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探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对2008年1月~2009年6月在新生儿科住院的244例孕周〈36周,出生体重〈2000g的早产儿生后4周行眼底检查。根据ROP国际诊断分期法诊断和分期。结果 244例患儿之中,有不同程度的ROP患儿有49例(其中ROPI期有37例患儿,Ⅱ期有10例患儿,Ⅲ期有2例患儿),ROP的发生率为20.08%。吸氧、出生体重、孕周、呼吸暂停、酸中毒、机械通气、PO2变化及感染、母亲妊娠并发症对ROP的发生具有明显影响;且孕周越短、出生体重越小,ROP发生率越高。结论 ROP的发生和吸氧、出生体重、孕周、呼吸暂停、酸中毒、机械通气、PO2变化及感染、母亲妊娠并发症等因素有关。孕周、出生体重、吸氧、呼吸暂停是ROP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13.
探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对孕周〈36周、出生体质量〈2000g的244例早产儿在4周时进行眼底检查。根据ROP国际诊断分期法进行诊断和分期。结果244例早产儿中患有不同程度ROP者49例(其中ROPI期37例,ROPⅡ期l0例,ROPⅢ期2例),ROP发生率为20.1%。孕周、出生体质量、吸氧、母亲妊娠并发症、酸中毒、呼吸暂停、PaO2的变化、机械通气及感染对ROP的发生具有明显影响(均P〈0.05);且孕周越短、出生体质量越小,ROP发生率越高(均P〈0.05)。结论ROP的发生与孕周、出生体质量、吸氧、母亲妊娠并发症、酸中毒、呼吸暂停、Pa02变化及感染、机械通气等因素有关,其中孕周、出生体质量、吸氧、呼吸暂停是ROP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测对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听力损害程度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胆红素血症对新生儿听神经及脑干功能的影响,以指导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方法:将75例检测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异常的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按血清间接胆红素(UCB)水平分为A组(UCB≤342μmol/L),B组(UCB>342μmol/L,≤427μmol/L)和C组(UCB>427μmol/L),比较各组Ⅴ波反应阈及BAEP结果。结果:在不同胆红素水平下,A、B、C三组新生儿Ⅴ波反应阈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χ=9.421,P=0.009),A组与C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077,P=0.002);BAEP异常表现为各波的缺失、波幅低、各波的潜伏期(PL)、波间潜伏期(IPL)延长。三组间比较除Ⅰ-Ⅴ异常率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波异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组B组比较:Ⅰ、Ⅴ波异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比较:Ⅰ-Ⅲ异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程度的高胆红素均可对患儿听力和脑干造成一定程度损害,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应早期进行BAEP检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菌种类及耐药性,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降低耐药菌的产生。方法对48例血培养阳性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及药敏试验结果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8株病原菌中,革兰阳性菌26例(54%),以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葡萄球菌为主要病原菌;革兰阴性菌22例(46%),以克雷伯杆菌和大肠埃希菌为主要病原菌。早发型败血症致病菌以革兰阴性菌占优势;晚发型败血症致病菌以革兰阳性菌占优势。常见革兰阳性球菌对头孢噻肟钠、头孢哌酮钠、头孢曲松、头孢他啶、红霉素、阿奇霉素耐药率较高,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13%)最低。革兰阴性杆菌对苯唑西林、克林霉素、万古霉素、复方新诺明、阿奇霉素、红霉素、头孢呋辛均耐药,对左氧氟沙星耐药率(21%)最低。结论新生儿败血症应根据血培养、药敏结果及发病类型选用抗生素,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泻儿童血清锌水平与腹泻病程、免疫水平的相关性,为有效控制儿童腹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2012年2月至2014年8月期间在我院儿科住院接受治疗的330例腹泻儿童纳入研究。通过医院HIS系统查询400例健康儿童查体数据,比较腹泻儿童与健康儿童血清锌和免疫蛋白含量。将33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164例和对照组166例,分别接受常规治疗联合锌制剂疗法和单纯常规疗法治疗2周,随访时间至少1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锌、免疫蛋白含量、粪便性状复常时间、有效率、复发率等指标。结果健康儿童血锌为(101.75±9.33)μmol/L,明显高于腹泻儿童的(50.19±1.77)μmol/L,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免疫蛋白含量方面,健康儿童IgA、IgM和IgG均明显高于腹泻儿童,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腹泻儿童进行治疗后,发现观察组儿童的血锌为(96.75±8.59)μ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55±9.48)μ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蛋白方面,观察组儿童治疗后的IgA、IgM和IgG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儿童粪便性状恢复正常时间为(6.8±2.1) 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0.14±1.9) 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和复发率分别为96%和6%,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1%和14%,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血清锌水平与其腹泻病程和免疫水平密切相关,锌制剂联合常规疗法治疗儿童腹泻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新生儿早发型和晚发型败血症的病原菌种类及药敏试验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降低耐药菌的产生。