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9篇
内科学   103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71.
目的以日本血吸虫培养细胞核仁组织区相关嗜银蛋白(Argyrophilicnucleolarorganizerregionassociatedproteins,AgNORs)为评价指标,探讨亚精胺(Spermidine,Spd)对培养细胞的促增殖作用。方法采用联合法将虫龄为24d的日本血吸虫成虫细胞接种于小盖玻片上,培养于常规培养基中。接种后第3天,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将实验组细胞用无血清培养基配制的终浓度为75μmol/L的Spd处理48h,对照组细胞则用不含Spd的无血清培养基处理,时间相同;PBS清洗3次后换用常规培养基继续培养。于第7、14、21、28、35天分别对培养细胞进行AgNORs染色。使用HPIAS-2000图像分析系统,计算培养细胞核内AgNORs颗粒数及平均吸光值,并作统计分析。结果经Spd处理,各实验组培养细胞AgNORs着色明显深于对照组;但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实验组与对照组细胞着色均逐渐变浅。各实验组细胞AgNORs颗粒数目与平均吸光值高于对照组,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7=50.95、43.78;u14=55.23、43.54;u21=36.65、32.25;u28=31.6、32.95;u35=28.86、9.54;P<0.01)。各实验组AgNORs吸光值两两比较,除第7天与第14天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q=0.008058,P>0.05),其余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Spd具有促进日本血吸虫培养细胞增殖的能力,每周用Spd处理培养细胞1次,能更大限度地促进血吸虫培养细胞的生长。  相似文献   
72.
日本血吸虫成虫培养细胞糖细胞化学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日本血吸虫成虫培养细胞内的糖类物质。方法 :将 32d虫龄的日本血吸虫成虫制成细胞悬液 ,接种在小盖玻片上 ,置含 2 0 %小牛血清附加常量抗生素的RPMI 16 4 0培养基中培养 ;至培养第 6d ,用高碘酸雪夫 (PAS)法显示培养细胞中的糖类物质 ;阿新蓝 PAS法显示培养细胞中的酸性粘多糖 ;用淀粉酶处理后的PAS染色以鉴定细胞内的糖原。在Olympus BH2 显微镜下观察 ,统计细胞类型 ,拍照 ;HPIAS 2 0 0 0图像分析仪测定含量 ,统计分析不同细胞类型间的差异。结果 :日本血吸虫成虫培养细胞的类型不同 ,所含的糖类成分有所不同 ,有较多培养细胞内既有糖原 ,也有酸性粘多糖 ,以及中性粘多糖、粘蛋白、糖蛋白、糖脂等其它糖类物质 ;大多数细胞几乎不含糖原和酸性粘多糖 ;另有少数细胞仅含糖原和酸性粘多糖 ,以糖原为主 ,极少数细胞以酸性粘多糖为主。结论 :日本血吸虫成虫培养细胞内既含糖原 ,也含酸性粘多糖 ,以及中性粘多糖、粘蛋白、糖蛋白、糖脂等其它糖类物质  相似文献   
73.
诱导保护性免疫的日本血吸虫未成熟卵可溶性抗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寻找抗日本血吸虫虫卵成熟疫苗候选分子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用日本血吸虫未成熟卵可溶性抗原(SIEA)和成虫冷浸抗原经皮肤多次重复注射小鼠,再感染后49天收集小鼠肝内虫卵。聚乙二醇沉淀虫卵内抗原抗体复合物,应用EITB分析该抗原抗体复合物。结果:发现各组抗原抗体复合物的组份为67KD、54KD或40KD,其中54KD为诱导保护性免疫的各组样品共有组分。结论:推测54KD抗原分子在诱导宿主产生抗卵成熟的保护力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4.
<正> 细胞化学,细胞生物学以及超微结构的研究,早就认识到几乎所有动物细胞的外表面存在着一层碳水化合物,Bennett(1963)命名为多糖膜(Glycocalyx)。以前,对犬恶微丝蚴作过超微结构观察,但对其细微结构细胞化学及角皮表面的性质未曾有过研究,作者所在实验室的最初(1978)报告指出,犬恶微丝蚴的表而有碳水化合物组  相似文献   
75.
