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5篇
  免费   81篇
  国内免费   36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17篇
妇产科学   15篇
基础医学   75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239篇
内科学   109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13篇
特种医学   45篇
外科学   69篇
综合类   343篇
预防医学   166篇
眼科学   28篇
药学   157篇
  5篇
中国医学   135篇
肿瘤学   33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105篇
  2013年   114篇
  2012年   83篇
  2011年   92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探讨3.0T MRI在肝癌随访中检出新发微小癌灶的价值.方法:对经治疗后并有病理证实的肝癌进行长期MR跟踪随访,采用3.0T MR平扫、DWI及动态增强(DCE)检查,对由病理和临床诊断的17例共23个新发的微小癌灶(MHCC)的MRI特点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23个新发MHCC均<1.0 cm,在T2WI上为略高信号结节;小、大b值DWI高信号者分别为23个、19个;DCE显示富动脉血供结节21个,其中16个呈“陕进快退”,5个呈“快进慢退”;乏血供结节2个,增强各期未见强化;10个结节(≥0.7cm)在平衡期有“强化的假包膜征”.结论:3.0T MRI多种技术的联合使用在诊断新发MHCC方面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对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贫血及微炎症状态的疗效,探讨其作用机制和临床适应证。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方案,以单纯西医治疗为对照,将78例患者随机分为单纯西医治疗组(39例)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组(39例),治疗12周,观察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瘦素(Leptin)、白蛋白(Alb)、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及红细胞压积(Hct)等疗效指标及肝功能、不良事件等安全性指标。结果:两组的人口学特征及hs-CRP、Leptin、Alb、RBC计数、Hb及H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2周后:1)单纯西医治疗组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的RBC计数、Hb及Hct,hs-CRP、Leptin、Alb分别较治疗前均有改善,且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的疗效更显著(P〈0.05)。2)相关分析表明血清hs-CRP浓度与Hb、Hct、Alb呈负相关(P〈0.05或P〈0.01)。3)观察过程中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均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明显改善维持性血透患者的贫血状态和微炎症状态,无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对神经外科手术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后颅窝手术、全凭静脉插管全麻的患者40例,随机分成生理盐水组(C组)和右美托咪啶组(D组),每组20例。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D组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啶0.8μg·kg-1·h-1,C组泵注等量生理盐水。术中持续泵注丙泊酚、瑞芬太尼,按需追加维库溴铵维持麻醉,BIS值维持在40~55。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麻醉诱导后即刻(T1)和诱导后15min在(T2)、切皮时(T3)、切皮后10min(T4)、颅骨钻孔时(T5)和术毕(T6)记录HR、SBP、DBP、BIS值,统计麻醉维持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的用量。结果 T1、T2时两组SBP均较T0时下降,T2时两组HR也下降(P均<0.05);T3时,C组HR明显高于D组(P<0.05),两组SBP均明显上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5时,C组HR、SBP明显高于D组(右美托咪啶;神经外科;丙泊酚;瑞芬太尼;血流动力学(P<0.05);T6时,两组HR均升高,且C组较D组升高明显(P<0.05),C组SBP较T0时明显增高(P<0.05),D组SBP较T0时略降低,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维持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D组较C组分别降低30.93%(P<0.01)和7.69%(P<0.05)。结论麻醉维持中辅助用右美托咪啶0.8μg·kg-·1h-1,可使神经外科手术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更平稳,并降低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  相似文献   
84.
摘要:目的:观察虫对慢性血瘀型大鼠血液流变性和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模拟阴虚火旺复制慢性血瘀大鼠模型,用毛细血管法测定不同切速下的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常规法测定红细胞压积。参照郭氏法测定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指标,并将其与血液流变性有关指标作一相关分析。结果:虫能明显降低瘀血大鼠的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和红细胞压积;提高瘀血大鼠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使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下降,血清红细胞免疫粘附促进因子活性增强,而抑制因子减弱;血液粘度与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的相关分析呈显著负相关。结论:虫不仅有活血化瘀作用,还具有促进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功效。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HCV、HBV感染与原发性肝癌的临床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2年12月期间84例原发肝癌患者肝炎病毒标志检测的临床资料。选取同期收治的60例其他恶性肿瘤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原发性肝癌组HBV感染率为84.52%,对照组为3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BeAb(+)、HBcAb(+)、HBsAg(+)感染模式最多,达50.00%;HBV—DNA阳性率64.29%。原发性肝癌组HBsAg、HBeAb、HBcAb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P均〈0.01)。原发性肝癌组HCV感染率4.76%。结论HCV、HBV感染是发生原发肝癌的致病危险因素之一,临床上应定期对HCV、HBV感染患者行血清AFP、B超等检查,以便早发现、早治疗。  相似文献   
86.
