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33篇
特种医学   21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报告3例严重器质性心脏病伴发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患者,在可达龙静脉维持情况下仍有多次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作;经静脉小剂量滴定推注美托洛尔,2例抢救成功,1例因并发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而死亡.结合文献阐述了β-受体阻滞剂治疗机制,提出了伴房室传导阻滞、严重心功能不全患者发生心电交感风暴时,静脉使用β-受体阻滞剂的剂量选择.  相似文献   
22.
心房颤动(AF)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70岁以下的人群发病率为0.4%,而70岁以上者则达到2%~4%[1]。AF影响患者的心功能、增加脑卒中的发生率和住院次数。故AF的治疗已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热点。但目前无论是药物还是非药物治疗,包括手术、消融、起搏、体外复律等均未取得理想的效果。随着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成功地应用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1993年Levy等[2]提出了埋藏式心房复律除颤器(AtICD)的设想。晚近,已对AtICD进行了动物实验和临床应用。本文就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 At-ICD的基本功能  AtICD基本功能为正确感…  相似文献   
23.
经胸壁心内膜起搏法(简称经胸壁法)是将有芯的薄壁穿刺针穿刺剑突左侧或胸骨左缘第4、5肋间进入右心室,而后经穿刺针送入单极或双极起搏钢丝,实施心内膜起搏的一种心脏紧急起搏法。1965年Roe〔1,2〕首先对4例阿斯综合征病人采用该法起搏,获得复苏成功,...  相似文献   
24.
<正> 1978年Berbari等首先采用心电信号叠加技术(Signal-averaged Electrocardiogram,SAECG),从犬和人的体表检测到心室晚电位(Ventricular Late Potential,VLP)。此后,用时域法(Time Domain Analysis或Temporal Domain Analysis,TDA)对VLP进行大量研究。但是,该法敏感性较差、假阳性较多,对宽QRS病人亦较难判定。为此,人们着力于探求更为敏感而可靠的VLP检测法。1984年Cain等采用频域法(Frequency Domain Analysis,FDA)检测VLP。其后,国外研究对该法的临床价值褒贬不一,国内FDA检测VLP研究伊始。本文现就其原理、检测方法和临床意义等作一综述。一、基本原理 VLP是一种异常心电活动的动态信号,可由波形或频谱加以分析,前者即TDA检测,后者则为FDA检测。FDA是以SAECG的频率成分和分布范  相似文献   
25.
患者 ,男性 ,70岁。因冠心病、广泛心内膜下心肌梗死 ,充血性心力衰竭于 1993年 11月 4日入院。住院期间曾出现交替性左右束支阻滞、Ⅲ度房室阻滞 ,反复发作阵发性心房颤动、心房扑动。 1994年 3月 4日突发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VT)、心室颤动、心室停顿合并阿斯综合征、呼吸停止 ,在常规心肺复苏的同时 ,予心前区经胸壁置入双极起搏钢丝 ,行心内膜紧急起搏 ,复苏成功。因未出现窦性心律 ,15h后安置永久性VVI心脏起搏器 (CPI公司VISTA6 44 4)。术后仍有VT发作 ,静脉注射利多卡因或普罗帕酮可终止发作 ,但 7月 15日VT发作时…  相似文献   
26.
1991年苏州医学院率先在国内开展了埋藏式自动复律除颤器(AICD)的临床应用,我们也于同年为1例恶性快速室性心律失常(MVA)病人成功地安置了AICD。现报告如下。 患者,男,51岁。因发作性头晕、心悸4年伴晕厥2次,于1991年8月26日入院。体检:一般情况好。颈静脉不充盈。肺未见异常。心左界于左锁中线外1.0cm,心率64次/分,律齐。无杂音,肝脾未及。下  相似文献   
27.
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是在营养物刺激下由肠道L细胞分泌的一种肠促胰素。研究证实,GLP-1可促进血糖依赖性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释放,还可延缓胃排空、抑制食欲,在控制血糖的同时较少发生低血糖反应,是理想的降糖药物。最近研究显示,GLP-1还具有潜在的心血管保护作用,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8.
朱永武  姚均迪  林晓耘  蒋逸风 《临床荟萃》2008,23(15):1070-1070
患者,男,59岁,因四肢肌无力1年,加重伴呼吸困难5天入院,乙酰胆碱受体抗体( ),抗骨骼肌柠檬酸提取物抗体( ),胸部CT示胸腺增生,明确诊断为重症肌无力。查体:体温36.6℃,脉搏90次/min,呼吸18次/min,经口气管插管中,血压120/70 mm Hg(1 mm Hg=0.133 kPa),意识清楚,眼睑下垂,两肺可  相似文献   
29.
观察肝细胞生长因子 (HGF)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对牛冠状动脉血管内皮细胞 (BCAEC)和平滑肌细胞(BCASMC)增殖的影响。分离和培养BCAEC、BCASMC ,VEGF组和HGF组细胞培养液分别含VEGF 5 0ng/ml和HGF 5 0ng/ml,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法观察细胞的增殖。结果显示 ,对照组、HGF组和VEGF组BCAEC的OD值分别为 0 2 3± 0 0 2、0 5 8± 0 10和 0 4 2± 0 12 ;BCASMC的OD值分别为 0 31± 0 0 8、0 4 5± 0 0 9和 0 4 0± 0 11;HGF对BCAEC、BCASMC的增殖率分别为 15 2 2 %± 33 8%、45 2 %±2 5 3%,VEGF对BCAEC、BCASMC的增殖率分别为 82 6 %± 18 7%、2 9 0 %± 2 0 4 %。提示HGF对BCAEC、BCASMC的增殖均有促进作用 ;VEGF能促进BCAEC的增殖 ,而对BCASMC的增殖作用不明显。HGF对BCAEC的增殖作用强于对BCASMC的作用 ;HGF对BCAEC的增殖作用强于VEGF。  相似文献   
30.
大部分Ⅰ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有升高起搏阈值的作用 ,Ⅱ、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相对安全。预防起搏阈值升高应慎重选择抗心律失常药物、合理设置起搏输出能量及电击能量、使用激素电极、安置高输出能量起搏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