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31篇
内科学   18篇
皮肤病学   11篇
神经病学   1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61.
目的:探讨恶性血液病(HM)院内感染(NI)的危险因素,临床意义和治疗。方法:回顾153例HM的NI,比较粒缺组与非粒缺组的医院感染率(NIR)、死亡率、院内感染持续时间、感染部位。20例曾用泰能治疗。31例患者化疗后2d~14d外周血WBC<2.0×10~9/L时给用G-CSF,剂量为75~150mg/d。8例严重NI患者使用静脉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结果:NIR为52.9%,粒缺组与非粒缺组NIR分别为87.2%和41.2%;平均感染时间分别为19.2d和8.8d”死亡为6例和1例;呼吸系统是最常见感染部位;泰能治疗有效率为55%;化疗后严重白细胞减少率:用G-CSF组为45.2%,对照组为87.1%;NIR分别为54.8%和90.3%。结论:粒细胞缺乏是发生NI的高危因素;泰能是有效而副作用小的药物;化疗后用G-CSF可以缩短粒细胞减少时间,帮助病人度过NI危险期,早期用G-CSF比晚期用好;IVIg的使用有待研究观察。  相似文献   
62.
目的观察以吡柔比星(THP)为主的化疗方案(CTOP方案)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59例接受CTOP方案化疗的NHL患者,低剂量组26例,THP用量23~35 mg/m2(40~60 mg);高剂量组33例,THP用量40~75 mg/m2(60~120 mg),其余用药相同。重复使用2~8疗程(平均4疗程),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低剂量组完全缓解13例,部分缓解3例,总有效率61.5%;高剂量组完全缓解20例,部分缓解6例,总有效率78.8%;骨髓抑制、Ⅲ~IV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发生率分别为30.8%和27.3%;近期无患者出现心脏毒性,两组各有2例发生药物性肝功能损伤。结论CTOP方案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可能采用标准剂量化疗。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外周血CD4^+、CD8^+细胞亚群平衡的改变,以及与活化T细胞之间关系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4例难治性贫血患者(RA)和1例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患者(RAEB)的外周血,在PMA、Ionomycin、Monensin存在的条件下体外培养,进行细胞膜表面抗原和细胞内因子染色,并用流式细胞仪计数外周血表达CD3^+ CD8^-IFN-γ^+细胞(Th1)、CD3^+CD8^-IL-4^+细胞(Th2)、CD3^+CD8^+IF-γ^+细胞(Tcl)、CD3^+CD8^+IL-4^+细胞(Tc2)的百分率。结果与活化T细胞之间关系做相关性分析。结果:MDS组患者Th1细胞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体内的Th细胞向Th1细胞漂移,产生过多的造血抑制因子如IFN-γ,TNF-β等。Th2,Tc1,Tc2细胞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CD4^+CD45RO^+细胞的百分率和Th1细胞的百分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r=0.573(P〈0.05),CD4^+CIN5RA^+细胞的百分率和Th1细胞的百分率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r=-0.509(P=0.05),而和Th2,Tc1,Tc2的百分率无明显的相关性(P〉0.05)。结论:MDS患者存在有Th1/Th2细胞因子网络的失衡以及过多的造血抑制因子,且这些因子主要来源于T淋巴细胞。  相似文献   
64.
