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174篇 |
免费 | 109篇 |
国内免费 | 58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7篇 |
儿科学 | 11篇 |
妇产科学 | 10篇 |
基础医学 | 81篇 |
口腔科学 | 6篇 |
临床医学 | 353篇 |
内科学 | 113篇 |
皮肤病学 | 13篇 |
神经病学 | 37篇 |
特种医学 | 87篇 |
外科学 | 123篇 |
综合类 | 608篇 |
预防医学 | 329篇 |
眼科学 | 25篇 |
药学 | 286篇 |
2篇 | |
中国医学 | 199篇 |
肿瘤学 | 5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5篇 |
2023年 | 54篇 |
2022年 | 55篇 |
2021年 | 97篇 |
2020年 | 69篇 |
2019年 | 62篇 |
2018年 | 49篇 |
2017年 | 38篇 |
2016年 | 39篇 |
2015年 | 59篇 |
2014年 | 119篇 |
2013年 | 88篇 |
2012年 | 123篇 |
2011年 | 148篇 |
2010年 | 128篇 |
2009年 | 107篇 |
2008年 | 107篇 |
2007年 | 88篇 |
2006年 | 93篇 |
2005年 | 114篇 |
2004年 | 75篇 |
2003年 | 87篇 |
2002年 | 61篇 |
2001年 | 49篇 |
2000年 | 69篇 |
1999年 | 48篇 |
1998年 | 65篇 |
1997年 | 46篇 |
1996年 | 46篇 |
1995年 | 29篇 |
1994年 | 26篇 |
1993年 | 24篇 |
1992年 | 13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7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8篇 |
1984年 | 5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1篇 |
1977年 | 1篇 |
1962年 | 1篇 |
1961年 | 3篇 |
1960年 | 2篇 |
1959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3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患者 :女 ,6 0岁。因左上腹隐痛 1月入院。体检 :一般情况好 ,腹部膨隆 ,除左上腹稍有压痛外 ,无任何阳性体征。X线钡灌肠透视 :结肠脾区可见一约5cm× 5cm大小钡剂充盈缺损 ,边缘光滑。纤维电子肠镜检查 :进镜至 70cm处 ,见一较大息肉 ,约 5cm× 5cm×5cm ,表面糜烂。病理检查示 :粘膜慢性炎性病变并坏死。临床诊断 :结肠息肉恶性变。治疗 :经积极术前准备后 ,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左半结肠切除术。术中见 :结肠脾区有一约 5cm× 3cm× 3cm肿块 ,质韧 ,表面光滑 ,活动度好。考虑为良性病变 ,改行结肠部分切除术。病理报告 :… 相似文献
72.
73.
目的:探讨胃肠间质瘤(GIST)的CT表现及分子靶向药物甲磺酸伊马替尼(STI571)对胃肠间质瘤疗效的CT评价。方法:选择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胃肠间质瘤病例3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19例接受STI571治疗者进行定期CT检查随访,观察病灶大小、形态及密度变化,评价药物疗效。结果:32例GIST中,发生于胃部的18例,小肠11例,肠系膜1例,直肠2例。①CT特征:恶性度较高的胃肠间质瘤CT表现为:肿块相对较大,密度不均,肿瘤中央坏死及囊变多见;肿瘤边缘多不光整,可呈分叶状。增强扫描肿瘤呈不均匀强化;少数巨大肿瘤密度较低,极少数可见高密度出血及钙化灶。良性GIST体积较小,密度均匀,肿瘤坏死及囊变少见,病灶边缘光整,增强扫描多呈均匀强化;②19例接受STI571治疗者定期CT检查疗效评价为(肿瘤缩小):疗效达PR(部分缓解)者9例,占47.4%,疗效为SD(疾病稳定)者8例,占42.1%,病灶进展(PD)者2例,占10.5%。术后2年内复发及转移者19例。结论:①螺旋CT扫描是诊断胃肠间质瘤最常用和最有价值的影像检查手段,其定位诊断率达81%以上;②应用CT扫描观察测量病灶变化是评价药物(STI571)治疗胃肠间质瘤疗效最重要和最直接的方法之一;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4.