1 调查目的了解目前辽宁省中等卫生职业学校护理专业学生的学习现状,找出问题所在,深入分析原因,并提出可行性的对策及建议。2调查方法2.1文献资料法寻求相关的理论依据作为研究支撑,熟悉国家的相关政策法规,掌握中等职业学校发展和中职学生学习的基本情况。2.2问卷调查法笔者自行设计出“辽宁省中等卫生职业学校护理专业学生学习现状调查问卷”,于2013年5月至6月在本溪卫校、抚顺卫校、辽阳中医药学校、铁岭卫生职业学院(中专部)4所学校护理专业一、二年级的学生中整群随机抽样。共发出问卷409份,收回有效问卷402份,有效问卷回收率98.3%。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应用Odyssey硅胶泪点栓子治疗干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12月至2009年10月于我院就诊的23例(46只眼)诊断为干眼的患者,使用Odyssey硅胶泪点栓子进行泪点栓塞术治疗.分别于术前3天、术后1周、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对患者进行干眼症状的问卷调查,并同时行裂隙灯显微镜检查、泪眼分泌(Sc...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讨颈前路手术后气道阻塞再次插管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2007年1月~2016年6月774例颈前路手术的病史及随访资料,以是否并发气道阻塞将患者分为两组,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有无合并糖尿病、慢性咽炎、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病程时间、手术方式、术前JOA评分、手术节段位置、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节段数、术中神经损伤。将上述可能与并发气道阻塞相关的因素先行单因素分析,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再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其与颈前路手术后气道阻塞再插管的关系。[结果]744例患者中14例出现术后气道阻塞再插管,颈前路术后气道阻塞的发生率为1.81%(14/774)。14例颈前路术后气道阻塞再插管患者中,12例(85.71%)术后48 h内出现气道阻塞再插管,2例(14.29%)为迟发性术后气道阻塞再插管,迟发性颈前路术后气道阻塞出现时间为术后9~11 d。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病例在年龄、吸烟、体重指数、高血压、慢性咽炎、JOA评分、手术方式、手术节段位置、手术时间、手术节段数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吸烟、高血压、慢性咽炎、JOA评分、体重指数、手术时间、手术方式、节段位置及手术节段数是颈前路术后气道阻塞再插管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吸烟、体重指数、高血压、慢性咽炎、手术时间、手术方式、手术节段数及手术节段位置是诱发颈前路术后气道阻塞导致再次插管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创伤性急性肺损伤(ALI)肺泡巨噬细胞(PAM)核因子(NF)-κB的活化和细胞因子的释放及地塞米松(Dex)的抑制作用.方法将24只大耳白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创伤组、Dex干预组.用凝胶电泳迁移率改变分析法(EMSA)和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分别检测PAM核提取物中NF-κB的活性和PAM培养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10的含量.结果 NF-κB活性和TNF-α、IL-6、IL-10的含量创伤组分别为(2987.85±163.85)ng/L、(235.6±30.8)ng/L、(398.8±243.6)ng/L、(246.4±30.5)ng/L,较对照组比较均显著增高(P<0.01或P<0.05);Dex组NF-κB(1968.27±69.42)ng/L、TNF-α为(168.2±48.8)ng/L、IL-6为(210.3±28.6)ng/L较创伤组比较明显降低(P<0.01),但IL-10(227.2±38.6)ng/L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NF-κB激活和分泌高水平细胞因子在创伤性ALI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Dex发挥抗炎作用与其对NF-κB的活性和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0.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并发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15年2月至2020年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治疗的624例MH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脑梗死分为脑梗死组(42例)和非脑梗死组(58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实验室各指标,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MHD并发脑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