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11篇
外科学   34篇
综合类   4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双瓣膜置换术的可行性。方法实验动物组(16只犬)和临床组(1例临床病例)股动脉、股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右胸壁做一个4~5 cm小切口和2个1.5 cm小孔,用自行设计的腔静脉阻断器阻断上下腔静脉,升主动脉插冷灌针灌注停跳液保护心肌。间断缝合人工机械二尖瓣膜和主动脉瓣膜。结果实验动物组:体外循环时间104~196 m in,(143.2±46.5)m in;升主动脉阻闭时间58~128 m in,(82.4±26.1)m in。术后取出心脏标本检查,人工二尖瓣及主动脉瓣,缝合确切,无松线及周围组织撕裂。临床组1例:体外循环时间157 m in,升主动脉阻闭时间112 m in;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10 h,术后胸腔引流液150 m l,术后住院时间10 d;术后随访9个月,未发现瓣周漏及其他术后并发症;心脏超声示人工瓣膜活动良好,无瓣周漏。结论胸腔镜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双瓣膜置换术技术上可行。  相似文献   
52.
目的总结60岁以上心脏瓣膜置换手术387例的临床特点及围手术期处理经验。方法1998年5月至2006年5月共实施心脏瓣膜置换术1116例,60~89岁患者387例(老年组),其中男178例,女209例,按年龄60~64岁、65~69岁、70~89岁分为3组,手术在体外循环中度低温下行瓣膜置换术,并发严重冠心病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并发心血管畸形者行矫治术。分析老年人瓣膜置换手术的临床特点,并以同期13~59岁的729例(非老年组)作比较。结果老年组术后早期(30 d内)发生各种并发症55例,并发症发生率14.2%,高于非老年组的11.2%(P〈0.05)。主要并发症为心包积液、胸腔积液、恶性心律失常、循环衰竭,肾功能衰竭及多脏器功能衰竭。老年组术后早期死亡10例(2.6%),60~64岁4例、65~69岁3例、70~89岁3例;非老年组死亡31例(4.2%)。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恶性心律失常、呼吸循环衰竭、肾功能衰竭及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老年人心脏瓣膜置换术并发症发生率高,加强围手术期处理,可降低术后病死率。  相似文献   
53.
三尖瓣置换术同期置入心外膜永久起搏器导线一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患者女,61岁。10年前因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行二尖瓣置换术。近2年出现胸闷、气促、大量腹水和下肢水肿。超声心动图提示:三尖瓣重度反流,人工二尖瓣功能良好,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0.50;心电图示:心房颤动,节律50~62次/分(未服地高辛),可见交界性心律50次/分。患者需行三尖瓣置换术(TVR),并已有安装永久起搏器(PPM)的相对适应证,TVR后如发生°房室传导阻滞(AVB)则只能安装心外膜PPM。但患者和家属考虑到手术风险和费用,不愿同期安装PPM,同意先置入心外膜PPM导线,以后如需要再考虑安装PPM。患者经术前准备改善心功能后,于2…  相似文献   
54.
自 1997年 6月到 2 0 0 1年 8月 ,我院共手术治疗原发性心脏肿瘤 17例 ,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7例中男 6例 ,女 11例 ;年龄 2 8~ 82岁 ,平均年龄 4 1± 6岁。其中良性 16例 ,包括单纯左心房粘液瘤 11例 ,单纯右心房粘液瘤 1例 ,左心房粘液瘤 +冠心病 3例 ,二尖瓣关闭不全 +左心房粘液瘤 1例 ;恶性 1例 ,为左心房横纹肌肉瘤。 1例术前未发现左心房粘液瘤 ,因二尖瓣严重关闭不全 ,行二尖瓣置换术术中发现。3例左心房粘液瘤 +冠心病患者中 ,1例因冠心病入院拟做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 ,术前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  相似文献   
55.
三房心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常伴发其他畸形。因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导致漏诊、误诊。2002年1月至2008年12月我科收治6例三房心患者,均行外科手术治疗,现总结其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56.
目的观察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围手术期血浆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的变化规律。方法2005年7~10月我院收治20例CABG患者,分别于麻醉诱导后,主动脉开放前,开放后20min,进入ICU,术后12h,24h和48h测量血浆BNP浓度,分析围手术期BNP的变化规律,以及BNP与心功能、血流动力学指标及术后血浆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TNT)等的相关关系。结果麻醉诱导后BNP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呈明显负相关(r=-0.912,P=0.000),与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r=0.714,P=0.000),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r=0.809,P=0.000),中心静脉压(r=0.787,P=0.000)呈明显正相关。手术前后BNP浓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2.259,P〈0.01),从主动脉钳开放后逐步上升,并在术后24h达峰值。进入ICU,术后12h,24h的BNP浓度与PCWP呈明显正相关(r=0.602,P=0.005;r=0.554,P=0.011;r=0.631,P=0.003),与CK-MB浓度呈明显正相关(r=0.528,P=0.017;r=0.638,P=0.002;r=0.882,P=0.000);但与TNT浓度的相关性不明显。结论冠心病患者术前血浆BNP浓度能正确反映术前的心功能状态;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是术后BNP大量释放的原因;术后BNP监测能正确及时地反映患者的心功能状态,特别是前负荷状态。  相似文献   
57.
