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6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183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3篇
临床医学   58篇
内科学   12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40篇
外科学   450篇
综合类   168篇
预防医学   17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目的对比分析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术与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术后颈椎矢状位平衡的变化。方法收集2010年2月—2013年1月本院收治的100例因脊髓性颈椎病伴椎管狭窄症并接受颈椎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术(前路组,n=53)或颈椎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后路组,n=47)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通过对比术前及末次随访时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C_(2~7) Cobb角、矢状面轴向垂直距离(SVA)、T_1倾斜角(T_1-slope)的变化,分析不同术式术后患者矢状位平衡的变化。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随访(25.5±3.2)个月。2组患者术前JOA评分、C_(2~7) Cobb角、SVA、T_1-slop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JOA评分、C_(2~7) Cobb角、SVA均较术前明显改善,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路组中,术前高T_1-slope患者与低T_1-slope患者术后颈椎后凸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路组中,高T_1-slope患者颈椎后凸发生率显著高于低T_1-slope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术对术后颈椎矢状位平衡的影响优于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当术前患者T1-slope较高时,为减少术后矢状位平衡失代偿,可尽量选择前路手术。  相似文献   
132.
<正>椎间盘退行性变(IDD)是诸多脊柱退行性疾病的病理基础,尽管其发生机制仍没有完全清楚,但是普遍认为椎间盘细胞外基质(ECM)降解代谢的显著增加是重要原因之一。在过去10年中,通过利用人体样本与动物模型对椎间盘ECM降解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其中认为降解ECM(如聚蛋白聚糖)的关键酶——含血小板凝血酶敏感蛋白的解聚蛋白样金属蛋白酶(ADAMTS)家族在此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2],因而ADAMTS家族  相似文献   
133.
目的了解小鼠脑脊髓炎病毒(TMEV)自然感染情况,探究人工感染TMEV小鼠体内各脏器组织中病毒分布及血清抗体变化。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荧光定量RT-PCR(qRT-PCR)检测方法对2010年~2015年广东地区采集的SPF级小鼠、开放环境饲养的小鼠以及野生褐家鼠临床样本进行TMEV检测。36只ICR小鼠经脑内接种TMEV BeAn病毒,每天观察动物的临床症状,在接种第0、3、7、10、17、21、31、39、46天每个时间点分别对3只动物安乐死,剖检并取血清和组织脏器样本进行TMEV检测。结果 SPF级小鼠TMEV抗体阳性率为5.29%(n=2834),核酸阳性率为27.27%(n=457);开放环境饲养的小鼠的抗体和核酸阳性率分别为71.95%(n=82)和53.66%(n=82);野生褐家鼠中核酸阳性率为25.93%(n=27)。TMEV阳性小鼠中仅有两只小鼠表现有明显的临床症状。盲肠内容物、粪便和脑是qRT-PCR检测的最佳选择样本。ICR小鼠脑内接种TMEV BeAn病毒后第3 d可在脑、心脏、肝脏、肺脏和胃中检测到病毒核酸,脾脏、肾脏和盲肠中未检测到病毒核酸。肝脏、心脏、肺脏和胃中的病毒在接种后第10天已完全清除,脑中的病毒一直持续存在到第46天试验结束。小鼠感染后第7天可以检测到抗体,随后抗体水平逐渐升高,接种后17 d抗体阳性率达100%,并一直到46 d都可以维持较高的抗体水平。人工感染小鼠呈隐性感染,临床上并未表现明显症状和眼观病理变化。结论广东地区实验小鼠和野生褐家鼠均存在TMEV感染,且感染率较高。小鼠接种TMEV BeAn毒株后呈隐性感染,感染小鼠第7天可以产生抗体且持续存在。病毒在感染小鼠肝脏、心脏、肺脏和胃中短时间存在,而在脑中长期存在。qRT-PCR与ELISA两种检测方法具有较好的一致性,qRT-PCR检测方法可作为实验动物国家标准的有力补充。  相似文献   
134.
135.
目的为实现虚拟手术环境全方位的实时交互,本文针对脊柱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构建了虚拟手术训练系统。方法通过脊柱模型的虚拟几何建模和纹理渲染以高真实感地模拟真实虚拟手术环境,同时基于椎体骨的体素模型通过多点碰撞检测算法和钻骨力预测经验模型,实现钻骨操作的碰撞检测及反馈力实时计算,并模拟椎弓根钉植入过程的视觉和触觉感受。结果该虚拟手术训练系统实现了虚拟视觉及虚拟力触觉的实时交互,模拟了椎弓根钉植入操作手感。结论虚拟手术训练系统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操作提供了视觉与力触觉模拟,实现了一种精确、安全、灵活的训练方式。  相似文献   
136.
成人脊髓栓系统全征的诊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成人脊髓栓系综合征(TCS)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报告18例成人脊髓栓系综合征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MRI证实并行手术松解;根据手术所见和曩像学分析其致病机理及手术要点。结果 脊髓或圆锥的栓系原因各不相同,包括椎管内肿瘤(6例)、脊髓灰膜膨出(6例)、终丝增粗(3例)、脊髓双裂畸形(2例)及术后粘连(1例)。经8个月 ̄5年随访,其中14例获得满意疗效。结论 成人TCS在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137.
成人脊髓栓系综合征的诊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成人脊髓栓系综合征(TCS)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报告18例成人脊髓栓系综合征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MRI证实并行手术松解;根据手术所见和影像学分析其致病机理及手术要点。结果脊髓或圆锥的栓系原因各不相同,包括椎管内肿瘤(6例)、脊髓脊膜膨出(6例)、终丝增粗(3例)、脊髓双裂畸形(2例)及术后粘连(1例)。经8个月~5年随访,其中14例获得满意疗效。结论成人TCS在临床表现及预后等方面有别于幼儿TCS。术中应避免损伤圆锥和马尾神经。病程过长及再栓系是疗效不佳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8.
颈椎不同位置时Hoffmann征对脊髓型颈椎病早期诊断的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脊髓型颈椎病起病时症状往往较轻,且临床表现多隐匿,尤其在早期容易被临床医生忽视。因此,寻找灵敏性较高的神经系统阳性体征用于物理诊断,无疑具有重要价值。1991年Denno首先报道了动态Hofmann征在脊髓型颈椎病早期诊断中的作用,他发现颈椎处于中立...  相似文献   
139.
自发性椎管内硬膜外血肿1例及文献回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发性椎管内硬膜外血肿是一种少见的疾病,国内外文献中多为个案报道,有关其发病特点、临床特征、影像学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目前尚未查到大宗本病例的报道。本文试图通过一例自发性胸椎管内硬膜外血肿的临床特点以及回顾文献中关于自发性椎管内硬膜外血肿的报道进行分析,找到该病的临床特征,为进一步认识和治疗寻找可靠途径。  相似文献   
140.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TGF-β)对退变的颈椎间盘纤维环中成纤维细胞成骨诱导的作用,以进一步揭示颈椎病的发病机理。方法 利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建立颈椎病患者的退变颈椎间盘纤维环中成纤维细胞的培养体系,观察在TGF-β条件培养液诱导下的成骨表现。结果 非条件培养组和条件培养组在传代的颈椎病患者纤维环成纤维细胞培养的各时间点的细胞增殖活力(MTT)测定无明显差异(P〉0.05),TGF-β条件培养组的ALP活力经测定与空白对照组ALP活力有显著性差异(P〈0.05),TGF-β组的成纤维细胞所形成的骨钙素分泌量均与空白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TGF-β对纤维环成纤维细胞体外有明确的诱导成骨作用,退变的颈椎间盘纤维环成纤维细胞存在成骨潜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