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30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1.
目的 了解2010-2013年深圳市南山区环境中不同样品中分离的创伤弧菌质粒携带情况及基因的遗传多样性。 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深圳市南山区环境样品中创伤弧菌的6种质粒基因:seq25、seq51、TraI、TraI2、TraD及Vep07。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子分型方法进行分子分型及聚类分析。 结果 50株创伤弧菌中,43株菌(43/50,86%)携带质粒,形成19种质粒图谱:20株(20/50,40%)同时存在毒力与结合质粒,13株(13/50,26%)仅存在毒力质粒,2株(2/50,4%)仅存在结合质粒。多位点序列分型方法将50株创伤弧菌,分为43个ST型。 结论 质粒广泛存在于深圳市南山区环境样品分离的创伤弧菌中,不同类型样本分离菌株携带质粒存在差异且具有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22.
目的了解院内与院外不同环境样本中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PA)对常用抗生素的变化,掌握PA菌株药物敏感性的分布与流行趋势,比较相互间差异,探讨医疗环境中PA菌的耐药性是否与其生存环境有关联性,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及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7年至2009年日常医疗机构监测样品及食品饮用水样品中分离到的铜绿假单胞菌,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生产VITEK 2仪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 43株PA菌对阿米卡星、妥布霉素、环丙沙星的敏感率为85.0%;对庆大霉素、左旋氧氟沙星的敏感率为80.0%;对美洛培南的敏感率为75.0%;对亚胺培南的敏感率为70.0%;对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等14种抗菌素的敏感率为0;其中有院内环境分离的4株PA菌对21种抗菌素的敏感率为0。结论院内医疗环境分离的PA菌株比院外环境分离到的PA菌株的药物敏感性普遍要低,院内医疗环境分离的部分PA菌株对常用的21种抗生素有完全的耐药作用,应该引起疾病预防工作者及临床医护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3.
目的 将16S rRNA基因测序分析技术应用于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中非目标(相似、少见或非典型)致病菌的鉴定,为食源性疾病防控提供更多病原学证据。方法 采集18份畜类、18份禽类和9份鱼类共45份生鲜样品,目标致病菌按照GB4789标准检测,非目标菌进行16S rRNA基因测序,将全长序列在GenBank中比对确定细菌种属,通过MEGA6构建细菌16S rRNA基因进化树,判定细菌种属间的亲缘关系。结果 45份生鲜样品中检出19株目标致病菌,包括沙门氏菌、空肠弯曲菌、单增李斯特菌和副溶血弧菌,而34株非目标菌16S rRNA基因全长序列能分别比对出13种细菌,其中8种19株菌属于致病或条件致病菌,包括霍乱弧菌、溶藻弧菌、结肠弯曲菌、奇异变形杆菌、粪肠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以及在深圳乃至省内首次报道的布氏弓形菌和海藻希瓦氏菌。结论 深圳市售生鲜食品受到多种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特别是非目标检出的致病菌,对此认为16S rRNA基因测序分析技术是一套有效的细菌监测适宜技术,能提高食源性疾病和食物中毒的防控水平。  相似文献   
24.
在我国亚硝酸盐中毒事件屡有发生 ,其主要原因是 :①误将亚硝酸盐当食盐食用而引起中毒 ;②用“工业用盐”作食盐用。中毒者在 10min— 3h后 ,可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皮肤紫绀等症状 ,严重者出现意识丧失、昏迷、呼吸衰竭、甚至死亡。故对亚硝酸盐中毒快速而准确的诊断 ,对中毒者正确迅速救治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对食盐误用引起亚硝酸盐中毒时常规分析进行探讨 ,提出盐酸萘乙二胺法在分析食盐误用引起亚硝酸盐中毒时存在的不足 ,并推荐应用离子色谱法进行分析鉴定的方法。1 材料与方法1.1 仪器和试剂1.1.1 仪器1.岛津UV -…  相似文献   
25.
