细胞株SW1990,以空质粒病毒组、未感染组为对照.应用基因芯片筛选3组细胞与肿瘤侵袭转移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用实时PCR及蛋白质印迹法检测STAT3 mRNA及蛋白表达,并验证所选取的3个差异表达基因(MMP-7、IL-1β、IgTα7).结果 靶向STAT3的病毒感染SW1990细胞后,STAT3 mRNA表达水平为0.391±0.037,显著低于空质粒病毒组的1.002±0.015和未感染组的1.206 ±0.042(P <0.05);STAT3蛋白表达水平为182.38±65.32,亦明显低于空质粒病毒组的223.40±58.40和未感染组的212.33±53.69(P<0.05).STAT3沉默的SW1990细胞有8个肿瘤侵袭转移相关基因表达上调,3个表达下调,经验证,沉默组细胞MMP-7、IL-1β 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空质粒病毒组(0.287±0.115比1.010±0.124,t =19.45,P=0.000;0.490±0.010比1.002±0.002,t=13.83,P=0.000),而IgTα7 mRNA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1.173±0.280比0.998±0.003,t=4.236,P=0.094).同时沉默组细胞MMP-7蛋白表达亦显著降低.结论 STAT3沉默可导致人胰腺癌SW1990细胞多个与肿瘤侵袭转移相关基因表达的改变,其中MMP-7可能是受STAT3调控的主要靶基因.  相似文献   
314.
目的基于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运用计算机虚拟筛选技术寻找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3CL水解酶的中药小分子抑制剂,推测潜在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中药及中药复方。方法以SARS-CoV-2 3CL水解酶蛋白为靶点,利用Autodock Vina软件和Python脚本实现高通量分子对接,结合"ADME-Lipinski"规则进行再次筛选,以优选活性成分,推测关键中药及复方。基于网络药理学角度,构建成分-靶点-通路网络,推测核心药对的作用机制。结果以SARS-Co V-2原配体为阳性对照,筛选出66个药动学性质良好的天然小分子抑制剂,优选出12味中药单味药,2个中药药对甘草-桑白皮和金银花-连翘,以及桑菊饮、桑菊饮合银翘散加减等12个中药处方作为抗SARS-CoV-2的候选方案。结论基于高通量分子对接技术虚拟筛选SARS-CoV-2 3CL水解酶的中药小分子抑制剂及中药,结合网络药理学分析潜在分子机制,为中药抗击SARS-Co V-2提供了科学指导与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15.
自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在全球流行以来,许多感染患者在急性感染期后会出现不同症状,涉及全身多个器官,其症状可能持续很长时间,称为“长新冠”综合征。“长新冠”综合征不等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遗症,而是病毒感染后的长期持续症状,主要累及呼吸、循环、神经、消化等多个系统。本文对“长新冠”综合征展开综述,旨在提高临床对“长新冠”综合征的重视,提高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16.
目的利用小分子干扰RNA(siRNA)和基因芯片技术初步筛选人胰腺癌细胞信号转导及转入激活因子3(STAT3)下游耐药相关基因,为探索STAT3调控耐药机制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基因芯片技术比较人胰腺癌细胞SW1990与siRNA沉默STAT3后SW1990细胞中基因表达的差异,初步筛选STAT3下游耐药相关基因。结果按差异显著性标准从47 000条基因(代表38 500个明晰的基因)中筛选出具有表达差异的基因共有982条(2.55%),其中上调表达2倍的基因有592条,下调表达2倍的基因有390条。与耐药相关基因有:显著上调的拓扑异构酶IIα(TOPOIIα)、肿瘤坏死因子凋亡诱导相关配体(TRAIL);显著下调的富半胱氨酸61(CYR61),Ras肿瘤基因家族成员(RAP1A),bcl-2相关抗凋亡基因(BAG1),囊性纤维化跨膜转导调节因子(CFTR)。结论胰腺癌耐药是一个多基因、多通路相互作用的结果。应用siRNA技术沉默STAT3基因后,有6条耐药相关基因发生改变。为进一步研究STAT3与胰腺癌耐药的关系提供新的线索,也为胰腺癌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17.
目的 研究天浆壳Metaplexis japonica(Thumb.) Makino的化学成分。方法 天浆壳80%乙醇提取物的二氯甲烷部位采用高速逆流色谱、Sephadex LH-20、硅胶柱色谱、制备液相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orychophragines A(1)、C-藜芦酰乙二醇(2)、烟酰胺(3)、2, 3, 4′-三羟基-3′, 5′-二甲氧基苯丙酮(4)、2, 3-二氢-4(1H)-喹诺酮(5)、2, 4-喹唑啉二酮(6)、吐叶醇(7)、cucubalus baccifer L(8)、3-羟基-1-(4-羟基-3, 5-二甲氧基苯基)丙-1-酮(9)、3, 4′-二羟基-3′-甲氧基苯丙酮(10)、对羟基苯乙醇(11)、楝叶吴萸素B(12)、浙贝素(13)、异莨菪亭(14)、东莨菪亭(15)。结论 化合物1~6、8、10~15为首次从萝藦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