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31.
目的:观察自发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OLETF(Otsuka Long-Evans Tokushima Fatty)大鼠不同糖尿病病程阶段肾周脂肪组织水通道蛋白7 mRNA和蛋白表达的变化,探讨其在肥胖和糖尿病发生中的作用。方法:以OLETF大鼠30只为实验组,同种系非糖尿病LETO(Long- Evans Tokushima Otsuka)大鼠18只为正常对照。8周(基线)时两组大鼠各处死6只。随后OLETF大鼠分为未治疗组(OLETF组)12只及盐酸二甲双胍治疗组(OLETF/M组)12只。观察各组大鼠8、18、28周时的体重、血清甘油三酯、胆固醇、丙三醇、葡萄糖耐量试验的血糖与胰岛素水平以及肾周脂肪组织水通道蛋白7(aquaporin7,AQP7)mRNA和AQP7蛋白含量的变化。用Real time PCR测定AQP7 mRNA水平, Western blotting测定AQP7蛋白含量。结果:(1)OLETF组18周均发展为糖尿病[60分钟血糖(25.67±6.78)mmol/L,120分钟血糖(16.19±2.98)mmol/L]。OLETF组大鼠随周龄增加,其体重、血糖、胰岛素、血清甘油三酯均明显增加。血清丙三醇水平先增高后下降,8、18和28周的水平分别为(52.61±11.80)、 (156.03±39.56) 和(130.84±25.46)μmol/L。(2)OLETF/M组18周时达糖尿病标准[60分钟血糖(18.64±6.67)mmol/L,120分钟血糖(14.13±5.21)mmol/L],但血糖水平低于OLETF组;28周时血糖下降均恢复为糖耐量异常[60分钟血糖(11.72±3.06)mmol/L,120分钟血糖(12.42±2.30)mmol/L]。OLETF/M组的甘油三酯、胆固醇和丙三醇浓度较OLETF组降低。OLETF/M组与OLEFT组比较具体值为:甘油三酯18周(0.88±0.14) vs. (1.09±0.44)mmol/L,28周(1.06±0.51) vs. (2.20±1.51)mmol/L;胆固醇18周(2.18±0.14) vs. (2.30±0.21)mmol/L,28周(1.90±0.19) vs. (2.36±0.35)mmol/L,P<0.05;丙三醇18周(77.28±9.06) vs. (156.03±39.56)μmol/L,P<0.05, 28周(58.44±14.03) vs. (130.84±25.46)μmol/L,P<0.01。(3)增加肾周脂肪组织AQP7 mRNA及蛋白表达:随周龄及肥胖增加,18及28周OLETF组AQP7 mRNA表达较同组8周龄大鼠分别上调了67.5%和41.7%,AQP7蛋白表达较同组8周龄大鼠分别上调了21.9%和8.9%;18及28周OLETF/M组AQP7 mRNA表达较同组8周龄大鼠分别上调了25%及8.3%,AQP7蛋白表达较同组8周龄大鼠分别上调了14.6%及1.6%。OLETF及OLETF/M组均呈先增高而后下降的趋势,于18周时增高,28周下降,与血清丙三醇变化趋势一致。OLETF/M组AQP7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低于同周龄OLETF组,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LETF/M组的体重、胰岛素与OLETF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LETF/M组AQP7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低于同周龄OLETF组,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内脏脂肪AQP7参与了糖脂代谢,与2型糖尿病和肥胖发病相关。二甲双胍可改善OLETF大鼠的脂代谢和糖代谢紊乱,但对AQP7 mRNA及蛋白表达未见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2.
游离脂肪酸对大鼠骨骼肌细胞胰岛素受体与胰岛素受体底物1的表达和酪氨酸磷酸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游离脂肪酸是否通过改变胰岛素信号传导蛋白的表达和功能状态影响骨骼肌细胞的葡萄糖代谢。方法:分离培养Wistar大鼠骨骼肌细胞。软脂酸(0.25mmol·L-1)或油酸(0.125mmol·L-1)与骨骼肌细胞共同孵育6、12、24h,提取蛋白后用Western杂交方法检测胰岛素受体和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的蛋白水平,同时应用免疫沉淀和免疫杂交技术检测胰岛素刺激后胰岛素受体β亚单位和IRS1的酪氨酸磷酸化程度。结果:(1)软脂酸或油酸作用后骨骼肌细胞的胰岛素受体蛋白质表达量无改变。(2)骨骼肌细胞与软脂酸或油酸共同孵育12和24h后胰岛素受体β亚单位的酪氨酸磷酸化显著降低。(3)骨骼肌细胞在软脂酸或油酸作用后各个时间点的IRS1蛋白质量均明显降低。(4)骨骼肌细胞经软脂酸或油酸作用后IRS1的酪氨酸磷酸化在各个时间点均显著降低。结论:游离脂肪酸可能通过抑制骨骼肌细胞的IRS1蛋白质表达和胰岛素受体的酪氨酸磷酸化以及IRS1的酪氨酸磷酸化阻滞胰岛素信号传导,引起骨骼肌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33.