方法收集新生儿病房收治血培养阳性的新生儿败血症48例,按发病时间分为早发型败血症和晚发型败血症,对其病原菌、药敏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早发型败血症以早产儿为主,致病菌以克雷伯杆菌、大肠埃希菌等革兰氏阴性菌占优势;晚发型败血症以足月儿为主,致病菌以葡萄球菌革兰氏阳性菌占优势。早发型败血症和晚发型败血症的胎龄与检出的革兰氏细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敏感性以万古霉素、美罗培南、左氧氟沙星、泰能最为敏感。结论新生儿败血症应根据其发病类型、血培养及药敏结果选用合适的抗菌药物,以减少耐药菌株产生,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超低出生体重儿(ELBWI)的住院、转归及其随访情况。 方法选择2010年1月1日至2016年5月31日,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玉林市妇幼保健院、钦州市妇幼保健院等10家医疗机构的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接受住院治疗的276例ELBWI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病例资料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内容包括孕母及ELBWI一般临床资料,ELBWI新生儿期常见临床症状、并发症、转归及出院后随访情况等。采用χ2检验及Mann-Whitney U检验,对ELBWI出生胎龄<28周与出生胎龄≥28~32周,并存活出院者的呼吸支持治疗情况进行统计学比较。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 结果①本研究分娩ELBWI的209例孕妇中,双胎妊娠孕妇占31.6%(66/209)。这209例分娩ELBWI孕妇的前3位妊娠期并发症依次为:胎膜早破(27.3%,57/209),妊娠期高血压疾病(19.6%,41/209)及妊娠期糖尿病(17.7%,37/209)。②本研究276例ELBWI中,新生儿期前4位常见临床症状依次为:呼吸困难(91.7%,253/276),反应差(75.7%,209/276),口唇或全身青紫(67.8%,187/276)及腹胀(40.6%,112/276)。③本研究276例ELBWI中,新生儿期前6位并发症依次为:高胆红素血症(81.2%,224/276),呼吸窘迫综合征(RDS)(75.7%,209/276),早产儿贫血(64.1%,177/276),宫内感染性肺炎(50.0%,138/276),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48.6%,134/276)及败血症(45.7%,126/276)。④存活出院的128例ELBWI中,出生胎龄<28周ELBWI的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率及治疗时间分别为92.6%和8.0 d(3.0~16.0 d)、连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率及治疗时间,分别为96.3%和16.0 d(11.0~25.0 d),均显著高于或长于出生胎龄≥28~32周者的67.2%、2.0 d(0~7.5 d)、73.4%、7.5 d(0~20.0 d),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1.321、P=0.001,Z=-3.994、P<0.001,χ2=11.329、P=0.001,Z=-3.301、P=0.001)。⑤本研究276例ELBWI救治存活率为46.4%(128/276),其中88例为治愈出院,40例为好转出院,137例(49.6%)死亡(36例因抢救无效死亡,101例因家属放弃治疗后很快死亡),其余11例由家属签字出院后结局不详。⑥对128例存活出院ELBWI进行随访的结果显示,25例失访,失访率为19.5%(25/128)。103例完成随访ELBWI中,4例于生后6个月内死亡;48.1%(39/81)听性脑干反应测听未通过,69.4%(59/85)合并早产儿视网膜病(ROP)。完成随访并且存活的99例ELBWI中,运动、语言发育落后者分别占27.3%(27/99)、17.2%(17/99),仅37.4%(37/99)按时接受《盖塞尔发育量表》评估,或于新生儿科/康复科接受随访。 结论ELBWI发生的常见原因为双胎、孕妇胎膜早破及妊娠期高血压疾病。ELBWI新生儿期并发症多,死亡率高,出院后应对其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壮族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有关的可能易感基因及其特点。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住院治疗,胎龄≤32周、出生体重≤1500g的50例壮族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早产儿是否被诊断为BPD,将其分为BPD组(n=36,BPD早产儿)和对照组(n=14,非BPD早产儿)。2组早产儿均于入院后12h,采集外周静脉血2mL,进行Sanger法基因测序。对根据国内外文献筛选出的24个与BPD有关的候选基因,首先进行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以筛选在本研究壮族早产儿中具有遗传稳定性的候选基因。然后,采用χ2检验,比较这些具有遗传稳定性的候选基因,在不同条件下的基因型分布差异,以筛选与壮族早产儿BPD发生及其严重程度有关的易感基因。最后,采用χ2检验,对这些与壮族早产儿BPD发生有关的易感基因,进行2组间基因型分布及等位基因频率(AF)比较,以分析易感基因与BPD发生的关系。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与所有患儿监护人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①通过文献筛选的与BPD发生有关的24个候选基因位点中,17个基因位点的基因型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P>0.05),在本组早产儿中具有群体代表性,而被列入待分析BPD候选基因。②17个BPD待分析候选基因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2578和Toll样受体(TLR)-5基因位点多态性,可能与壮族早产儿BPD发生有关(P<0.05),尚未发现与壮族早产儿BPD严重程度有关的基因位点(均为P>0.05)。③2组壮族早产儿VEGF-2578位点,或者TLR-5位点的基因型分布及AF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VEGF-2578位点比较:χ^2=0.350、P=0.030,χ^2=9.040、P=0.003;TLR-5位点比较:χ^2=0.378、P=0.016,χ^2=8.268、P=0.004)。其中,BPD组壮族早产儿VEGF-2578位点的CC基因型及TLR-5位点的TT基因型在其所有基因型中所占比例,分别为80.6%和83.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2.9%和42.9%;BPD组壮族早产儿VEGF-2578位点的C等位基因及TLR-5位点的T等位基因的AF,分别为87.5%和88.9%,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7%和64.3%。结论VEGF-2578和TLR-5基因位点多态性,可能与壮族早产儿BPD发生有关。VEGF-2578基因位点CC基因型和TLR-5基因位点TT基因型,可能为壮族早产儿发生BPD的易感基因型。携带VEGF-2578基因C等位基因,或者TLR-5基因T等位基因者,发生BPD的风险可能较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