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47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在40余年的发展进程中,历经了单纯球囊扩张术、金属裸支架、药物洗脱支架、药物涂层球囊和生物可降解支架等重要发展阶段。每一阶段的创新和进步均与医疗技术提高和器械研发密切相关,尤其在攻克慢性闭塞病变、复杂病变和危重患者治疗方面均取得长足进步。该文将对近年来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技术和器械进展进行归纳阐述。  相似文献   
82.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中并发冠状动脉穿孔及心脏压塞的处理对策。方法 对我院 1989年 9月至 2 0 0 3年 9月期间发生的冠状动脉穿孔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共完成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及支架 72 32例。发生冠状动脉穿孔 18例 ,发生率为 0 2 5 % ,多数发生于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 (83 3% ) ,其中引导钢丝所致穿孔者 9例 ,球囊扩张后穿孔 7例 ,置入支架后穿孔 2例。 14例 (77 8% )穿孔为少量对比剂排至心包腔内或心肌内 ,其中 7例用球囊长时间低压力贴附封堵破口 ,穿孔征象消失 ;6例用鱼精蛋白静脉注射中和肝素 ,1例未做特殊处理 ,穿孔消失。4 (2 2 2 % )例发生急性心脏压塞 ,超声心动图显示有心包积液 ,紧急心包穿刺引流后病情平稳。 2例外科急诊修补血管破口 ,同时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无一例死亡。结论 PCI并发冠状动脉穿孔少见 ,及时发现和正确处理是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3.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59岁,主因头晕,恶心,呕吐3天入院。患者入院前3天无诱因出现头晕,恶心,呕吐,伴视物旋转,无明显胸闷,胸痛,外院心电图示V2-6ST段抬高,T波倒置,诊断"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不除外",转入我院。既往高血压病史5年。入院查体:血压:120/70mmHg(1mmHg=0.133kPa),双肺呼吸音清,心率:78次/分,心律齐,无杂音,腹部查体阴性,双下肢不肿。神经系统查体: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眼震阴性,指鼻试验阴性,跟膝胫试验阴性,病理征阴性。辅助检查心肌酶:肌酸激酶(CK):45U/L,肌酸激酶MB同工酶(CK-MB):13U/L,肌钙蛋白T(-);心电图(图1):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V2-6ST段弓背向上抬高0.1-0.3mV,T波倒置;超声心动图:未见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  相似文献   
84.
目的评价高龄冠心病患者择期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的临床特点和长期疗效。方法2000年1月至2003年12月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80岁以上的冠心病患者84例,分为支架组45例与药物组39例,比较两组的临床特点、住院期间疗效及长期随访结果。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基本临床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支架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比例较药物组明显高(40·0%比17·9%,P<0·05)。两组患者病变血管支数、病变类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支架组置入72枚支架,每例患者平均置入支架1·6枚;支架平均长度18·48±5·15mm,支架平均直径3·14±0·34mm。操作成功率、支架成功率及临床成功率分别为88·9%,95·6%和93·3%。平均随访时间(24·0±11·5)个月,随访率92·86%。随访期间支架组与药物组各发生心源性死亡1例;支架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和心绞痛复发的发生时间显著迟于药物组(14·3±5·6个月比9·1±6·0个月,P<0·05);支架组随访期间无MACE和心绞痛复发的生存率显著高于药物组。结论高龄冠心病患者择期支架置入术成功率较高,与单纯的药物组比较,可提高远期无MACE和心绞痛复发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等渗对比剂和低渗对比剂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对比剂肾病(CIN)及远期预后的关系。方法:连续纳入2013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我院所有接受PCI的患者9903例,根据使用对比剂类型分为等渗对比剂组(n=1691)和低渗对比剂组(n=8212)。分析使用等渗对比剂对CIN的发生率及2年远期预后的影响。结果:等渗对比剂组和低渗对比剂组患者的CIN发生率分别为6.2%和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经充分校正的多因素分析显示,应用等渗对比剂始终是CIN的独立预测因素(OR=0.629,95%CI:0.495~0.799,P<0.001)。经Cox回归分析显示,相比于低渗对比剂,等渗对比剂并不是2年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0.744,95%CI:0.438~1.263,P=0.273)。结论:与低渗对比剂相比,使用等渗对比剂能显著降低PCI后CIN发生率,但对2年全因死亡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6.
