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探讨血清PSA水平联合患者年龄及直肠超声特征的Logistic回归模型对前列腺癌的预测价值。方法分析本院386例前列腺疾病患者的临床检查资料,以穿刺病理检查为确诊标准。对血清PSA水平联合患者年龄及直肠超声检查结果与穿刺病理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建立相关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血清PSA水平联合患者年龄及直肠超声特征的Logistic回归模型对前列腺癌的诊断准确度、特异度及敏感度分别为85.37%、93.51%及65.40%,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3.74%及85.35%。结论血清PSA水平联合患者年龄及直肠超声特征的Logistic回归模型对前列腺癌的诊断预测结果较好,可提高前列腺癌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22.
RANKL是新近发现的免疫分子,它在体内介导一系列生物学效应。近来,关于它的免疫调节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如调节TDC以相互作用等。本文拟对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自体浓缩生长因子(CGF)凝胶治疗肛瘘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挂线法对6只猪进行肛瘘造模,30d后行瘘管造影及病理检查确认造模成功。将左右侧瘘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凝胶组(填塞CGF凝胶)和对照组;观察两组瘘管创面愈合情况,检测术后第7天瘘管外口组织样本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c-fos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以及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信号通路因子[包括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EK)1/2、磷酸化MEK(p-MEK)1/2、ERK1/2、磷酸化ERK(p-ERK)1/2]蛋白表达水平。取人皮肤成纤维细胞(HSF),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0%FBS)、20%CGF组、20%CGF+干扰RNA(siRNA)组、20%CGF+siRNAERK组,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CGF对HSF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结果动物实验结果显示,凝胶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瘘管外口组织样本PDGF、PCNA、α-SMA、c-fos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p-MEK1/2、p-ERK1/2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MEK1/2、ERK1/2蛋白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细胞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20%CGF组、20%CGF+siRNA组HSF细胞增殖百分比均明显升高(均P<0.05);与20%CGF+siRNA组比较,20%CGF+siRNAERK组HSF细胞增殖百分比明显降低(P<0.05)。结论CGF凝胶治疗肛瘘有效,其作用机制是通过上调ERK信号通路因子水平来促进HSF增殖,从而加速瘘管愈合。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改良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LIFT术)治疗单纯性经括约肌型肛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前瞻性入组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肛肠科自2012年10月至2014年1月连续收治的70例单纯性经括约肌型肛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改良LIFT组(37例,自外口沿瘘管走形紧贴瘘管壁,隧道式游离经外括约肌瘘管至括约肌间沟,切除外侧已游离瘘管)和常规LIFT组(33例)。比较两组的术中及术后情况,并于术后3月检测盆底肌电图以及肛门直肠压力来评估肛门功能。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疼痛评分、住院时间及愈合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随访3~20(中位数12)月,改良LIFT组治愈率83.8%(31/37),明显高于常规LIFT组的60.6%(20/33)(P=0.029)。改良LIFT组术后4例患者创面持续不愈,2例复发;常规LIFT组术后8例患者创面持续不愈,5例复发;两组均无肛门失禁发生。术后3月盆底肌电图和肛门直肠测压显示,两组患者运动单位电位时限、单纯相出现率、肛管静息压和肛管最大收缩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常规LIFT术相比,改良LIFT术治疗单纯性经括约肌型肛瘘具有更高的治愈率,且能达到与常规LIFT术同等程度的肛门功能。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肿瘤干细胞标记物CD133与直肠癌新辅助放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2008—2010年间接受新辅助短程放疗(5Gy/d,x5d)的32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检测放疗前直肠癌活检标本CD133的表达强度.采用直肠癌消退分级标准评价新辅助放疗后手术切除直肠癌组织对放疗的敏感性.分析两者的关系。结果32例直肠癌组织都不同程度表达CD133,其中高表达者17例,低表达者15例。CD133的表达强度与直肠癌分化程度有关.分化越低的直肠癌组织其CD133的表达越高(P〈0.05)。CD133高表达直肠癌患者中,放疗敏感性1级2例,2级5例,3级10例;15例低表达患者中,放疗敏感性1级5例,2级7例,3级3例;CD133表达与放疗敏感性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P=0.037)。进一步行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CD133表达强度(P=0.027)和肿瘤分化程度(P=0.046)是影响直肠癌放疗敏感性的两个独立因素。结论CD133表达强度与直肠癌放疗敏感性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6.