目的研究深圳市公共场所冷却塔水中嗜肺军团菌的基因特征。方法采用军团菌巨噬细胞感染力增强因子基因(Macrophage Infectivity Potentiator,mip)分型方法。提取深圳市51株嗜肺军团菌菌株DNA,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扩增mip基因,并将PCR扩增产物进行测序。结果每菌株测序后,序列与European Working Group for Legionella Infections(E.W.G.L.I)组织建立的数据库进行比对。51株嗜肺军团菌分为5种型别,分别为L.pnuemophile-phil-1、L.pnuemophile-sg3、L.pnuemophile-D-15、L.pnuemophile-sg10与L.pnuemophile-97-2898。结论mip分型方法可用于嗜肺军团菌的基因分型。深圳各区不同场所冷却塔水中分离的嗜肺军团菌株之间存在差异,L.pnuemophile-phil-1型别为优势型别占60.8%。  相似文献   
26.
目的分析2018-2021年南山区食物中毒样品中分离的肠炎沙门氏菌(Salmonella Enteritidis S.Enteritidis)与布利丹沙门氏菌(Salmonella Blegdam.S.Blegdam),从遗传特征和耐药性角度了解细菌间的亲缘进化关系和耐药特征、为食源性疾病暴发溯源和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别对33株沙门氏菌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与全基因组序列方法(Whole genome sequencing,WGS)分析,同时测定30种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结果33株菌分为8个PFGE型别,MLST型均为ST11型。全基因组k-mer系统发生树可见9簇。氨苄西林(AMP)、头孢唑啉(CFZ)、萘啶酸(NAL)、磺胺异噁唑(Sul)4种抗菌药物的检出率较高,均大于50%。20株菌对3类以上的药物耐药(60.60%),属于多重耐药,7株菌产ESBL酶。15株菌的耐药基因与耐药表型完全符合。结论2018-2021年,南山区由沙门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中,沙门氏菌的总体遗传距离较近,但与数据库中其它肠炎沙门氏菌遗传距离较远,自成一簇。本研究中的沙门氏菌多重耐药现象严重,需加强对多重耐药株的监控及抗菌药物使用的监管。  相似文献   
27.
目的了解深圳地区环境中创伤弧菌的污染状况及在不同类别样品中的分布情况。方法采集深圳地区范围内的环境样品,包括海产品、淡水产品、环境水质等,选择分离培养法进行创伤弧菌检测,对分离到的可疑菌株采用生化试验和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 chain reaction,PCR)技术进行鉴定。结果在725份样品中,120份检出创伤弧菌,总检出率为16.6%。不同类别样品中,淡水鱼检出率最高为38.6%,其次为近海海水为22.5%、甲壳类产品为19.8%。不同季节采集样品创伤弧菌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深圳地区环境中创伤弧菌污染状况不容乐观,温暖季节应加强对淡水鱼类及海产品进行创伤弧菌污染的监测,预防食物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28.
目的能力验证是对实验室检测能力和管理状况进行客观检验的有效方法[1],能力验证活动对完善和强化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增强和提高实验室的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2]。方法 GB4789.30-2010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验。结果 mini VIDAS检测、荧光PCR检测结果阳性,API、溶血试验等鉴定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结论CNAS对该实验室检测样品能力验证试验结果结论为满意。  相似文献   
29.
黄锐敏  陈辉  袁月明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7,17(7):1275-1276,1335
目的:研究深圳南山区引起食物中毒的副溶血性弧菌的菌群菌型分布及耐药性。方法:细菌分离方法按GB/T4789-2003的常规方法进行,用K-B法测定细菌对10种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在248株副溶血性弧菌中,O3菌群135株,占54.4%;O1菌群42株,占16.9%;不定群有41株,占16.5%。血清型别中,K6型125株,占50.4%;K25型35株,占14.1%;耐药性试验,复方新诺明、氯霉素、庆大霉素3种抗生素100%敏感,对氨卞西林、头孢噻吩、头孢西丁耐药性占83.9%以上。结论:2004~2006年深圳南山区副溶血性弧菌以O3群K6型为主,占50.4%;复方新诺明、氯霉素、庆大霉素是首选的抗生素。  相似文献   
30.
袁月明  黄锐敏  袁梦 《中国热带医学》2006,6(10):1899-1899,1915
目的通过实验室检测,查找引起食物中毒的病原菌。方法按照《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GB/T4789—2003、《变形杆菌食物中毒诊断标准检验及处理原则》,WS/T9—1996方法进行检验。结果在29份样品中,分离出7株可疑菌,经生化分型和核酸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PFGE)分型,确认为奇异变形杆菌。结论本次食物中毒为奇异变形杆菌引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