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篇
  免费   2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6篇
临床医学   43篇
内科学   86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37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4年   4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我国HIV1型(HIV-1)感染的主要途径已从吸毒转变为性途径传播[1],新生儿面临着更大的感染危险.临床实践证明在感染HIV-1的新生儿中及早开展抗病毒治疗可以大大降低病死率和提高生活质量[2].  相似文献   
212.
检测HIV早期感染的血清学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免疫缺陷性疾病。世界范围内AIDS预防控制工作的首要任务在于识别出早期感染的人群(新发感染人群),进而估计HIV的发病率,掌握HIV感染的变化趋势,同时对早期感染人群进行干预和有效控制,以遏制HIV的蔓延趋势。  相似文献   
213.
目的 探索滤纸固定艾滋病病毒Ⅰ型核酸(HIV-1 DNA)的稳定性、均一性,评价滤纸片干血斑HIV-1 DNA检测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方法 套式PCR扩增HIV-1的env、gag、pol三区.不同环境条件下保存的滤纸片干血斑,分别在不同的时间段检测;滤纸片干血斑的中心及圆斑的上下左右4个边缘,随机打取5个2.5mm圆片用于检测.采自新疆现场的94份阴性样本和90份阳性样本,分别制成滤纸片干血斑样本和全血样本,比较两者的HIV-1DNA检测结果.结果 滤纸片干血斑-20℃或4℃放置1年或室温放置3个月,或在37℃放置两天或冻融2次,实验的敏感性未见下降;37℃放置3天或冻融3次,已经有样本不能检出.滤纸干血斑不同位点随机打取圆片扩增,4个样本中,中点均阳性,但在上点、左点、右点分别出现一份阴性结果.滤纸干血斑法和全血法检测HIV-1前病毒DNA比较,敏感性是96.1%,特异性是98.9%.结论 滤纸干血斑在室温条件下运输是可行的,推荐尽量靠近滤纸干血斑的中间位点打取圆片扩增;该方法操作简便、经济、敏感、特异.  相似文献   
214.
目的探讨利用异源双链泳动分析技术(HMA)检测HIV-1耐药株的可行性和临床应用。方法从接受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HIV-1感染者血浆中抽提RNA,采用套式RT-PCR方法扩增HIV-1的PR和RT基因片段,并对扩增的基因片段进行异源双链泳动分析。结果本方法对血清中HIV-1RNA含量2000copies/ml以上的样本都能有效扩增。在18例参加HAART治疗的HIV感染者中,17例的HMA结果在聚丙烯酰氨凝胶电泳上,没有出现有意义的异源双链泳动带。1例发现有异源双链二聚体,这1例后经序列测定证实,确定有耐药位点的基因变异。结论异源双链泳动分析技术能够及时、间接地反映HIV-1在治疗过程中耐药株的存在。该方法的建立能在临床上为临床医生制定治疗方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15.
目的探讨艾滋病病毒(HIV)核酸检测用于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诊断的可行性,为制定新的检测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2009年10月至2013年10月,对云南省德宏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蛋白免疫印迹(WB)试验确证结果为不确定、背景资料齐全、初次血浆留样大于1000μL的样本进行核酸检测,并与抗体随访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49例WB不确定的样本,有22例检出HIV核酸。其中成功随访18例,随访过程中17例HIV抗体阳转,1例带型有进展但不满足诊断标准。被访者WB条带在2周随访时均出现明显变化。核酸阴性的27例,7例成功随访,WB条带无进展或阴性。结论有条件开展HIV核酸检测的地区,对HIV抗体不确定者宜采用核酸检测尽早诊断;无核酸检测条件的地区,对HIV抗体不确定人群的随访间隔宜缩短至2周。  相似文献   
216.
中药治疗200例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结果分析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目的 分析中药治疗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患者后的实验室数据及临床变化特点。方法 采用治疗前后自身对照的方法,对1 999~2 0 0 2年在北京佑安医院接受中药治疗的2 0 0例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实验室数据及临床症状进行分析。结果 (1 )病毒载量(VL)的变化:接受治疗的2 0 0例中,VL下降超过1log 2例(%) ,VL下降超过0 .5log 1 8例(9%)。(2 )CD+ 4 细胞数的变化:在CD+ 4 ≥2 0 0 /μl的1 2 9例患者中,治疗后5 6例(43. 4%)患者的CD+ 4 细胞数上升>5 0 /μl;在CD+ 4 细胞数<2 0 0 /μl的71例患者中,只有6例(8 5 %)CD+ 4 细胞数上升>5 0 /μl。同时,有85 %的患者在接受中药治疗后临床症状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 中药能部分改善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免疫功能和临床症状,但在病毒抑制方面的作用较弱。中药治疗时间越早,疗效越好;晚期治疗则疗效较差。  相似文献   
217.