在本室创立的841培养基的基础上,以不同种类和不同浓度的血清,对体外培养46d、95d的日本血吸虫进行了实验观察,并比较了841和851培养基虫体的吞食红细胞率、肠管汇合率及虫体存活率。结果表明:3项指标841培养基均优于851培养基(P<0.01).童虫用841培养基培养2周后,提高血清浓度至25%继续培养至95d,吞食红细胞率和肠管汇合率均明显高于10%血清浓度(P<0.01),而虫体存活率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提示在后期童虫的培养中,适当提高血清浓度有利于虫体的发育。  相似文献   
76.
77.
日本血吸虫成虫培养细胞骨架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日本血吸虫成虫培养细胞的骨架系统。方法:将日本血吸虫成虫细胞接种于小盖玻片上,以RPMI-1640含20%小牛血清附加常量抗菌素的培养基培养,用考马斯亮蓝染色法和魁笔环肽荧光染色法显示培养细胞骨架。结果:考马斯亮蓝染色显示日本血吸虫成虫细胞骨架呈网络状结构,均钭分布于胞质中;用(NH4)2SO4抽提后考马斯亮蓝色显示细胞骨架无明显改变;鬼笔环肽荧光染色后可见细胞内有均匀荧光亮点。结论:日本血吸虫成虫培养细胞骨架呈致密网络状结构,以中间纤维为主,缺乏粗大的微丝束。  相似文献   
78.
日本血吸虫成虫培养细胞SDH和LDH细胞化学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目的 研究日本血吸虫成虫培养细胞琥珀酸脱氢酶 (SDH)和乳酸脱氢酶 (LDH)含量、分布及变化规律 ,了解日本血吸虫成虫培养细胞的能量代谢类型。方法 将虫龄 2 6d的日本血吸虫成虫细胞接种于小盖玻片上 ,培养于RPMI- 16 4 0含2 0 %小牛血清附加常量抗生素的培养基中 ,定时运用Pearson法进行SDH和LDH染色 ,用Olympus-BH2 显微镜观察并拍照 ,用HPIAS - 2 0 0 0图像分析仪测量其含量 ,并作统计分析。结果 日本血吸虫成虫培养细胞均具有SDH和LDH活性 ,两者均分布在细胞质内。培养 1d细胞的SDH和LDH活性最强 ,随着培养时间延长 ,其活性逐渐减弱 ,其中SDH活性下降较快 ,培养 5d大部分细胞SDH活性已极弱 ;而LDH活性下降则较缓 ,培养 5 6d细胞仍具LDH活性。结论 体外培养的日本血吸虫成虫细胞的能量代谢类型与成虫相似 ,既存在三羧酸循环需氧型呼吸链 ,也具有无氧糖酵解 ,但以无氧糖酵解为主。  相似文献   
79.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全球化等自然和社会因素的变化,媒介生物对人类的威胁持续上升。传统的消杀技术因环保法规和对人健康的危害,其应用越来越受到限制,媒介生物控制需要环境友好的可持续控制技术。对应用于城区蚊虫控制的绿篱技术、新灭鼠剂胆钙化醇、学校病媒生物控制技术规范、区域鼠害控制信息化管理系统、基于智能手机的专业有害生物管理现场勘查软件等具有应用潜力的病媒生物控制新技术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原理、防治效果和应用价值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80.
目的:利用噬菌体随机12肽库技术筛选日本血吸虫感染早期诊断抗原。方法:用日本血吸虫感染后21d兔血清从噬菌体12肽库中经3轮筛选,有效地富集与早期感染兔血清有亲和力的噬菌体克隆。随机挑取11个单克隆分别纯化、扩增,随后采用ELISA、DOT-ELISA等检测方法,挑选出与早期感染兔血清有高亲和力的噬菌体克隆。结果:挑选出3个与感染后21d兔血清具有高亲和力的噬菌体单克隆。结论:用感染后21d兔血清从噬菌体随机12肽库中能筛选到日本血吸虫童虫早期诊断抗原模拟表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