多发性骨髓瘤的改良细胞遗传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改进培养方法对多发性骨髓瘤异常核型检出率的影响及染色体异常的临床意义。方法以20例随访诊治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抽取并分离骨髓单个核细胞,分别做直接法、3天培养、以及培养基中添加IL-6(10ng/mL)+GM-CSF(30ng/mL)的6天培养法后再行R显带分析,以8例缺铁性贫血患者为对照。结果2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标本因凝血试验失败,2例因细胞较少仅行直接法分析,可评估的16例中有4例检出异常核型,其中3例为复杂核型。这些异常核型均见于细胞因子6天处理组,而直接法和3天培养法均未发现异常核型。临床资料显示伴有异常核型的患者疗效均较差、疾病分期都是Ⅲ期,骨髓中瘤细胞比例较高(25%~56%)。对照组病例在各处理组中均未检出异常核型。结论添加细胞因子和延长培养时间有助于提高多发性骨髓瘤异常核型的检出率;多发性骨髓瘤的遗传学改变多为复杂异常,并提示对治疗反应欠佳。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人脑胶质瘤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蛋白表达水平与瘤周脑水肿、肿瘤囊性变及临床病理分级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6例胶质瘤肿瘤组织、瘤周水肿带以及8例正常脑组织中VEGF和CD34表达:ELISA方法检测肿瘤囊性变的囊液及血清中VEGF蛋白含量.结果:根据病理分级,恶性度越高的肿瘤组织其VEGF表达阳性率越高,且与胶质瘤血管生成、瘤周脑水肿均呈显著正相关(rs=0.495,P<0.01;rs=0.582.P<0.01).肿瘤囊液中VEGF蛋白含量显著高于血清中含量(P<0.01).结论:VEGF和瘤周脑水肿、肿瘤血管生成和胶质瘤囊性变之间有良好的相关性,其表达水平对判断胶质瘤的临床病理分级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66.
患者,女性,47岁。因左上肢麻木10年,肿胀1年,加重伴皮疹3个月人院。患者10年前出现左上肢及左手尺侧区麻木,无乏力、肌肉萎缩及关节伸直,无感觉障碍,无头痛头晕及呕吐等,未曾治疗。5年前颈后部开始有发沉感,1年前出现左上肢肿胀,以肘部明显,3个月前肿胀加重,伴上肢乏力,并出现左上肢皮疹、瘙痒,多次皮肤科诊治无效。  相似文献   
67.
目的:研究CURB-65评分在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急诊救治中对肺炎严重度的评估作用.方法:选取急诊科收治CAP65例患者,入院后分别进行CURB-65评分和肺炎严重度指数(PSI)评分,根据评分结果进行危险度分层,分为低风险组和高风险组,分别记录住院时间、ICU入住人数和死亡人数并进行比较.结果:(1)采用Kapp...  相似文献   
68.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细胞遗传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染色体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骨髓细胞短期培养和RHG 显带分析38例原发性 MDS 核型按 WHO 分型:难治性贫血(RA)4例;难治性贫血伴有环状铁粒幼细胞(RARS)1例:难治性贫血伴有原始细胞过多(RAEB)17例;难治性血细胞减少伴多系发育异常(RCMD)14例;MDS 不可分类型(MDS-U)2例结果:38例 MDS 患者中共检出14例异常核型(占36.8%).单纯异常9例(数日异常6例,结构异常3例),复杂异常5例,1例出现核型演变。结论:染色体核型分析对 MDS 的正确诊断、病情监测及预后评估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9.
肿瘤血管的生成与肿瘤的生长、转移密切相关,而新生血管的形成是由多种血管生长因子介导实现的,如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胎盘生长因子(PIGF)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等,其中以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在脑肿瘤血管生成中最为重要。本就VEGF与脑肿瘤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纽纯素(Nutrison)可否替代大肠癌术前传统术前肠道准备。方法对本组2002年2月2003年6月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20例分Nutrison组(10例)和对照组(10例),观察两组病人在术前的一般情况,术中肠道清洁情况和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患者术后平均住院日。结果术前患者出现乏力、口干、精神萎靡症状发生率:对照组100%,Nutrison组0%;术中肠道清洁率:I级对照组为60%,Nutrison组50%,Ⅱ级以上清洁率:对照组(90%),Nutrison(80%),P>0.05差异无显著性。术后感染性发生率对照组(30%)高于Nutrison组(10%)。结论Nutrison用于大肠癌术前肠道准备可降低术后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同样可达良好的肠道清洁度,还可缩短平均住院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