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2.
目的探索纳米雄黄对小鼠的急性毒性作用,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将60只小鼠随机分6组,每组10只。均采用灌胃给药:对照组给予0.5%羧甲基纤维素钠,其他组分别给予1031、515.5、257.8、128.8、64 mg·kg-1的纳米雄黄混悬液;灌胃容积为25 ml·kg-1。观察小鼠灌胃后毒性反应及死亡情况,Bliss法计算半数致死量(LD50)。对各组死亡小鼠及时解剖,取心、肝、脾、肺、肾进行病理检查。结果给药后,各组小鼠活动减少,不进食水,耳缘颜色变暗,呼吸急促,精神萎靡,眼球分泌物增加,粪便呈灰黑色。1031 mg·kg-1组全部死亡,515.5 mg·kg-1组死亡9只,257.8 mg·kg-1组死亡2只,128.8 mg·kg-1组死亡1只,64 mg·kg-1组无死亡。用Bliss法计算LD50为309.72 mg·kg-1,LD50(Feiller校正)的95%可信限为226.97~422.93 mg·kg-1,LD5=137.36 mg·kg-1,LD95=698.35 mg·kg-1。死亡小鼠尸检观察,双肺、肝脏弥漫性充血,脾脏肿大发黑,小肠壁弥漫性充血,小肠胀气,部分肠道肿胀,发黑坏死。未死亡小鼠未见异常。结论小鼠灌胃给予纳米雄黄在64.4 mg·kg-1时未见明显急性毒性反应;当剂量大于64.4 mg·kg-1时,小鼠中毒现象会随着剂量的增大而增强。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返魂草素Ⅱ对全氟异丁烯吸入性急性肺损伤的预防作用。方法小鼠以全身暴露静态吸入全氟异丁烯方式染毒,剂量为263 mg.m-3染毒5 min。在小鼠全氟异丁烯染毒前30 min腹腔注射返魂草素Ⅱ,剂量分别为27.5、55、110 mg.kg-1。以染毒小鼠存活率、肺系数、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蛋白含量、组织病理学检查、组织超微结构检查等为观测指标,观察返魂草素Ⅱ对全氟异丁烯吸入性急性肺水肿的预防作用。结果与染毒对照组相比,返魂草素Ⅱ预防给药可显著降低全氟异丁烯染毒小鼠的湿(干)肺体比、肺含水量及肺湿/干比,明显降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的蛋白含量,显著提高全氟异丁烯染毒小鼠的存活率,改善染毒小鼠的肺组织病变,且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结论返魂草素Ⅱ对全氟异丁烯所致肺水肿与炎性渗出具有抑制作用,并能有效对抗全氟异丁烯所致动物死亡。 相似文献
44.
目的:建立纳米雄黄的粒度分析研究方法。方法:利用扫描电镜对纳米雄黄表观形态进行直接观察测定,用激光光散射法对纳米雄黄的粒度分布范围进行分析测定。结果:经扫描电镜和激光光散射颗粒度测定仪的测量,粒径在100 nm以下的纳米雄黄约达90%,其中较大颗粒又是由粒径在5~30 nm左右的细小晶粒和其周围的非晶体聚集而成。结论:扫描电镜法和激光光散射法快速、简便、准确,可用于纳米雄黄的粒度检测。 相似文献
45.
目的明确全氟异丁烯急性中毒的剂量-反应关系与其半数致死浓度,建立全氟异丁烯中毒肺水肿动物模型,为进一步研究全氟异丁烯致肺损伤机制及其防治手段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小鼠全身暴露静态吸入全氟异丁烯方式染毒,剂量分别为106、211、316、421、526 mg/m3,染毒5 min,随即观察动物进食、活动及死亡情况。应用加权回归法计算小鼠全氟异丁烯染毒的半数致死浓度。另外,染毒剂量为263 mg/m3,染毒时间为5 min时,测定小鼠染毒前及染毒后2、4、8、12、16、24 h各实验点的肺湿干比变化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总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小鼠全氟异丁烯染毒5 min的半数致死浓度为235 mg/m3,95%的可信限为(136~408)mg/m3。小鼠染毒后8、12、16 h的肺湿干比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染毒后8和12 h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总蛋白含量与其他各组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本实验确定了小鼠全氟异丁烯染毒5 min的半数致死浓度,并依此成功建立了全氟异丁烯中毒的肺水肿模型。 相似文献
46.
目的建立测定血浆中司帕沙星的HPLC内标法并研究司帕沙星片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及生物等效性。方法 20名健康志愿者分两组,随机、交叉口服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的司帕沙星片0.4 g,HPLC法测定血药浓度,计算药动学参数及生物等效性评价。结果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血浆中司帕沙星的tmax为(4.68±0.44)和(4.55±0.51)h;Cmax为(1 560.4±243.9)和(1 584.1±273.9)ng/ml;t1/2为(20.92±4.85)和(19.81±3.75)h;用梯形法计算AUC0-t为(43 325±12 174)和(44 139±11 815)ng.h/ml;AUC0-∞为(45 452±12 884)和(45 999±12 629)ng.h/ml。以AUC0-t计算,受试制剂的平均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7.9±5.8)%。结论两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47.
目的 建立HPLC测定人血浆中盐酸氨溴索含量的方法。 方法 选用Diamonsil-C18柱(200 mm×4.6 mm,5μm),流动相:甲醇-0.01 mol/L磷酸盐缓冲液(pH 7.0)-四氢呋喃(700:320:25,v/v/v),流速:1.2 ml/min,检测波长:242 nm,柱温:室温。 结果 该方法低、中、高3种浓度的提取回收率为88.2% ~104.8% ,日内、日间相对标准差为2.7%~5.3%(n=6),在10.2~610.8 ng/ml范 相似文献
48.
目的:建立测定血浆黄豆苷元浓度的HPLC法,评价两种黄豆苷元胶囊的生物等效性。方法:按两制剂双周期自身对照交叉试验设计,20名男性健康志愿者分别单剂量口服黄豆苷元胶囊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各0.15g,用HPLC法测定血药浓度。结果:口服黄豆苷元胶囊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后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如下:t1/2分别为(3.4±1.2)和(3.4±1.5)h;Cmax分别为(150.8±30.5)和(154.6±31.1)ng/mL;tmax分别为(1.0±0.6)和(1.3±0.8)h;AUC0~12分别为(474.6±85.7)和(486.5±114.4)ng·h·mL^-1;AUC0-∞分别为(510.2±95.3)和(524.7±105.6)ng·h·mL^-1。以AUC0~12计算,与参比制剂相比,受试制剂中黄豆苷元的平均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9.4±13.1)%。结论:两种黄豆苷元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49.
50.
目的 :本文采用磺化—紫外分光光度法及一阶导数紫外分光光度法 ,对青黛药材及青黛超临界提取物进行含量测定。方法 :样品经磺化反应后 ,用零阶光谱在 6 2 3nm波长处测定靛蓝的含量 ,用一阶导数紫外分光光度法在 4 82nm波长处测定靛玉红的含量。结果 :靛蓝的线性范围为 1 14~ 5 32 μg·ml- 1,r=0 9999,平均回收率为 10 1 0 6 % ,RSD为 1 2 7% ,靛玉红的线性范围为 0 5 2~ 5 2 μg·ml- 1,r =0 9999,平均回收率为 10 1 80 % ,RSD为 0 75 % ,放置 8h对含量测定无影响。结论 :测定数批青黛药材及青黛超临界提取物样品 ,其靛蓝含量测定与药典法测定结果无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