秦军侠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2004,16(4):307-309
目的:探讨湿润烧伤膏(MEBO)治疗隆乳术后乳房假体外露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例乳房假体外露创面应用MEBO治疗,根据情况分别采用暴露疗法和包扎疗法。结果:疗程最短2周,最长4周,全部封闭创口。结论:MEBO具有抗感染,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清除坏死组织,促进创面愈合等作用,用于美容外科有独特的优点。 相似文献
75.
毛乳头(dermal papilla,DP)细胞衰老能使毛囊失去诱导功能,是雄激素性脱发的主要机制。而Wnt信号通路与DP细胞衰老进程虽密切相关,但具体机制不明确。长链非编码RNAs(long non-coding RNAs,lncRNAs)和非编码单链小RNA(micro RNAs,miRNAs)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在基因表达的各个水平发挥着重要作用,并已证实在Wnt信号通路也存在这样的调控方式。因此,备受关注的lncRNAs和miRNAs,很可能是通过激活Wnt信号通路而发挥DP细胞的抗衰老作用,最终维持毛囊诱导功能。笔者结合国内外文献,旨在通过对与DP细胞、毛囊再生以及与某些细胞衰老密切相关的lncRNAs/miRNAs和Wnt信号通路调控方式作一总结,以探讨完善脱发的分子机制,并提出可能的药物治疗靶点,从而为DP细胞衰老机制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6.
硬膜外血肿常见于颅脑损伤患者,而颈部迟发性硬膜外血肿很少见,硬膜外血肿以急性者最多,约占85%,亚急性血肿约占12%,慢性血肿很少见^[1],我院近日收治了一例颈部迟发性硬膜外血肿的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7.
目的 分析间变脑胶质瘤中异柠檬酸脱氢酶(IDH)突变与患者临床病理学因素的相关性
及对术后化学治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中国胶质瘤基因图谱计划(CGGA)数据库中
接受开颅手术且术后病理诊断为间变脑胶质瘤(世界卫生组织Ⅲ级)患者,术后接受放射治疗和(或)替
莫唑胺(TMZ)化学治疗。肿瘤组织标本在放射治疗和(或)化学治疗前通过手术切除获得,使用QIAamp
DNA Mini 试剂盒按照说明书从冷冻肿瘤组织中提取基因组DNA,使用纳米滴ND-1000 分光光度计测
定DNA 浓度和质量,进行IDH1/2 突变、1p/19q 缺失、MGMT 启动子甲基化的检测。应用SPSS 16.0 软件
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Cox 生存分析分析临床及分子病理因素与患者总生存期的相关性及对术后放射
治疗和替莫唑胺化学治疗敏感性的影响;使用GraphpadPrism 8 软件进行Kaplan-Meier 曲线生存分析。
结果 共纳入285 例间变脑胶质瘤患者,其中201 例(70.5%)表现为IDH 突变,84 例(29.5%)表现为IDH
野生。多因素Cox 回归分析显示,IDH突变(HR=0.531,95%CI:0.385~0.733,P < 0.001)及1p/19q 联合
缺失(HR=0.352,95%CI:0.179~0.691,P=0.002)均可独立预测患者总生存期,而O6-甲基鸟嘌呤-DNA
甲基转移酶(MGMT)启动子甲基化的预测价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1)。IDH 突变组中,接受术后
TMZ化学治疗的患者较未接受者预后有所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位生存期:1 793 d 比1 455 d,
P=0.059),而在IDH野生组中,TMZ化学治疗对患者预后改善不明显(中位生存期:535 d 比 415 d,
P=0.890)。结论 本研究发现IDH突变型间变脑胶质瘤在接受术后TMZ化疗后,预后有改善趋势,相关
结果可能为今后WHO Ⅲ级脑胶质瘤术后化疗的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78.
正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是一种由于大脑小动脉、毛细血管以及小静脉受累而导致脑卒中、老年人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和痴呆(dementia)等的脑血管疾病。目前其确切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近年来有研究发现,CSVD患者体内存在血管内皮细胞活化、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破 相似文献
80.
异丙酚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细胞凋亡和Bcl-2、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缺血再灌注后脑损伤的发病机制较复杂,其所致病理损伤包括细胞坏死和凋亡。细胞凋亡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关系密切,是神经元迟发性死亡的主要形式。研究提示与凋亡密切相关的Bcl-2、Caspase-3蛋白等参与了这种迟发性死亡,它们表达的量决定了细胞的生存。本实验采用流式细胞仪、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