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47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探讨在药物涂层支架时代,行急诊PCI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中,不同性别患者的PCI预后差异。方法连续纳入687例行急诊PCI治疗的STEMI患者,其中男572例,女115例。比较不同性别患者的基线特征、手术结局及临床预后。结果女性患者发病的平均年龄大于男性,合并多支病变的比例也要高于男性。女性患者院内(3.8%vs.4.3%,P=0.792)及1年期(6.6%vs.7.8%,P=0.647)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率与男性无统计学差异。但女性院内的大出血事件(11.3%vs.5.4%,P=0.019)及穿刺并发症(9.6%vs.4.9%,P=0.048)要高于男性。女性患者一年随访时的再发心绞痛事件率也要高于男性(10.4%vs.3.9%,P=0.003)。结论在药物涂层支架时代,对于行急诊PCI治疗的STEMI患者,不同性别间的近期及1年期的主要临床终点预后相似。但女性的出血及穿刺点并发症风险更高。合理的避免出血是提升女性PCI质量的首要目标。  相似文献   
62.
血小板活化和聚集在冠状动脉斑块破裂、血栓形成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因此,积极的抗血小板治疗能使冠心病患者明确获益。目前,经典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是预防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相关及自发缺血事件的标准指南推荐疗法。新型抗血小板药物普拉格雷、替格瑞洛的出现,也为冠心病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现从抗血小板药物的种类和临床应用特点着眼,阐述冠心病患者抗血小板药物的选择。  相似文献   
63.
阿司匹林和P2 Y12受体拮抗剂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和急性冠脉综合征( 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治疗的基石,CAPRIE、CURE、CREDO 等[1-3]多项临床试验已证实其有效性和安全性。然而,同一种抗血小板药物可产生不同的抗血小板效应,即血小板反应多样性,低反应性者血栓事件可能增加,高反应性者出血事件风险增加。血小板功能检测显示:表现为血小板高反应性的部分患者对药物反应不良,易发生复发心肌梗死、支架内血栓和死亡等缺血事件;另一部分患者对药物过度反应,易发生胃肠道出血,卒中和死亡等出血事件[4-5]。导致抗血小板药物,尤其是经典P2 Y12受体拮抗剂氯吡格雷反应多样性的现象已经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高度关注,并开展了各种临床研究和药物代谢机制的探讨[6]。新型P2 Y12受体拮抗剂普拉格雷,其强效抗血小板作用在克服血小板高反应性的同时,也显著增加了出血的风险[7]。因此,通过血小板功能检测以预测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而如何在血小板功能检测的指导下推进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也逐渐成为临床关注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64.
目的 比较药物洗脱支架(DES)治疗前降支(LAD)开口病变精确定位法和贯穿左冠状动脉主干(LM)法的优劣.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4月至2006年5月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对LAD开口病变用DES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224例患者,其中精确定位有161例(P组),贯穿入LM有63例(C组).结果 基线上C组的参考血管直径(RVD)明显大于P组,而LM和LAD管腔的落差P组明显大于C组.在介入操作特点上,支架直径、球囊后扩张的比率、后扩张球囊直径和左主干分叉处行双球囊对吻技术(kissing balloon)的比率C组均明显大于P组.两组介入成功率均为100%.两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3%比1.6%;P=0.447),其中死亡、急性心肌梗死、靶血管重建两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0比0,P=1.000;1.2%比1.6%,P=1.000和3.1%比0,P=0.325).只有1例亚急性血栓发生在P组.造影随访C组支架内和血管段再狭窄率有降低的趋势(7.7%比0,P=0.316;10.8%比3.8%,P=0.431).支架内和血管段的晚期丢失C组均明显小于P组[(0.12±0.08)mm比(0.59±0.37)mm,P=0.000和(0.17±0.09)mm比(0.64±0.49)mm,P=0.000].结论 DES治疗LAD口部病变贯穿LM法和精确定位法均可显示较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与精确定位法相比,贯穿LM法有更强的可操作性和降低再狭窄的趋势.  相似文献   
65.
目的分析梗阻型肥厚性心肌病(HOCM)患者心室造影结果及形态学特征。方法纳入1995~2005年收治入院并接受心室造影和超声检查的74例确诊为肥厚型心肌病的患者。以左心室流出道与左心室压力差≥30 mmHg为梗阻型,30 mmHg为非梗阻型,将患者分为2组。比较其形态学和造影结果。结果 (1)入选74例患者,梗阻型14例(18.9%),其中收缩期前向运动6例(42.9%),冠心病3例(21.4%);非梗阻型60例(81.1%),其中11例合并冠心病(18.3%)。(2)超声显示室间隔增厚至(11.4±2.5)mm,左室后壁厚度(9.8±1.7)mm,左心室舒张末内径(48±5)mm,左心房内径(36±5)mm。(3)左室造影显示左室舒张末容积为(123±31)ml,左室收缩末容积为(27±11)ml,左心室射血分数(EF)为(78±6)%。(4)左心室造影形态学特征为梗阻型心室结构14例,其中正常5例;非梗阻型左心室结构60例,正常27例。结论非梗阻型肥厚性心肌病与HOCM左室舒张末内径、左室舒张末容积及左室收缩末容积、EF值,以及呈现正常形态的病例数等均无差异。  相似文献   
66.