游离脂肪酸对大鼠肝脏和骨骼肌细胞PTP1B蛋白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游离脂肪酸对大鼠肝脏和骨骼肌细胞酪氨酸磷酸酶蛋白量的影响,以探讨游离脂肪酸在肥胖诱发的胰岛素抵抗中的作用机理。方法分离培养Wistar大鼠肝脏和骨骼肌细胞,分别与软脂酸(0.25mmol/L)或油酸(0.125mmol/L)共同孵育6~24小时,应用Western杂交方法检测SHPTP2和PTP1B的蛋白水平。结果肝脏和骨骼肌细胞的PTP1B蛋白量显著增高(P<005),以24小时为著;SHPTP2蛋白量无改变(P>005)。结论游离脂肪酸促进大鼠肝脏和骨骼肌细胞PTP1B表达,提示游离脂肪酸可能通过增高PTP1B蛋白量抑制胰岛素信号传导诱发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34.
Graves病及合并桥本甲状腺炎5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提高对Graves病和Graves病合并桥本甲状腺炎的认识.方法对我院1995~2000年53例经外科手术后病理确诊为Graves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单纯Graves病37例(69.8%),Graves病合并桥本甲状腺炎16例(30.2%).Graves病合并桥本甲状腺炎患者临床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后的复发率高达81.2%(13/16),甲状腺组织中淋巴细胞的浸润程度和血清中TGAb、TPOAb滴度高于单纯Graves病者.术后1年甲状腺功能低下的发生率高达56%.结论对临床已确诊为Graves病而TGAb、TPOAb滴度较高者,要注意是否与桥本甲状腺炎同时合并存在.在选择外科手术时应慎重. 相似文献
35.
目的 观察肥胖2型糖尿病模型OLETF大鼠在不同糖尿病病程阶段肝脏组织水通道蛋白9(AQP 9)mRNA表达的变化,探讨AQP 9在肥胖及糖尿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取OLETF大鼠30只为实验组,同种系的非糖尿病LETO大鼠18只为正常对照组.8周(基线)时两组大鼠分别处死6只.然后将OLETF大鼠分为未治疗组(OLETF组)12只及盐酸二甲双胍治疗组(OLETF/M组)12只.分别观察每组大鼠在8周、18周、28周时的体质量、血清三酰甘油、胆固醇,行葡萄糖耐量试验测定血糖与胰岛素水平,用Real-time PCR测定肝脏组织AQP9 mRNA的表达.结果 OLETF组在18周均患糖尿病,28周的血糖水平与18周大致相当,随周龄增加其体质量、血糖、胰岛素、血清三酰甘油、胆固醇均明显增高.肝脏组织AQP 9 mRNA表达在8周、18周及28周龄分别是同周龄LETO组的0.9倍,1.0倍及0.7倍.OLETF/M组在18周均患糖尿病,但血糖水平低于OLETF组;28周血糖均恢复为糖耐量异常.OLETF/M组的体质量、胰岛素水平与OLETF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酰甘油、胆固醇水平较OLETF组低.肝脏组织AQP 9 mRNA表达在8周、18周及28周龄分别是同周龄LETO组的0.9倍,0.6倍及0.5倍.结论 OLETF大鼠随周龄增加,肥胖、高脂血症、胰岛素抵抗加重,血糖增高.OLETF组和OLETF/M组的肝脏组织的AQP 9 mRNA表达均呈先上调后下调的趋势,提示脂肪分解先增强后减弱.OLETF/M组肝脏组织AQP 9的mRNA表达水平均较同周龄OLETF组低.盐酸二甲双胍可以改善OLETF/M组大鼠的糖脂代谢紊乱并抑制肝脏AQP 9 mRNA的表达.肝脏AQP 9在肥胖和糖尿病的病程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36.