我国HIV检测确认实验室室间质量评价及能力验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对全国HIV检测确认实验室进行室间质量评价和能力验证。方法从1997年预考评到2004年连续7年对艾滋病确认实验室进行考核(累计达297次),包括职能工作考核和血清学技术考核两部分。职能工作考核使用统一的质量考评问卷调查表,内容包括实验室质量管理、对下级实验室的培训和质量考核等,血清学技术考核用统一血清盘进行HIV抗体筛查和免疫印迹试验(WB)确认检测。两部分考核结果满分均为100分,95分以上、81~95、71~80、60~70及60分以下者分别为优秀、良好、合格、较差和不及格。结果1998~2004年,各实验室酶联法和免疫印迹试验(WB)确认的结果符合率均在85%以上,其中2001~2004年的结果符合率在95%以上。历年各参评实验室的总体考核中优秀率在55%以上,2003年最高为91.67%,只在1999年有1个不及格的实验室,其余年份均未出现。结论经过严格的室间质量评价,我国艾滋病确认实验室的检测能力正在逐年提高,且实验室内部均进行了规范化管理,并对下级实验室进行了考评、培训及技术指导,使得全国HIV确认实验室的考评成绩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218.
目的构建艾滋病病毒(HIV)口腔黏膜渗出液(OMT)快速检测试剂(RDTs)评价盘,评价HIV OMT RDTs的质量。方法采集健康志愿者的口腔黏膜渗出液,用稀释液稀释HIV抗体阳性和阴性的血浆样本,分别构建实验室基础盘、实验室干扰盘、实验室线性稀释系列盘和实验室精密度盘。用6家HIV OMT RDTs(编号:试剂A~F)分别检测构建的评价盘和HIV抗体口腔黏膜渗出液快速试剂的国家参考品,肉眼判读检测结果并测定GOD值。结果根据肉眼判读,试剂A~F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参考品符合率、阴性参考品符合率均为100%,分析特异性≥95.12%(39/41),分析灵敏度≥3/5;试剂D的批内精密度高于其他试剂,试剂F的线性范围为2~8~2~(14)。根据GOD值,试剂A~E的特异性,阴性参考品符合率均为100%,分析特异性≥95.12%(39/41),敏感性≥92.50%(37/40),阳性参考品符合率≥95.00%(19/20),分析灵敏度≥3/5,线性范围分别为2~8~2~(16)、2~7~2~(17)、2~6~2~(16)、2~6~2~(15)、2~5~2~(12),批内精密度介于4.91%~34.28%之间。结论试剂A~F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参考品符合率、阴性参考品符合率、分析灵敏度、分析特异性较好,试剂B~D的线性范围较宽,但饮食因素可能造成试剂D、E出现假反应性,试剂的批内精密度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219.
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艾滋病治疗的战略重点转移 艾滋病是一种全球流行病,它流行广泛迅速,治疗上难度很大,既乏疫苗,又不能治愈.虽然西医的哈特疗法(HAART,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即"鸡尾酒疗法")取得了很大进展,它能迅速抑制艾滋病病毒(HIV),降低病死率,延长艾滋病的发病时间,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但是,严酷的现实是:至今全世界还没有治愈过一例.因此,应该重新审视对艾滋病的战略思想,以便进一步深入进行艾滋病研究.  相似文献   
220.
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毒株是国家重要的生物资源, 规范化HIV标准株的建立是开展艾滋病检测监测、疾病防控、试剂评估、治疗药物评价以及疫苗研发的物质基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牵头制定的中华预防医学会团体标准《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标准株艾滋病病毒毒株建立技术规范》(T/CPMA 027—2023)于2023年2月2日起实施。标准首次明确了建立HIV标准株必备的样本、分离培养、滴定、鉴定、评价、保藏、信息、质量控制和生物安全的全过程技术要求, 并规范了HIV毒株分离鉴定技术和标准株信息描述。本文从HIV标准株国内外研究现状、标准编制过程和主要内容, 以及应用等方面深入解读, 对推动我国HIV标准株资源库构建, 提升保藏资源质量和生物安全管理水平, 提高资源共享利用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