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7篇
特种医学   2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2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31.
患儿 ,女 ,9岁。因面色苍白、皮肤淤斑半月后确诊ALL、腹部压痛 1月于 2 0 0 1- 10 - 16日入院。患儿于 8月前无原因出现面色苍白、乏力、纳差伴皮下自发性淤斑 ,当地医院检查 ,血常规提示 :WBC2 6 .7× 10 9·L-1,查体肝脾肿大肋下4cm ;骨穿提示增生极度活跃 ,原淋 +幼淋 94 .8% ,诊断ALL-L2 。遂给予VDCP方案化疗 1疗程后骨髓达CR。后于2 0 0 1- 0 3、0 4、0 6、0 7、0 9分别给予VDCP、VDLP、HD -MTX等化疗 ,骨髓持续缓解状态。 1月前 ,患儿无原因感头痛、头昏伴腹部压痛 ,当地医院B超及腹部CT提示双肾肿大、右肾动脉狭窄。…  相似文献   
32.
患者,男性,45岁。因心悸反复发作5年于1993年8月5日入院。临床诊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心电图V_1导联显示:F波频率273次,F波以3:2下传心室,R-R间期长短交替,长间隙中有3个F波未下传,短间期中有一个F波未下传,形成二联律的两个QRS波形态略异,第二个QRS波振幅小且稍增宽,心电图诊断房扑伴A型交替性文氏周期及室内差传。  相似文献   
33.
膜部室间隔缺损(VSD)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既往传统的治疗方法需要打开胸腔,切开心脏才能实施修补,但外科手术心脏停搏时间长,风险大,术后恢复时间长、残余漏发生率高。自1988年Lock等[1]首先报道用双伞形封堵器关闭肌部室间隔缺损取得成功,2002年美国AGA公司开发研制出一种新型自膨胀性非对称型双盘状Amplatzer膜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但由于进口器材费用昂贵,限制了应用。自2002年12月以来,我们应用上海形状记忆合金材料有限公司研发生产的先天性心脏病封堵器,闭合膜部室间隔缺损12例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资…  相似文献   
34.
本文报告近5年来收治类风湿性关节炎102例中资料较完整的86例,其中44例采用沈阳生化制药厂生产的助应素,42例采用传统方法综合治疗,两组对比观察,并作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正康脑明注射液、黄芪注射液和硝普钠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104例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2组,治疗组52例在常规洋地黄、利尿剂和扩血管药治疗的基础上用正康脑明注射液400mg、黄芪注射液15~20ml加入5%葡萄糖250ml中静滴;硝普钠50mg加入10%葡萄糖500ml中静滴,每日1次,10日为1个疗程。对照组仅给常规洋地黄、利尿剂和扩血管剂治疗。治疗10日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显效率(63.5%)和总有效率(92.3%)显著高于对照组(34.6%和76.9%,P<0.01和P<0.05);并且治疗组心功能及血液流变性的改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和P<0.05),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正康脑明注射液、黄芪和硝普钠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疗效显著,优于常规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6.
目的观察在药物规则治疗下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脉压(PP)与心脏、血管和肾脏等靶器官损害的关系,为临床更好地控制血压,防治靶器官损害提供依据.方法用24小时动态血压仪监测263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全天平均脉压(ABPP),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率(CAPR)、颈总动脉分叉处内膜-中膜厚度(IMT)及内径(CAD)、左室重量指数(LVMI)、左室舒张早期充盈峰值流速与心房收缩期充盈峰值流速比值(E/A值)、射血分数(EF),生化测定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及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排泄量(MAU).评价不同ABPP值对心脏、颈动脉、肾脏结构或功能的影响.结果老年高血压病患者PP≥60 mmHg与P\%P\%<60 mmHg比较,E/A值、EF和Ccr均下降(P<0.05),而LVMI、CAD、CAPR、IMT、MAU升高(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脉压增大,可促进心脏、血管及肾脏等靶器官损害,提示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中脉压也是预测心脏、血管及肾脏损害有价值的指标,控制脉压可以减轻老年高血压病患者靶器官损害.  相似文献   
37.
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的临床疗效及血管再通与死亡、溶栓时间、并发症、心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 尿激酶 15 0万U加入 5 %葡萄糖溶液 10 0ml中于半小时内静脉滴入。结果  14 2例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后血管再通 80例 ( 5 6.3 4%) ,血管未通 62例 ( 4 3 .66%) ,死亡 9例 ( 6.3 4%) ,其中血管再通组和未通组死亡率分别为 2 .5 0 %和 11.2 9%(P <0 .0 1) ;再通组心衰、休克、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未通组 ,心输出量及左室射血分数明显高于未通组 ;溶栓在急性心肌梗死发作 6h内开始者其血管再通率明显 >6h以上者。结论 对有溶栓指征而无禁忌证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尽早开始溶栓治疗 ,可以减少并发症 ,改善心功能 ,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38.
膜部室间隔缺损(VSD)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既往传统的治疗方法需要打开胸腔,切开心脏才能实施修补,但外科手术心脏停搏时间长,风险大,术后恢复时间长、残余漏发生率高。自1988年lock等首先报道用双伞形封堵器关闭肌部室间隔缺损取得成功,2002年美国AGA公司开发研制出一种新型自膨胀性非对称型双盘状Amplatzer膜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但由于进口器材费用昂贵,限制了应用。自2002年12月以来,我们应用上海形状记忆合金材料有限公司研发生产的先天性心脏病封堵器,闭合膜部室间隔缺损12例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正康脑明注射液,黄芪注射液和硝普钠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104例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2组,治疗组52例在常规洋地黄,利尿剂和扩血管药治疗的基础上用正康脑明注射液400mg,黄芪注射液15-20ml加入5%葡萄糖250ml中静滴;硝普钠50mg加入10%葡萄糖500ml中静滴,每日1次,10日为1个疗程。  相似文献   
40.
以心绞痛和心电图异常为临床特征的胆系疾患,谓之胆心综合征。病程早期,常有按冠心病而误诊误治者,但二者病因、处治及预后迥然不同。本文报告9例,以便引起重视。 一、临床资料(略〕 二、讨论 1888年包特金氏首次提出胆绞痛可引起反射性心功能障碍,近一个世纪以来,已引起临床医生的广泛重视。曾有将诊断命名为包特金氏胆心综合征、胆源性心绞痛或反射性心绞痛等,晚期称之为胆心综合征,已为临床医生普遍接受。本文报告9例,均有反复发作的胆绞痛伴急性心前区疼痛及心电图缺血性异常的特征性变化,并经过超声、X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