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3篇 |
免费 | 10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9篇 |
内科学 | 103篇 |
综合类 | 27篇 |
预防医学 | 13篇 |
药学 | 3篇 |
出版年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2篇 |
2013年 | 4篇 |
2012年 | 8篇 |
2011年 | 2篇 |
2010年 | 4篇 |
2009年 | 3篇 |
2008年 | 5篇 |
2007年 | 4篇 |
2006年 | 14篇 |
2005年 | 11篇 |
2004年 | 15篇 |
2003年 | 17篇 |
2002年 | 10篇 |
2001年 | 9篇 |
2000年 | 5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5篇 |
1995年 | 10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2篇 |
1988年 | 2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需氧生物体在正常生理代谢过程中会产生活性氧族(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但过多的ROS可引起体内多种氧化损伤,因此这类生物体都具备一套完善的防御体系,抗氧化酶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医学吸虫,不仅需要抗氧化酶清除正常生理代谢中产生的ROS,还要抵抗宿主免疫系统来源的ROS引起的损伤。了解医学吸虫抗氧化酶家族的结构和特性,有助于对其生殖生理的研究,以及新型药物和疫苗的开发。本文综述近年来对医学吸虫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Px)、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及抗氧化蛋白(peroxire-doxin,PRx)等抗氧化酶家族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2.
一氧化氮供体对弓形虫速殖子DNA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亚硝基铁氰化钠 (SNP)对弓形虫速殖子DNA含量的影响。 方法 采用SNP与影响胞内 /胞外钙离子浓度的试剂作用于RH株刚地弓形虫 (Toxoplasmagondii)速殖子 ,流式细胞仪检测其DNA含量的变化。 结果 ①SNP导致弓形虫速殖子DNA的损伤 ,并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 ;② 2mmol/L胞外钙离子螯合剂EGTA ,2 5 μmol/L胞内钙离子螯合剂BAPTA/AM及 5 0 μmol/L钙离子拮抗剂verapamil单独处理弓形虫速殖子 ,其DNA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变化 ;③ 2mmol/LEGTA ,2 5 μmol/LBAPTA/AM及 5 0 μmol/Lverapamil明显减少 2mmol/LSNP所致的速殖子亚二倍体峰的比例。 结论 SNP通过改变弓形虫速殖子胞浆游离钙离子浓度 ,诱导其亚二倍体峰的出现 ,造成虫体的损伤 相似文献
53.
目的 探讨花生四烯酸在弓形虫侵染巨噬细胞中的信号作用。 方法 采用普通光镜、流式细胞仪检测巨噬细胞的感染率;Fura2/AM染色,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游离钙离子浓度。 结果 宿主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及巨噬细胞感染率随着外源性花生四烯酸浓度的增加而升高,并呈剂量依赖性关系。细胞外的钙离子内流,细胞内储存的钙离子释放,包括胞膜钙离子通道均在花生四烯酸的作用下,参与了胞内钙离子的升高。钙离子通道阻断剂对花生四烯酸作用前后的感染率的影响不明显。 结论 花生四烯酸可能通过钙离子作用于宿主细胞,增高其感染率。 相似文献
54.
目的 构建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伴随免疫新模型,通过观察比较新模型小鼠与常规感染小鼠脾细胞诱生Th1细胞因子(γ-IFN)和Th2细胞因子(IL-4)mRNA的动态变化,从分子水平探讨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伴随免疫新模型的细胞免疫机制。方法 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20d后,按300 mg/kg.d腹腔注射丙烯基硫脲,持续抑制雌虫产卵,建立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伴随免疫新模型。同时设立常规模型对照组和正常小鼠对照组。在感染后第2,3,6,9和12 w,采用RT-PCR对各组小鼠脾细胞IFN-γ和IL-4的mRNA水平进行半定量检测分析。结果 新模型组与常规模型组小鼠IFN-γ和IL-4 mRNA水平变化趋势基本一致,IFN-γmRNA水平在感染后9w最强,然后逐渐下降,至第12w;IL-4 mRNA水平在感染后3w开始逐渐增强,至12w仍维持高水平。新模型组IFN-γmRNA水平在感染3w后明显高于常规模型组(P〈0.05);常规模型组IL-4 mRNA水平在感染6w后明显高于新模型组(P〈0.05)。正常小鼠IFN-γ和IL-4 mRNA水平较低,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日本血吸虫感染新模型小鼠与常规模型小鼠的细胞免疫功能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表现为Th1淋巴细胞功能先升高,然后逐渐向Th2淋巴细胞功能极化,提示可溶性虫卵抗原(soluble egg antigen,SEA)不是诱导Th2功能极化的唯一因素,对细胞免疫应答由Th1向Th2功能极化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5.
本文综述了弓形虫感染对人类和动物中间宿主行为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以期为进一步揭示寄生虫感染与宿主行为的关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6.
肠球菌溶血素与其致病力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肠球菌溶血素的毒力因子作用。方法 分别检测 3 9株临床标本分离的粪肠球菌以及 3 1株健康人群粪便分离的粪肠球菌的溶血素检出率 ;并检测了β溶血肠球菌、非 β溶血肠球菌对 9种抗生素的敏感性。 结果 临床菌株的溶血素检出率为 5 8.9% ,健康人群分离株的溶血素检出率为 19.3 % (P <0 .0 0 5 ) ;β溶血株对抗生素的耐药性明显高于非 β溶血株 (P <0 .0 1)。结论 以上结果提示肠球菌溶血素与其毒力有关 相似文献
57.
