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47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41.
42.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左心室微血管瘘的临床表现和冠状动脉造影特点.方法 分析冠状动脉-左心室微血管瘘患者的临床症状、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表现以及冠状动脉造影特点.结果 自1998年至2008年的8300例冠状动脉造影中发现冠状动脉-左心室微血管瘘患者共9例.冠状动脉-左心室微血管瘘患者平均年龄71.5岁,其中7例(77.8%)为女性.所有患者均因类心绞痛样胸闷、气促入院.同时合并冠状动脉病变5例(55.6%),高血压病2例(22.2%),心脏瓣膜病1例(11.1%),心肌病1例(11.1%).微血管瘘起源于1支冠状动脉1例(11.1%)、2支冠状动脉6例(66.7%)、3支冠状动脉2例(22.2%).所有患者均有起源于对角支的瘘管.冠状动脉造影可见在末梢血管显影的同时,对比剂经微血管瘘直接弥散至左心室,呈现心腔染色影像.结论 冠状动脉-左心室微血管瘘以女性多见.微血管瘘起源于2支冠状动脉最常见,所有冠状动脉-左心室微血管瘘患者均存在起源于对角支的瘘管.  相似文献   
43.
44.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左心室微血管瘘的临床表现和冠状动脉造影特点.方法 分析冠状动脉-左心室微血管瘘患者的临床症状、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表现以及冠状动脉造影特点.结果 自1998年至2008年的8300例冠状动脉造影中发现冠状动脉-左心室微血管瘘患者共9例.冠状动脉-左心室微血管瘘患者平均年龄71.5岁,其中7例(77.8%)为女性.所有患者均因类心绞痛样胸闷、气促入院.同时合并冠状动脉病变5例(55.6%),高血压病2例(22.2%),心脏瓣膜病1例(11.1%),心肌病1例(11.1%).微血管瘘起源于1支冠状动脉1例(11.1%)、2支冠状动脉6例(66.7%)、3支冠状动脉2例(22.2%).所有患者均有起源于对角支的瘘管.冠状动脉造影可见在末梢血管显影的同时,对比剂经微血管瘘直接弥散至左心室,呈现心腔染色影像.结论 冠状动脉-左心室微血管瘘以女性多见.微血管瘘起源于2支冠状动脉最常见,所有冠状动脉-左心室微血管瘘患者均存在起源于对角支的瘘管.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三氧化二砷(As2O3)控释洗脱支架对犬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内膜平滑肌细胞(SMC)和Ⅲ型胶原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制作聚甲基丙烯酸丁酯/纳米二氧化硅-聚乳酸/乙醇酸双涂层As2O3控释洗脱支架,As2O3剂量分别为0(对照组)、1.6μg/mm2(小剂量组)、2.4μg/mm2(中剂量组)和3.2μg/mm2(大剂量组)。支架、血管以1.3∶1比例随机置入24只犬冠状动脉回旋支或前降支,单纯涂层支架为对照组(各组6只)。术后4周处死,分析支架置入段血管组织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SMC及Ⅲ型胶原的表达。结果各组光镜下未见内膜下出血及中膜、外膜坏死,无附壁血栓及炎性细胞浸润,药物组尤其是大剂量组SMC及Ⅲ型胶原免疫组化阳性表达明显弱于对照组;扫描电镜显示各组内皮完整。组织形态学分析结果显示:大、中、小剂量组新生内膜面积、管腔面积狭窄率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平均管腔直径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小剂量组与大、中剂量组各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中剂量组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s2O3控释洗脱支架安全可行,通过减少SMC和Ⅲ型胶原表达呈剂量依赖性抑制犬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内膜增生,具有显著的防治再狭窄作用。  相似文献   
46.
47.
射频消融慢径路对房室结快径路前传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患者慢径路被消融后对房室结快径路的影响。方法选择94例AVNRT患者,其中男42例,女52例,平均年龄50.06岁,标准差为15.35岁。进行慢径路改良,观察手术前后房室结的前传有效不应期和文氏阻滞点的改变。结果91例患者前传有效不应期从(356.5±54.5)ms缩短为(280±60)ms,文氏阻滞点从(378.3±61.7)ms提前为(337.4±52.6)ms。另外3例患者的前传有效不应期和文氏阻滞点都有延长,他们在术中都出现一过性的P-R间期延长。结论房室结双径路是彼此有相互关联的两条径路,功能慢径的存在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快径的传导功能,因此慢径路的改良表现出快径路前传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48.
49.
双房同步起搏消除房间阻滞,防治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和心房扑动(简称房扑),短期随访结果比起单纯心房起搏有明显的益处,但是长期疗效还不清楚.笔者对心房同步起搏预防房颤进行追踪随访,评价双房同步起搏治疗药物难治性房颤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50.
肺静脉冷冻消融电隔离治疗心房颤动的即刻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冷冻消融行肺静脉电隔离的即刻效果。方法选择临床确诊心房颤动(房颤)患者20例,阵发性房颤16例,持续性房颤4例。采用北极圈冷冻消融导管冷冻隔离肺静脉,Lasso导管标测肺静脉电位,肺静脉电位消失30 min为消融隔离成功。结果平均手术时间(265.88±52.20)min,曝光时间(43.42±17.23)min。实际电隔离57支肺静脉,平均每支肺静脉消融(5.64±2.57)次。2例持续性房颤在消融中终止,2例消融后电转复。7支肺静脉(占总消融肺静脉12.28%)在电位消失后30 min内恢复传导,再次行冷冻消融成功。消融即刻成功率100%。结论经导管冷冻肺静脉电隔离即刻效果较好。为减少复发,隔离后的等待时间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