目的 C-反应蛋白(CRP)预测支架植入术后非靶血管病变的进展和靶病变的再狭窄。方法测定311例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入院时及随访时的血浆CRP浓度。所有患者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并于6-9个月后行冠状动脉造影随访。结果进展组患者高敏CRP浓度高于非进展组患者[1.60(0.80-3.46)mg/lvs0.96(0.55-1.87)mg/l,P<0.001]。再狭窄组患者高敏CRP浓度高于非再狭窄组患者[1.46(0.90-2.90)mg/lvs1.15(0.59-2.34)mg/l,P=0.026]。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血浆CRP是非靶血管病变狭窄快速进展的独立预测因子(OR=1.207,95%CI1.073-1.357,P=0.002)。结论血浆CRP可独立预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支架植入术后非靶血管病变狭窄的快速进展,但与靶病变再狭窄无关。  相似文献   
67.
目的:考察可降解雷帕霉素洗脱支架对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近期及远期内膜增生影响.方法:所有24只小型猪随机分为1个月及3个月两部分,每部分再随机分为A、B、C 3小组,每小组4只,分别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及右冠状动脉置入裸支架、聚合物洗脱支架及雷帕霉素洗脱支架,于术后1个月或3个月后动物处死前行冠状动脉造影,处死后用组织形态学方法观察内膜增生情况.结果:47枚支架均成功地置人24头小型猪的冠状动脉,术后均存活.术后即刻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均通畅,处死前冠状动脉造影显示,1个月部分A组及B组各相关动脉均通畅,而C组有1支冠状动脉完全闭塞;3个月部分各动脉均通畅.形态学分析,与裸支架比较,1个月及3个月结果均显示聚乳酸洗脱支架对内膜增生无刺激作用;1个月结果显示药物支架可使管腔直径增加18.0%(P<0.05),管腔面积增加22.6%(P<0.05),面积狭窄百分比减少43%(P<0.05),内膜面积减少35.1%(P>0.05);3个月部分结果显示,药物洗脱支架对内膜增生的抑制作用消失,甚至有刺激内膜增生的趋势.结论:以聚乳酸为载体的可降解雷帕霉素洗脱支架在小型猪冠状动脉模型虽能抑制1个月血管内膜增生,但远期效果欠佳,其临床意义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68.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的临床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发生室间隔穿孔的临床特征、冠状动脉造影表现、治疗方法及预后情况.方法:我院1996年1月至2003年12月期间收治急性透壁心肌梗死1 881 例,发生室间隔穿孔13例,穿孔发生率0.69%.另有22例因AMI已并发室间隔穿孔而转来我院的患者,共35例进行分析.其中男性24例(68.6%),女性11例(31.4%).结果:资料分析结果21例(60.0%)合并高血压病,18例(51.4%)有吸烟史.前壁心肌梗死31例(88.6%),下后壁心肌梗死4例(11.4%).22例患者施行了冠状动脉造影,梗塞相关血管前降支占81.8%,完全闭塞占72.7%.心原性休克21例(60.0%),心功能Ⅳ级26例(74.3%),Ⅲ级9例(25.7%).室间隔穿孔多发生在AMI后1周内(91.4%).超声心动图提示室间隔缺损,穿孔直径范围0.5~2.8 cm,多数位于室间隔近心尖部.7例(20%)进行溶栓治疗,但未成功.21例(60%)施行外科手术治疗,全部存活.14例药物治疗,仅1例存活,死亡13例,总病死率37.1%,药物治疗病死率92.9%.结论:AMI并发室间隔破裂并不常见,多发生在广泛前壁心肌梗死的患者,多数迅速发展至心原性休克,内科治疗病死率很高;如药物治疗能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至穿孔后4周手术,外科治疗可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69.
本文通过对长期移居西宁地区返回平原居住的离退休干部(移返组又称A组)与当地世居干部世居组又称B组)分别在吸常氧高氧(吸入气氧浓度为40%)和低氧(吸入气氧浓度为13.7%)气体时的血气比较,发现移返组老年人在上述三种情况下动脉血氧分压均明显低于世居组,初老年人除吸高氧外,另二种情况下动脉血氧分压亦明显低于世居组,这表明移返组的肺功能低于世居组,尤其老年人更明显。这可能与长期居住西宁时慢性低氧加速了肺的老化有关。  相似文献   
70.
高原地区学龄及学龄前儿童耳鼻咽喉科发病率国内尚未见报导。为了解高原地区小儿发病特点,我们于1984年9月份到青海省天峻县(海拔3500公尺),对704名汉、藏学龄及学龄前儿童进行了耳鼻咽喉疾病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一般资料共检查704人;汉族456人,(均为第一代高原出生,称移居)。(男249人、女207人)。藏族248人,(均为世居);其中男142人,女106人。二、结果分析(一)汉、藏患病率:受检704人中,患病者656人,总患病率为93.81%。其中汉族受检者465人,患病者434人,占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