甲基硝基亚硝基胍对日本血吸虫成虫培养细胞磷酸酶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 研究甲基硝基亚硝基胍(MNNG)对日本血吸虫成虫培养细胞碱性磷酸酶(AKP)和酸性磷酸酶(ACP)活性的影响。方法 将虫龄26d的日本血吸虫成虫细胞接种于小盖玻片上,在RPMI-1640含20%小牛血清附加常量抗生素的常规培养基中培养第7天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用含浓度为3μg/mlMNNG的常规培养基处理48h,对照组用不含MNNG的常规培养基处理同样时间,随后换用常规培养基培养3周,当再换用含5%小牛血清的培养基培养1周时,分别用Gomori钙钴法和Gomori硫化铅法对两组培养细胞进行AKP和ACP细胞化学染色,用实验组培养细胞的AKP、ACP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培养细胞的活性(P<0.01)。结论 MNNG能增强日本血吸虫成虫培养细胞AKP、APC的活力,对培养细胞有促生长或/或诱导其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58.
日本血吸虫保护性抗原模拟表位的筛选及其免疫保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在前期已建立日本血吸虫感染兔新模型的基础上,用该血清从噬菌体随机12肽库中筛选阳性单克隆噬菌体,并鉴定其诱导小鼠的免疫保护效果。方法通过给感染日本血吸虫家兔注射酚氧化酶抑制剂,抑制其体内日本血吸虫雌虫产卵,建立无虫卵肉芽肿的日本血吸虫感染动物新模型,用其血清筛选出阳性多克隆噬菌体,经与可溶性虫卵抗原(SEA)免疫兔血清充分吸附后,从中随机挑取14个单克隆分别纯化、扩增,用常规ELISA法检测阳性单克隆噬菌体的抗原性;挑选出与新模型兔血清呈强阳性反应,但与SEA免疫兔血清呈阴性或弱阳性反应的单克隆噬菌体,按1×1015pfu/次剂量,0-2-4周方案,皮下多点注射免疫小鼠。末次免疫4周后,每鼠经腹部皮肤攻击感染(40±1)条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42d后观察减虫率及减卵率。结果所选14个单克隆噬菌体均能与新模型兔血清和常规感染模型兔血清反应,尤其是第8号和第13号2个克隆与新模型兔血清呈强阳性反应,但与SEA免疫兔血清呈阴性反应;8号、13号单克隆噬菌体及原始噬菌体肽库免疫小鼠后诱导抗攻击感染的减虫率及每克肝脏减卵率分别为35.81%和63.32%、32.09%和52.02%、14.90%和30.64%。结论阳性多克隆噬菌体与SEA免疫兔血清免疫吸附后能去除大部分表达SEA抗原模拟表位的克隆,所选14个单克隆噬菌体均表达 相似文献
59.
目的 在已建立的一种血吸虫感染伴随免疫新模型的基础上 ,观察该模型兔血清对童虫的体外杀伤作用 ,探讨该血清抗体在抗日本血吸虫感染保护性免疫中的作用。 方法 用倒置显微镜观察并比较不同稀释度的日本血吸虫感染伴随免疫新模型兔血清 (A血清 )与日本血吸虫感染常规模型兔血清 (B血清 )对体外培养童虫的杀伤作用 ,并经甲基蓝染色后计算童虫死亡率。 结果 对体外童虫的杀伤作用 ,新模型兔血清随浓度的降低而逐渐减弱 ,血清浓度越低 ,童虫死亡率亦越低。但常规模型兔血清随浓度的降低则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以 1/ 10左右稀释度时最高。比较A、B两种血清对童虫的杀伤作用 ,前者强于后者 ,1/ 2血清稀释度培养 48h观察到的童虫死亡率分别为 (4 1.2 3±1.0 8) %和 (2 7.2 7± 2 .86) % (P <0 .0 5 ) ;先加入后者 4h后再加入前者能部分抑制前者的杀童虫作用 ,童虫死亡率为(3 7.63± 2 .3 3 ) % ,介于两者之间。常规模型血清组部分童虫体表出现膜状或泡状物质包绕 ,但童虫却未受到明显杀伤。结论 日本血吸虫感染伴随免疫新模型兔血清在体外对童虫的杀伤作用强于常规模型兔血清 ,推测前者可能以杀伤抗体占优势 ;而后者可能以封闭抗体占优势。 相似文献
60.
日本血吸虫培养细胞整装内质网膜系统形态及基质对其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研究日本血吸虫培养细胞整装内质网膜系统的三维结构及细胞外基质(ECM)对其的作用。方法 用高锰酸钾作固定剂,制备日本血吸虫培养细胞整装内质网膜系统标本,扫描电镜下观察。结果 日本血吸虫培养细胞的内质网膜系统由膜性小管、小泡相互连接构成小型扁囊样网络结构。基质中细胞的内质网膜系统较对照组发达、丰富;基质的种类不同,培养细胞内质网膜系统的形态各异。鼠尾胶中细胞多由膜性小管和小泡构成,其网眼数目较少,可见伪足样结构;伪足较短,也由膜性小管或小泡构成管囊状网络。肺基质中细胞几乎均为小管,小泡极少;网眼和伪足数目增多,伪足呈针状。肝基质中细胞的内质网膜系统与肺基质中的相似,但网眼和伪足数目更多,伪足细长,呈纤维状。结论 ECM可明显影响日本血吸虫培养细胞的内质网膜系统形态;ECM的种类不同,培养于其中细胞的内质网膜系统形态不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