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47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探讨心脏同步化治疗(CRT)对于药物难治性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99年以来48例药物治疗无效的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40例,女性8例,年龄48~84(70.0±18.5)岁。其心力衰竭的NYHA分级为Ⅲ~Ⅳ级,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35%,QRS间期≥130ms,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60mm。在CRT治疗后平均随访时间(29.0±7.5)个月。采用心电图观察QRS时限、超声心动图计算LVEF,组织多普勒了解心室壁同步的情况;6min步行距离测量心脏的负荷能力的变化。结果(1)QRS时限起搏前(188±40)ms、右心室起搏(222±34)ms、左心室起搏(212±42)ms、双心室起搏(169±26)ms,双心室起搏和起搏前、右心室起搏、左心室起搏比较QRS时限明显缩短(P<0.05)。(2)心功能分级(NYHA)术前Ⅲ~Ⅳ级,术后1周Ⅰ~Ⅱ级,术后1个月直至随访时仍旧Ⅰ~Ⅱ级。(3)LVEF术前(28.30±3.94)%,术后1周(37.80±3.98)%,随访结束时(41.67±6.77)%,术后1周和术前比较明显提高(P<0.05),随访时和术前比较亦明显提高(P<0.05),但是随访时和手术后1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6min步行距离术前(398±168)m,术后1周(478±126)m,随访时增加至(506±134)m,术后1周和术前比较有明显提高(P<0.05),随访时和术前比较亦明显提高(P<0.05),随访时和手术后1周比较也明显提高(P<0.05)。1例患者在CRT治疗后1年行心脏移植。共计6例患者死亡。结论CRT短期就可以减轻药物难治性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症状,增加其运动能力,改善心脏功能,可以使患者长期获益。  相似文献   
22.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左心室微血管瘘的临床表现和冠状动脉造影特点.方法 分析冠状动脉-左心室微血管瘘患者的临床症状、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表现以及冠状动脉造影特点.结果 自1998年至2008年的8300例冠状动脉造影中发现冠状动脉-左心室微血管瘘患者共9例.冠状动脉-左心室微血管瘘患者平均年龄71.5岁,其中7例(77.8%)为女性.所有患者均因类心绞痛样胸闷、气促入院.同时合并冠状动脉病变5例(55.6%),高血压病2例(22.2%),心脏瓣膜病1例(11.1%),心肌病1例(11.1%).微血管瘘起源于1支冠状动脉1例(11.1%)、2支冠状动脉6例(66.7%)、3支冠状动脉2例(22.2%).所有患者均有起源于对角支的瘘管.冠状动脉造影可见在末梢血管显影的同时,对比剂经微血管瘘直接弥散至左心室,呈现心腔染色影像.结论 冠状动脉-左心室微血管瘘以女性多见.微血管瘘起源于2支冠状动脉最常见,所有冠状动脉-左心室微血管瘘患者均存在起源于对角支的瘘管.  相似文献   
23.
双心室同步起搏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疗效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双心室同步起搏对扩张型或缺血性心肌病出现顽固性心力衰竭(心衰)时的治疗效果.方法 7例患者,男性6例,女性1例.NYHA 心功能分级Ⅲ~Ⅳ级, QRS 间期>0.12 s, 左室射血分数(LVEF)< 35%, 左室舒张末直径≥60 mm,患者均为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顽固性心衰.分别植入右心房、右心室和冠状静脉左室分支电极导线,行房室顺序双心室同步起搏.起搏前后跟踪随访患者,观察LVEF,NYHA心功能分级和6 min步行的变化.结果右心房、右心室和左心室导线感知和起搏参数均符合起搏要求,随访中亦未发现导线移位和功能障碍.起搏后QRS时间明显缩短,起搏前(188±40)ms、左心室起搏(212±42)ms、右心室起搏(222±34)ms、双心室起搏(169±26)ms.随访(430±136)d.心功能分级(NYHA)术前(3.28±0.45)级,术后1周(1.86±0.64)级,随访中未见进一步改善;LVEF术前(28.30±3.94)%, 术后1周(37.80±3.98)%, 随访时(41.67±6.77)%;6 min步行起搏前(398±168)m,术后1周(478±126)m,随访时增加到(506±134)m.结论双心室同步起搏治疗顽固性心衰可以缓解患者的症状,改善心功能,增加LVEF,提高运动耐量,这些变化可能与心室间电活动以及机械活动的再同步化有关.  相似文献   
24.