巨大食管平滑肌肉瘤一例袁忠祥林开荣患者男,64岁。因进食梗阻感1月入院。体格检查无阳性体征。纤维胃镜检查:食管上段可见6.0cm×5.0cm肿物凸向食管腔,食管粘膜表面有1.5cm×1.5cm的破溃;食管X线检查:食管上段有6.0cm管腔狭窄。手术所...  相似文献   
58.
70岁以上老年人行心脏瓣膜手术的临床分析(附77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老年患者心脏瓣膜手术的处理特点。方法 我科 1998年 1月~ 2 0 0 4年 3月对 77例70岁以上老年患者施行心脏瓣膜置换术 ,男 36例 ,女 4 1例 ;年龄 70~ 82岁 ,平均为 (73.1± 2 .9)岁。其中风湿性心脏病 5 1例 (其中 2例合并冠心病 ) ,退行性心脏瓣膜病 10例 ,先天性心脏病 1例 ,感染性心内膜炎 1例 ,冠心病合并瓣膜病 14例 (相对性或退行性 )。单纯二尖瓣病变 4 2例 ,主动脉瓣病变 19例 ,二尖瓣及主动脉瓣病变16例。 8例为二尖瓣闭式扩张术后。 2 8例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肺气肿、脑梗死及肾功能不全等其他疾病。术前心胸比值为 0 .5 0~ 0 .87,平均 0 .6 2 ;心功能Ⅱ级 7例 ,Ⅲ级 6 2例 ,Ⅳ级 8例。结果 本组早期生存 72例(93.6 % ) ,死亡 5例 (6 .4 % )。存活者中有 6例发生较严重的并发症 ,经治疗后均恢复。存活患者出院后随访 2个月~ 5年 ,临床症状改善。结论 老年患者瓣膜病呈逐年增多的趋势 ,只要掌握手术适应证 ,充分作好术前准备、术中及术后处理 ,手术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59.
目的 观察鼻腔金黄色葡萄球菌(SA)定植与心脏手术后院内感染的关系以及安尔碘Ⅲ鼻腔去定植治疗效果.方法 心脏手术患者入院时行鼻腔拭子细菌学检测,有SA定植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于术前3 d至术后3 d给予安尔碘Ⅲ鼻腔去定植治疗,对照组不予鼻腔去定植治疗,两组术后第3天复查鼻腔拭子;观察所有患者术后院内感染情况,分析鼻腔sA定植与术后院内感染的关系,比较两组患者细菌清除率以及术后院内感染发生率.结果 363例患者入选本研究,术后院内感染37例(10.2%).入院时鼻腔SA定植率为9.4%,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鼻腔定植率为3.3%,鼻腔MRSA定植者术后院内感染发生率(41.7%)显著高于其他类型细菌定植者(P<0.05).治疗组细菌清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77.8%和50.0%,P<0.05);治疗组鼻腔MRSA定植者术后院内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病例数少,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鼻腔MRSA定植者心脏手术后院内感染发生率显著增加,术前鼻腔安尔碘Ⅲ去定植治疗可能可以降低术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0.
心脏镜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心脏镜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临床应用经验并探讨心脏镜的应用前景。方法于右侧股动脉、股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在右侧胸壁打3个直径为1.0~1.5 cm的小孔,于心脏镜下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手术52例,男32例,女20例;年龄5~35岁,平均为(13.2±7.5)岁;体重15~67 kg,平均为(36.4±15.6)kg。室间隔缺口均行连续缝合,其中直接缝合43例,涤纶补片修补9例。经内镜孔放置胸腔闭式引流管1根至肋膈角。结果手术顺利,无一例死亡。术后无室间隔缺损残余漏及传导阻滞。二次内镜止血3例,该3例术后出血量较大的原因均为胸壁小孔渗血。手术时间2.1~4.5 h,平均为(2.8±0.6)h;体外循环时间30~150 min,平均为(69.3±21.2)min;升主动脉阻闭时间13~60 min,平均为(26.1±9.4)min。除3例二次内镜止血者外,其余均于术后第1天由监护病房转回普通病房。术后住院时间为5~10 d。结论心脏镜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具有创伤小、疗效佳的优点,值得在临床推广。心脏镜在心脏手术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