目的通过分析结直肠癌患者Toll样受体4(TLR4)基因编码区Asp299Gly和Thr399Ile两个位点突变发生情况.探讨TLR4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在大肠肿瘤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手术并经病理确诊的102例结直肠癌患者为病例组.以同期行肠镜检查的患者87例为对照组。采用位点特异性引物PCR和测序的方法检测TLR4基因SNP发生情况.比较两组的差异以及TLR4基因突变和肿瘤患者年龄、性别及肿瘤分化程度与病理分期的关系。结果结直肠癌患者TLR4基因编码区Thr399lle突变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HR=4.112,P=0.027),而Asp299Gly突变在病例组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hr399lle突变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有关(P=0.003)。结论结直肠癌患者TLR4Thr399lle突变的发生率明显增高.其可能与结直肠癌的发病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27.
NF-κB通过调节GM-CSF促进乳腺癌的溶骨性骨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裘建明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2007,14(1):74-74
骨骼转移是乳腺癌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造成晚期患者高病死率的主要原因。与前列腺癌骨转移灶以病理性骨增生为主不同,乳腺癌的骨转移呈现一个溶骨的特征。其中破骨细胞和肿瘤细胞之间存在的一个相互促进的恶性循环,被认为是导致溶骨主要作用环节,但是具体的分子机制一直不明。[第一段] 相似文献
28.
目的比较早期直肠肿瘤经肛门与内镜下切除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在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早期直肠肿瘤患者80例,其中采取经肛门手术44例,内镜下手术36例;比较两种术式患者围术期情况以及手术前后大便失禁评分指数(FISI)、36条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评分、肛管直肠测压指标[包括肛管直肠静息压力(ARP)、直肠容积感觉阈值(RVST)、直肠最大耐受容积(MTV)、肛门最大收缩压(MSP)]等。结果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发生率、术中穿孔发生率等方面,经肛门手术明显优于内镜下手术(均P<0.05);在住院费用、术后疼痛发生率等方面,内镜下手术明显优于经肛门手术(均P<0.05)。术前两种术式患者FISI及SF-36评分、各项肛管直肠测压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个月内镜下手术患者ARP高于经肛门手术患者(P<0.05),RVST及MTV均低于经肛门手术患者(均P<0.05);术后6个月内镜下手术患者FISI评分明显低于经肛门手术患者(P<0.05),两种术式患者SF-36生理及心理评分、各项肛管直肠测压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早期直肠肿瘤经肛门与内镜下切除治疗各有利弊,内镜下手术对术者的技术要求较高,术中易发生穿孔、出血等并发症;经肛门手术相关并发症较少,但对于直肠上段肿瘤的操作难度较大。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微波电凝+消痔灵注射治疗Ⅱ~Ⅲ度内痔的疗效。方法选取108例Ⅱ~Ⅲ度内痔患者,其中采取微波电凝+消痔灵注射治疗60例,单纯微波电凝治疗48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疗效、术后并发症、术后3年内痔复发等情况。结果与单纯微波电凝组比较,微波电凝+消痔灵注射组患者手术时间较长,但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较低,术后肛门渗血发生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以及术后肛门坠胀、尿潴留、肛门狭窄、肛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微波电凝+消痔灵注射组术后3年内痔复发率为3.8%,明显低于单纯微波电凝组的18.6%(P<0.05)。结论与单纯微波电凝治疗比较,微波电凝+消痔灵注射治疗Ⅱ~Ⅲ度内痔能有效控制临床症状,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低,复发率低,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0.
目的:评估经肛门内镜显微手术(TEM)对患者术后肛门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到2013年6月间在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接受TEM手术的50例直肠腺瘤和早期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肛门直肠测压、经直肠腔内超声、肛门失禁严重指数量表(FISI)及SF-36健康调查简表等方法对术后肛门功能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术后1月时,各项肛门直肠测压指标均较术前有明显下降(P<0.05);但在术后3月时,肛管最大窄缩压已接近术前水平(P>0.05);术后6月时,肛管直肠平均静息压和最大耐受容量已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术后9月时直肠容量感觉阈值亦达术前水平(P>0.05)。术后1、3、6和9月时,50例患者中分别有30例(60%)、18例(36%)、7例(14%)和2例(4%)患者直肠肛管抑制反射为阴性。经直肠腔内超声检查结果显示,术后1月和6月时,肛门内括约肌的宽度和厚度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患者术后平均FISI评分较术前显著下降(5.8分比8.5分,P<0.05),但总体生活质量评分手术前后的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TEM对人体肛门部的解剖结构影响甚微,尽管在术后短期内患者的肛门功能会受到一定影响,但绝大部分患者能在6~9月恢复正常。因此,TEM是一种安全、微创而有效的术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