游离脂肪酸抑制大鼠肝细胞胰岛素受体和胰岛素受体底物-1酪氨酸磷酸化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探讨游离脂肪酸是否通过改变胰岛素信号传导蛋白的表达和功能状态影响胰岛素在肝细胞内的信号传导。方法 分离培养Wistar 大鼠肝细胞,以软脂酸(0 .25 m mol/L) 或油酸(0.125 m mol/L) 与肝细胞共同孵育6 、12 、24 小时,提取蛋白后用Western 印迹方法检测胰岛素受体和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 的蛋白水平,同时应用免疫沉淀和免疫杂交技术检测胰岛素刺激后胰岛素受体β亚单位和IRS1 的酪氨酸磷酸化程度。结果 (1) 软脂酸和油酸实验组肝细胞的胰岛素受体蛋白表达量在各个时间点均无改变。(2) 肝细胞与软脂酸和油酸共同孵育12 和24 小时后胰岛素受体β亚单位的酪氨酸磷酸化显著降低( P< 0 .05) 。(3) 肝细胞与软脂酸或油酸共同孵育6 小时,IRS1 蛋白量无明显变化,而12 和24 小时后则显著降低。(4)软脂酸和油酸实验组的肝细胞在胰岛素刺激后IRS1 的酪氨酸磷酸化在各个时间点均显著降低。结论 游离脂肪酸可能通过抑制IRS1蛋白表达、胰岛素受体和IRS1 的酪氨酸磷酸化阻滞胰岛素信号传导,引起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37.
目的维生素C是一种水溶性的具抗氧化作用的维生素,在氧化损伤过程中对细胞起保护作用,有报道糖尿病人血循环中维生素C水平比非糖尿病人低,低水平的维生素C增加氧化应激,因此在发生糖尿病的危险因素中占有重要地位。但以往研究糖尿病和维生素C关系限于小量人群,对影响因素的探讨很局限。本研究数据来源于大规模人群,以揭示维生素C和高血糖的关系。研究和方法欧洲诺福克前瞻性研究(EPIC-Norfolk)主要分析膳食、癌症和慢性疾病的关系,共入选45~74岁英国诺福克男性2898例、女性3560例。试验从1995~… 相似文献
38.
胰岛细胞增生症(nesidioblastosis)可引起持续性高胰岛素性低血糖,成人罕见,而糖尿病合并胰岛细胞增生症引起低血糖的病例更为罕见,目前全球仅见2例报道[1-2].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内分泌科报道1例使用皮下胰岛素治疗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胰岛细胞增生症,对低血糖昏迷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9.
甲状腺癌是最常见的内分泌恶性肿瘤,早期诊治预后良好.目前甲状腺缺乏有效的术前诊断手段,因此很多研究都在致力于寻找甲状腺癌特异的标志物以提高其术前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和口腔扁平苔藓(oral lichen planus, OLP)患者的唾液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α)水平以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受试者分为4组:T2DM/OLP组29例,T2DM组39例, OLP组21例,健康对照组43例。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 sorbent assay,ELISA)的方法检测4组受试者唾液中IL-6和TNF-α的水平。结果:(1) T2DM/OLP组的唾液IL 6水平[(12.30±16.03) ng/L]显著高于T2DM组[(6.29±5.91) ng/L]和OLP组[(3.64±4.47) ng/L],P<0.05;OLP组的唾液IL-6水平(3.64±4.47 ng/L)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7.91±4.05 ng/L),P<0.001;T2DM组的唾液TNF-α水平(8.80±8.41 ng/L)显著低于OLP组(14.02±9.65 ng/L)和健康对照组(15.02±6.13 ng/L),P<0.05。(2) T2DM/OLP组唾液TNF-α水平与唾液pH值呈显著性负相关,r=-0.593, P<0.01;在健康对照组,受试者的腰围与唾液IL-6水平(r=0.318,P<0.05)和TNF-α水平(r=0.312,P=0.05)分别呈显著性正相关。(3) OLP患者唾液IL-6、TNF-α水平与OLP临床分型亦显著正相关,P<0.05。(4) 当T2DM和OLP协同作用时,减弱了T2DM对唾液TNF-α水平的影响,而增强了T2DM对唾液IL-6水平的影响(P<0.05)。结论:当T2DM并发OLP时,两者的协同作用可能使唾液IL-6水平显著升高;唾液TNF-α水平和口腔局部酸碱度有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