25.
本文探索了自制起搏电极在心脏电生理研究中的应用,通过选择适当的材料,分为三部分制作电极:极片部分、起搏器接口部分、焊封与绝缘.最后,将电极缝合于犬的心脏进行起搏.  相似文献   
26.
心房颤动(房颤)是最常见的最具临床意义的也是仍然没有最后解决的心律失常,房颤患者有超过正常人5~17倍的中风危险性,房颤的治疗困难,已成为21世纪研究的"难点"和"热点".多年以来恢复和维持窦律是患者和医生首选的共同愿望.阵发性的房颤如不加以干预可以转变为持续性的房颤,人们对阵发性的房颤的触发因素进行统计分析,认为大多数的房颤是可以通过起搏程序以预防的.我们对病态窦房结伴阵发性房颤的患者安置了预防房颤起搏器,进行长期随访观察预防阵发性房颤的情况.  相似文献   
27.
冷冻消融窦房结区对窦房结电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冷冻导管消融对于窦房结功能和电生理的作用。健康杂种犬10只,雌雄不拘。采用冷冻消融的方法消融窦房结,其中3只犬行心内膜的窦房结冷冻消融,采用最低温度-75℃×4min;其余7只为心外膜直视下冷冻导管消融,分别采用-25℃、-50℃、-75℃的能量消融4min。结果:心内膜窦房结冷冻消融,虽然反复调整大头位置及多次尝试(5~10次),停止发放低温之后窦性心律均迅速恢复,成功率为0。心外膜直视冷冻消融窦房结(高位右房与上腔静脉交界区域,偏于界嵴处),-25℃的能量对窦性心率(HR)、窦房结恢复时间(SNRT)及校正的窦房结恢复时间(cSNRT)均无显著改变。而-50℃的能量可明显减慢HR,延长SNRT,尤以cSNRT的延长更为显著(P<0.01),-50℃×1min造成的窦房结损伤是可逆的。-75℃能量发放4min,7只犬窦性心律变为窦性静止心律(7/8只,87.5%)。结论:心外膜直视下冷冻消融,-50℃×1min可造成窦房结可逆性损伤,而-75℃×4min可以造成窦房结不可逆性的损伤。  相似文献   
28.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左心室微血管瘘的临床表现和冠状动脉造影特点.方法 分析冠状动脉-左心室微血管瘘患者的临床症状、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表现以及冠状动脉造影特点.结果 自1998年至2008年的8300例冠状动脉造影中发现冠状动脉-左心室微血管瘘患者共9例.冠状动脉-左心室微血管瘘患者平均年龄71.5岁,其中7例(77.8%)为女性.所有患者均因类心绞痛样胸闷、气促入院.同时合并冠状动脉病变5例(55.6%),高血压病2例(22.2%),心脏瓣膜病1例(11.1%),心肌病1例(11.1%).微血管瘘起源于1支冠状动脉1例(11.1%)、2支冠状动脉6例(66.7%)、3支冠状动脉2例(22.2%).所有患者均有起源于对角支的瘘管.冠状动脉造影可见在末梢血管显影的同时,对比剂经微血管瘘直接弥散至左心室,呈现心腔染色影像.结论 冠状动脉-左心室微血管瘘以女性多见.微血管瘘起源于2支冠状动脉最常见,所有冠状动脉-左心室微血管瘘患者均存在起源于对角支的瘘管.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索介入治疗并发急性心包填塞的早期识别和治疗方法. 方法采用回顾分析的方法,分析我院介入治疗病人心包填塞发病特点、发生原因、治疗方法和预后情况的情况.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