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4篇
内科学   44篇
综合类   32篇
预防医学   9篇
  2009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1989年以来对海南山区的疟疾现状和流行特征的深入调查研究表明,海南山区的疟疾已由原来的稳定性超高度流行变为当前非稳定性中低度地方性流行,疟疾年带虫发病率约为3%~5%,恶性疟约占1/3,多数居民点疟疾传播已明显降低,仅少数近山麓村庄为高发点,高发村庄的疟原虫率约为5%。上山住宿是疟疾感染,特别是恶性疟感染的主要来源,部分上山作业和住宿的居民是疟疾感染的高危人群,多数疟疾病例治疗不彻底是疟疾持续传播的重要原因。少数民族农民蚊帐使用、求医行为和医疗卫生条件已有所改善,但社会经济与人的行为因素对疟疾的流行与控制仍有重要影响;恶性疟对氯喹的抗性有所下降,但对哌喹的抗性增加;随着土地和森林的大规模开垦及热带经济作物的发展导致生态环境的改变,主要媒介大劣按蚊的分布及危害已大为缩小;微小按蚊已广泛复现,由残存状态上升为次要媒介,其生态习性已有所改变,在当地居民点其传疟作用较低,但在临时的或新的居民点可引起疟疾暴发。上述流行特征将为今后制定防治对策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2.
为了解海南山区疟疾“上山感染”的严重程度及其传播特征,并探讨控制“上山感染”的方法,1991~1996年在海南山区南桥乡,通过纵向调查和定群研究,表明上山住宿者感染疟疾的相对危险度为未上山住宿者的6.2~6.5倍,感染恶性疟的相对危险度为11.3~36.8倍。通过对上山住宿人群采用蚊帐保护,减少人蚊按触,降低媒介能量,同时加强疟疾病例治疗,将传染源控制至低水平,则可有效控制“上山感染”  相似文献   
23.
1986年在海南山区以大劣按蚊为主要媒介的疟疾病灶点,用溴氰菊酯浸泡居民蚊帐作为主要的防疟措施,每年一次剂量为20~25mg/m~2,连续实施三年。居民疟疾发病率由处理前1985年的1.17%,降至处理后1989年的0.42%;居民带疟原虫率和血清抗体阳性率同样相应下降,分别由处理前的0.40%和18.1%,降至处理后的0.18%和5.6%,防疟效果较著。灶点的传播强度和感染频率虽已明显减低,但对大劣按蚊种群密度和季节消长以及经产蚊比率,均未见有明显影响。与DDT室内滞留喷洒(2g/m~2)每年~次或两次对照比较,防疟效果无显著差别。浸帐一次对大劣按蚊的生物残效达300d以上,方法较为简便,成本费用较低,群众较易接受,可以替代常规的DDT滞留喷洒,作为疟疾综合防治中的一项主要措施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24.
海南抗疟四十年:(1952—1992)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相似文献   
25.
用我国自己克隆的恶性疟原虫DNA,分别用同位素和生物素标记后用作探针,检测了采自海南、云南和山东省的血样。镜检的符合率:恶性疟98.3%,间日疟88.9%,混合感染血100%,正常人血99.9%。探针检测敏感度为84个原虫/μ1血;同位素标记比生物素标记敏感100倍;可用放置2年的血样,不必提取DNA直接点在硝酸纤维素膜上可进行检测,效率比镜检提高10倍以上。研究表明,DNA探针技术可做为疟疾监测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6.
海南岛解放初期,疟疾发病率在30%以上。据1957年全岛调查,疟原虫率35%,恶性疟占58%,高疟区人口125万。自1959年开展大规模抗疟后,1973年发病率和原虫率分别降低到1%和6%,恶性疟的比例也减少到36%,高疟区人口数缩小到22万。鉴于国内云南省存在抗氯喹恶性疟原虫,为了弄  相似文献   
27.
本文采用社会学和流行病学相结合的方法,对高疟山区黎族和苗族上山种植和住宿的行为特征及其与疟疾感染的关系进行了较深入的调查研究,显示苗族村民由于上山住宿率比黎族村民高(其比为82.1%∶21.6%),以致原虫检出率更高(其比为24.1%∶11.1%),其中恶性疟感染率亦高(其比为9%∶1%)。两民族未上山住宿(n=200)、曾上山住宿(n=215)和正在山上住宿(n=38)的人群疟原虫率分别为6.5%、27.4%和42.1%,恶性疟原虫率分别为0.5%、8.8%和18.4%,表明因种植而上山住宿是疟疾感染的主要来源,已成为当地疟疾传播的主要方式和控制疟疾的难题。提示今后应加强上山住宿高危人群的疟疾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8.
29.
聚合酶链反应用于恶性疟疾诊断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合成一对恶性疟原虫特异引物,用聚合酶链的反应(PCR)技术检测海南岛恶性疟病人滤纸血滴30例,结果28例阳性,在206bp处可见一条清晰易辨的扩增条带,2例阴性经血片复查,其中1例为间日疟原虫;同时检测间日疟病人血滴和未发现原虫的发热病人血滴各16例,均为阴性,与镜检符合率达98.4%(61/62例)。初步表明PCR法具有准确、敏感、特异、简捷等优点,采用滤纸血滴方便现场采样、保存和送检,且易批量检测,在疟疾临床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方面,将可替代血片镜检法,逐步扩大应用。  相似文献   
30.
为探索溴氰菊酯浸泡蚊帐现场防制大劣按蚊的适宜剂型和剂量,分别用乳剂与可湿性粉剂15、20和25mg/m2三种剂量,处理棉纱蚊帐,悬挂于不同场所供群众使用,逐月用驯化大劣按蚊进行药帐持效生物测试,结果显示20mg/m2剂量持效在300d以上;乳剂比可湿性粉剂的特效延长30~140d;同时发现挂帐房间的环境条件,对药帐持效也有明显影响,挂在瓦房的特效时间比挂在草房的时间延长。推荐现场应用:按不同剂型和不同结构的房屋,以15~20mg/m2剂量每年一次浸帐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