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32篇
内科学   18篇
皮肤病学   11篇
神经病学   1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不同治疗时间中药水浴治疗急性湿疹的疗效。方法将228例急性湿疹患者以抛硬币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湿疹1号”方中药水浴,观察不同药液浓度及治疗时间的治疗效果;对照组采用温水浴加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中药水浴的疗效与浴液的浓度及浴疗时间呈正相关。结论一定的药物浓度及浴疗时间治疗急性湿疹疗效高、安全,且无明显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米卡星单次鞘注对CNS的毒性影响.方法选用标准实验用兔24只,设生理盐水对照组,阿米卡星15 mg,30 mg,50 mg实验组.分别在鞘注前后观察记录动物行为学变化、脊髓诱发电位(SCEP)和脊髓标本病理学检查.结果生理盐水组在鞘注前后各项观察指标差异无显著性.阿米卡星实验组全瘫率30 mg组为33.3%,50mg组为66.6%,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SCEP测定有不同程度潜伏期延长、波幅下降.实验组阿米卡星剂量和神经组织损伤程度间呈正相关(r=0.6746,P<0.05).结论阿米卡星鞘注对兔CNS的毒性作用和剂量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麻醉方式对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钻孔引流术后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根据手术时采用的麻醉方法,将68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局麻组(34例)和全麻组(34例),前者在局麻下行钻孔引流术,后者在全麻下行钻孔引流术。分别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两组患者对术前1d和术后3dSAS评分、SDS评分进行评估。结果术前1d,两组SAH评分和SDS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3d,局麻组SAH评分和SDS评分均明显高于全麻组(P〈0.01)。结论局麻下行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会使患者产生明显的焦虑抑郁情绪,临床建议尽量在全麻下手术。  相似文献   
34.
作者报导短暂椎基底动脉缺血表现为罕见的戏剧性视错觉——视物倒置180°一例。患者,男性,83岁,右利、精神正常,突然视物颠倒。曾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致晕厥而置永久性起搏器,因轻度高血压用硝苯啶(心痛定)治疗。入院前两周有数次短暂旋晕,左耳耳鸣,步态不稳。  相似文献   
35.
吴锋  蔡琦 《中国综合临床》2003,19(5):393-395
近年来随着神经影像诊断技术的应用 ,为延颈交界区病变早期诊断和精确定位以及正确与及时的治疗提供了便利条件。延颈交界区由于其周围骨质及附近重要神经血管结构复杂 ,手术显露困难 ,病变不易完全切除 ,且手术病残、病死率较高。由于颅底显微外科的深入开展 ,新的手术入路的应用 ,使其神经外科手术难题开始得到解决。现就此综述如下。1 病变类型1.1 延颈交界区髓内肿瘤 延颈交界区髓内肿瘤组织学类型多种多样。王忠诚等[1] 报道 34例延颈部胶质瘤患者占同期脑干占位性病变的 10 .1% ,占该部位所有肿瘤的 70 .8%。Weiner等[2 ] 的研究…  相似文献   
36.
目的分析老年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的临床特点和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材料和方法年龄≥60岁的老年AML患者53例,原发性AML44例和继发性AML 9例.AML分别采用亚常规标准剂量蒽环类药物或高三尖杉酯碱联合阿糖胞苷(Ara-C)或小剂量的高三尖杉酯碱和Ara-C作为诱导方案.结果发病时以发热和贫血症状最多见,以M5亚型常见,颅内出血是导致老年AML早期死亡的最常见的原因.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总的完全缓解(CR)率43.4%,亚标准剂量方案治疗AML的CR率明显高于小剂量HA的疗效,但继发性AML患者无1例获CR.结论对原发性AML老年患者尽可能地采用亚标准剂量的诱导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7.
目的:对人文关怀护理在临床肿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0月收治的110例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5例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55例患者行人文关怀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SDS、SAS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36%,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3.64%,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肿瘤患者实施人文关怀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依从性,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fluorine-18fluorodeoxyglucose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F-FDG PET)在淋巴瘤分期和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45例淋巴瘤患者(治疗前23例,治疗后22例)18^F-FDG PET检测淋巴结和结外病变的结果,并与CT、MRI及骨髓活检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治疗前23例52处病灶18^F-FDG PET检出50处,检出率为96.2%;其中结内29个检出27个(93.1%),结外23个全部检出(100%)。CT则共检出36个(69.2%),其中结内检出26个(89.7%),结外仅检出10个(43.5%)。18^F-FDG PET对结内检出敏感性与CT类似,而结外敏感性远高于CT(P%0.01)。(2)治疗后22例25个病灶18^F-FDG-PET阴性18处,特异性为72%;CT为44.0%,P〉0.05,两者差别无统计学意义,考虑可能与病例数少有关。(3)骨/骨髓受累在45例患者中,40例18^F-FDG PET与骨髓活检结果一致,3例18^F-FDG PET阳性而骨髓活检阴性,行MRI检查,2例阳性,另外2例骨髓活检阳性而18^F-FDG PET阴性。结论:18^F-FDG PET在淋巴瘤的分期和疗效评价中具有较高的敏感和特异性,有助于准确分期和残余病变性质的鉴别。18^F-FDG PET有一定比率的假阳性和假阴性,因此需与其它检查联合进行以提高病变检出阳性率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39.
目的 应用RNA干扰技术抑制Kasumi-1细胞AML1-ETO融合基因的表达,研究随后出现的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变化.方法 体外化学合成针对AML1-ETO融合基因的小干扰RNA(siRNA),并用电穿孔方法将AML1-ETO siRNA转染Kasumi-1细胞,以非特异性的siRNA转染细胞作阴性对照;电转带有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的载体,流式细胞术检测其绿色荧光以确定电转效率;荧光染料实时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检测AML1-ETO siRNA的抑制效应;并应用CCK-8实验法检测细胞增殖率;采用碘化丙锭(PI)法测定细胞周期DNA含量.结果 电转增强EGFP的转染效率可达44.5%;电转AML1-ETO siRNA可以有效抑制AML1-ETO融合基因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电转AML1-ETO siRNA 72 h后细胞增殖率[(47.90±0.02)%]低于对照组[(66.90±0.08)%](P<0.05);PI染色显示AML1-ETO siRNA转染细胞72 h后,G1期细胞比例为38.3%,对照组为31.6%,而处于G2/M期细胞分别为1.8%和2.4%.结论 化学合成的特异性siRNA能抑制AML1-ETO融合基因的表达,siRNA介导的AML1-ETo融合蛋白表达减少阻滞Kasnmi-1细胞在G1期,进而抑制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40.
改良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改良的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效果。方法对常规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进行改良:腹腔镜下采用普通8号注射器针头带入4号丝线,体外持针,腹腔内辅助,分次行疝囊颈2个"半圈"缝合,将腹腔内两线头经辅助Trocar拖出体外,打结,倒拉回腹腔内,收紧线尾,打结于腹股沟处皮下。采用改良的手术术式对183例患儿进行手术,观察平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复发率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评价手术效果。结果 183例(男142例,女41例)患儿(共计278侧次)均成功实施了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无一例中转开放。手术时间单侧6.8~15.2 min,平均(13.1±1.2)min;双侧22.7~33.3 min,平均(28.4±4.7)min。术后住院时间1~3 d,平均(2.3±0.6)d;术后复发率为0.7%。术中发现隐匿疝48例(发现率达35.2%),均同时予以高位缝扎。结论改良的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操作简单,易于掌握,疗效肯定,且取材容易,值得进一步实践以用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