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3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小探头内镜超声诊断上消化道隆起病变643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小探头内镜超声检查(mEUS)对卜消化道隆起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26例患者的643个内镜提示上消化道降起病变行mEUS检盘,分析检查结果结果643个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中,胃339个,食管218个,十二指肠69个,贲门17个。检出间质瘤和平滑肌(肉)瘤307个(位于黏膜肌层115个,黏膜下层8个和固有肌层184个),异位胰腺62个,脂肪瘤25个,囊肿39个,外压性病变89个,黏液腺瘤2个,血管瘤9个,息肉53个。142个病变取得病理诊断,其中126个与mEUS诊断符合。结论内镜超声检查能清楚渺示消化道肇的层次结构,对上消化道隆起病变具有准确的定位作用,并能提示病变的性质;但对间质瘤和平滑肌瘤的鉴别诊断及良恶性的判断有困难。  相似文献   
22.
目的分析胶囊内镜(caspule endoscopy, CE)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obscure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OGIB)的阳性预测因素。方法选取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2014年6月至2018年2月因OGIB接受CE检查的10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OGIB患者的性别、年龄、出血量分级、贫血程度、肠道清洁度、检查时机等临床指标与CE诊断率的关系。结果 CE检查对OGIB的诊断检出率为79.8%,诊断率为39.4%,阴性率为20.2%。单因素分析显示,最后诊断为P_2、P_1、P_0病变的三组病例中,出血量分级、出血距CE检查时间、胃通过时间、肠道清洁度评分和小肠通过时间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出血距检查时间短(β=-0.294,OR=0.745,95%CI:0.635~0.874,P0.001)和出血量大(β=1.239,OR=3.452,95%CI:1.387~8.593,P0.008)是CE检查阳性的预测因素,充分的肠道清洁准备能提高CE的阳性诊断率。结论 CE对于OGIB是一种有效的检查手段,选择出血量较大的病例和早期行CE检查对提高诊断阳性率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23.
背景急性门静脉血栓(portal vein thrombosis, PVT)合并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是肝硬化的严重并发症,而临床决策是影响其预后的重要因素,处理顺序、治疗方式及病情变化时方案的调整均是重点和难点.病例简介本例患者予低分子肝素(4000 U/12 h)抗凝14 d后序贯口服利伐沙班(10 mg/12 h),先后行2次HCC外科切除术,第1次手术在抗凝1 mo后进行,第2次手术与之相隔4 mo,分别切除原发病灶及术后新发病灶,除围手术期外均持续使用利伐沙班,抗凝8 mo时出现牙龈出血,暂停1 wk后缓解,后减半利伐沙班(10 mg/d)长期治疗.随访2年,血栓保持再通状态,未再见肿瘤复发.结论肝硬化并发急性PVT合并HCC时,若有抗凝及手术指征,建议先抗凝后手术,因抗凝可短时间内改善血栓,不仅可减少手术风险,且对肿瘤治疗时机的影响小;而HCC复发在有条件时需考虑再次手术治疗来改善预后;利伐沙班发生出血时可根据病情调整抗凝策略,必要时停用或出血稳定后减量使用.  相似文献   
24.
7例息肉电凝切除术后综合征回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息肉电凝切除术后综合征(Postpolypectomy coagulation syndrome)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对策。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2年7月~2007年1月行肠道息肉电凝切除术患者2236例,其中发生息肉电凝切除术后综合征7例,分析其临床资料,治疗过程,电流强度、通电时间及输出电能等并发症相关因素。结果:本组中息肉电凝切除术后综合征发生率为0.31%,共7例,临床特征为术后出现局限性腹痛,腹部肌紧张,反跳痛等局部腹膜炎体征,部分患者出现发热、白细胞升高。全部患者均经禁食、补液、抗感染,卧床休息1~2天后症状完全缓解。7例患者息肉类型,大小,电凝时间等因素各不相同,多数通电时间较长。结论:息肉电凝切除术后综合征为少见并发症,多发生于通电时间较长时,易误诊为肠穿孔,经保守治疗可完全痊愈,应避免不必要的外科手术,病变的发生与切除息肉时选择适当电流强度及通电时间等多种因素有关,注意手术技巧等可能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幼年性息肉流行病学、临床及内镜表现、治疗过程特点,以及幼年性息肉恶变可能性及随访的意义。方法对我院2001年8月至2006年4月经肠镜检查发现,镜下息肉电凝切除,病理确诊的12例幼年性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表现均有无痛性血便,病程1 d至1 年,息肉平均直径15mm,术后无并发症发生。病理检查证实为幼年性息肉,1例伴轻度非典型增生,1例伴小脓肿形成,未见幼年性息肉恶变。结论本组病例幼年性息肉91.7%发生在直肠和乙状结肠,内镜下诊断和治疗为有效手段,本病恶变少见,但应进行定期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26.
下消化道出血是指Treitz韧带以下肠道内的出血,包括小肠、结肠和直肠出血,以及痔和肛裂出血。有文献报道,下消化道出血的发病平均年龄为63~77岁,其死亡率约为2%~4%,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逐渐增高,下消化道出血较上消化道出血相对少见,其病因也相对较复杂,本文就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治现状及进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7.
下消化道出血是指Treitz韧带以下肠道内的出血[1],包括小肠、结肠和直肠出血,以及痔和肛裂出血。有文献报道,下消化道出血的发病平均年龄为63~77岁,其死亡率约为2%~4%[2],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逐渐增高,下消化道出血较上消化道出血相对少见,其病因也相对较复杂,本文就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治现状及进展介绍如下。1下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下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多见,其主要的病因国内外文献报道有较大差异,国外文献报道下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依次为肠道憩室、动静脉畸形、肿瘤、肛门直肠疾病、炎性肠病、肠道炎症、缺血性肠炎、凝血功能障碍等[1],其…  相似文献   
28.
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诊治胰腺囊性病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不同性质的胰腺囊性病变治疗手段截然不同,如何正确区分非瘤性和瘤性病变是临床医师的工作重点.腹部B超、CT及MRI是诊断胰腺囊性病变的传统有效的手段,但易受腹壁脂肪、肠腔气体等因素影响(尤其是体表超声),往往不能准确判断病变性质,诊断价值有限.EUS能清楚地显示胰腺囊性病变,对胰腺囊肿周围组织的胰腺实质及胰管也有很好的分辨率,EUS引导下的细针穿刺活检术(EUS-FNA)还能抽吸囊液作相关分析明确病变性质,并且对胰腺囊性病变的治疗上也有重要价值.现将我院应用EUS-FNA诊治的胰腺囊性病变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