目的 通过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前不同的冠状动脉(冠脉)造影基础病变特征和心肌梗死发病时间的关系,进一步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机制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防治策略.方法 入选2005年6月到2011年11月因急性心肌梗死行介入治疗的患者104例.所有患者心肌梗死前都曾在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冠心病诊治中心行冠脉造影术或冠脉支架植入治疗.根据冠脉造影定量分析基础病变的狭窄程度,将患者分成3组(<50%狭窄程度即轻度病变组,50%~70%狭窄程度即临界病变组,>70%狭窄程度即严重狭窄组).比较3组的基础病变特征,分析3组基础病变狭窄程度和心肌梗死发病时间的关系.结果 基础病变为临界病变的患者中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病史的较多,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0%(13/26)vs.82.5%(47/57)vs.66.7%(14/21),P=0.009].心肌梗死基础病变特征中,>70%狭窄程度的患者狭窄程度重、病变长度较长、最小血管内径较小(P<0.001).12个月内与12个月后进展为心肌梗死的基础病变比较,狭窄程度较重(P=0.002).基础病变狭窄程度与心肌梗死时间成负相关(r=-0.421,P<0.001),基础病变狭窄程度进展与心肌梗死时间成正相关(r=0.467,P<0.001).结论 冠脉轻度病变或临界病变,部分是随时间延长不断进展为更严重的狭窄后导致了急性心肌梗死.基础狭窄程度严重的病变(>70%狭窄程度),是短时间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病因.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对药物洗脱支架(DES)置入后发生再狭窄(ISR)患者再次实施DES置入术的远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植入DES的冠心病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证实发生再狭窄(ISR≥50%),并且再次置入DES治疗ISR介入手术成功的患者。985例DES-ISR患者根据狭窄类型分为局限性狭窄组130例(13.2%),弥漫性狭窄组699例(71.0%),闭塞性狭窄组156例(15.8%)。随访观察3组患者的远期(6个月、12个月)疗效及安全性。结果经过6个月的随访,局限性狭窄组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率为3.85%(5/130);弥漫性狭窄组患者MACE的发生率为2.72%(19/699);闭塞狭窄组患者MACE的发生率为3.21%(5/156),3组6个月的随访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12个月的随访,局限性狭窄组患者MACE的发生率为13.08%(17/130);弥漫性狭窄组患者MACE的发生率为9.16%(64/699);闭塞狭窄组患者MACE的发生率为9.62%(15/156),3组12个月的随访结果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目前对于DES-ISR患者来说,不论ISR的类型,再次置入DES都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8.
目的 评价一站式复合血管重建技术治疗无保护左主干病变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2007年6月至2009年4月共有14例左主干病变患者接受一站式复合血管重建技术再血管化.其中男性13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60.4±15.4)岁,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左主干开口或体部病变5例,远端或分叉病变11例.手术在一站式复合手术室内进行.通过胸骨下段小切口在心脏不停跳状态下行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左乳内动脉至前降支旁路移植),同期对左主干病变和(或)其他非前降支病变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结果 14例患者均顺利进行一站式复合手术.即刻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左乳内动脉桥均通畅.共有25处非前降支病变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其中23处病变置入支架(药物洗脱支架27枚,金属裸支架2枚),其余2处病变仅行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术.围术期及随访期间无死亡、围术期心肌梗死、脑卒中或再次再血管化等发生.平均随访7.9个月(1~15个月),所有患者均存活且无再发心绞痛.5例患者术后1年再次接受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左乳内动脉桥及支架均通畅.结论 一站式复合血管重建技术治疗经选择的无保护左主干病变尤其是合并高危因素者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对稳定性冠心病(stabl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SCAD)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11倾向性评分方法纳入198例行PCI术的SCAD患者按是否合并COPD分为2组:COPD组和非COPD组,每组99例。比较2组患者2年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全因死亡、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支架内血栓和脑卒中独立事件及以上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的差异。对合并COPD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组患者全因死亡、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支架内血栓、脑卒中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PD组患者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非COPD组(P<0.05)。高龄(OR=1.10,95%CI1.01~1.22,P=0.028)、血肌酐增高(OR=1.16,95%CI 1.02~1.31,P=0.025)和肾小球滤过率降低(OR=1.21,95%CI1.04~1.39,P=0.013)均是合并COP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合并COPD的冠心病患者有更多的危险因素,临床预后差于无COPD患者。  相似文献   
90.
目的明确对于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服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的冠心病患者血小板的反应性是否具有性别差异及对长期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纳入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于阜外医院行PCI且有术后12~72 h血栓弹力图检测结果的冠心病患者4606例,男3536例,女1070例。主要研究终点为2年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events,MACCE:死亡、心肌梗死、靶血管或靶病变血运重建、脑卒中)及支架内血栓、大出血事件。结果通过对血栓弹力图的分析显示:男性、女性患者的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AA)抑制率相似(81.0%±27.7%vs 79.7%±30.5%,P=0.178);男性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ADP)抑制率高于女性(49.6%±31.2%vs 37.9%±31.2%,P<0.001);男性的二磷酸腺苷诱导的血小板纤维蛋白凝块强度(adenosine diphosphate-induced platelet-fibrin clot strength,MAADP)较女性更低[(32.6±17.1)mm vs(41.6±18.1)mm,P<0.001]。2年随访显示,男性、女性患者的MACCE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8.5%vs 7.9%,P=0.377)。各单一主要终点事件中,男性患者死亡(1.2%vs 0.8%,P=0.045)及靶血管或靶病变血运重建(8.9%vs 6.4%,P=0.021)的发生率高于女性;其余单一主要终点事件无显著性差异。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MAADP并非MACCE及各单一主要终点事件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2年随访显示,男性患者死亡及靶血管或靶病变血运重建的发生率高于女性,但MACCE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MAADP并非是MACCE及各单一主要终点事件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