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0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59篇
综合类   25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提高对胰腺内分泌肿瘤的认知和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968~2005年收治的78例胰腺内分泌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胰岛素瘤49例,均为良性,其中40例行单纯肿瘤摘除术(2例在腹腔镜下完成),2例在摘除的同时行胰腺空肠Roux—en—Y吻合术,7例行胰体尾切除术;胰高血糖素瘤4例,均有肝转移,行原发病灶及部分转移灶切除术;胰多肽瘤21例,恶性8例,手术切除16例,其余5例因肿瘤无法切除而放弃手术;舒血管肠肽瘤1例和胰腺类癌3例,均为恶性,行外科手术。术后均获得满意的疗效。结论手术切除是胰腺内分泌肿瘤最为理想的治疗方法。术前定性诊断尤为重要,关键是提高对这类肿瘤的认知水平。对胰岛素瘤不强求术前定位诊断,应慎用有创性诊断方法,术中胰腺探查是定位的关键。其他内分泌肿瘤术前多可依影像学检查定位诊断。手术方式根据肿瘤生长部位而定。姑息性切除手术亦可明显缓解症状。即便是恶性肿瘤,其预后亦明显好于胰腺外分泌肿瘤。  相似文献   
52.
目的:通过对肿瘤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内胰腺导管腺癌(pancreatic ductal adrenocarcinoma,PDAC)相关数据的研究,从全基因组水平发现影响PDAC预后的甲基化位点及基因。方法:从TCGA网站下载2016年1月28日更新版本的有关PDAC的临床数据、甲基化数据(基于Illumina Methylation 450芯片)及转录组数据(基于Illumina Hiseq测序)。纳入兼具预后数据和甲基化数据的患者179例,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每个位点甲基化水平与PDAC患者总体生存率的关系。进一步纳入兼有甲基化数据及转录组数据的患者173例,分析甲基化水平与对应mRNA表达水平的关系。最后分析mRNA表达水平与PDAC患者总体生存率的关系。结果:用于甲基化预后分析的179例患者年龄为(64.64±10.96)岁,用于相关性分析和mRNA预后分析的173例患者年龄为(64.46±10.91)岁,两者中位生存时间均为20.1个月。本研究发现的与PDAC预后关系最显著的前20个甲基化位点中,11个位点的高甲基化水平为PDAC预后的危险因素,9个为保护因素。位于ZNF438基因5′UTR区的cg01656216探针靶向的位点与PDAC预后相关最显著(HR=0.37,95%CI:0.24~0.56,P=4.11×10-6)。进一步发现8个位点甲基化水平与相应mRNA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3,P < 0.05),其中PKP3(cg20268054)和EFNB2(cg22179913)的mRNA表达水平还与预后有关(HR=1.66,95%CI:1.06~2.61,P=0.027;HR=1.86,95%CI:1.21~2.88,P=0.005)。结论:通过对TCGA数据库PDAC样本的分析发现,PKP3和EFNB2基因的甲基化水平与PDAC预后相关,可进一步发掘其作为PDAC预后相关生物标志物的潜能。  相似文献   
53.
目的 分析在腹腔镜下完成复杂急腹症手术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2011年4月至2014年3月之间共实施199例急腹症急诊手术.结果 实施开放手术51例,腹腔镜手术148例.腹腔镜下完成确定性手术145例,中转开腹3例.按病因分类,开放、腹腔镜手术各包括:急性胆囊炎0、31例,急性胆管炎1、17例,嵌顿膈疝0、3例,腹壁疝7、4例,阑尾炎5、67例,消化道穿孔7、11例,小肠梗阻8、7例,结肠梗阻10、3例;按手术级别分类,开放、腹腔镜的Ⅳ、Ⅲ、Ⅱ、Ⅰ级手术分别为3、0例,22、55例,21、26例,5、67例.腹腔镜Ⅰ~Ⅲ级手术均多于开放手术,包括全腹腔镜下右半结肠、左半结肠切除、胆总管探查、膈疝修补、斜疝修补等.依时间划分,腹腔镜总手术比例、Ⅲ级手术比例均在2013年度显著增加,分别达到82%和84%.另外,开放、腹腔镜手术因并发症2次手术率、死亡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开放手术平均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高于腹腔镜手术.结论 腹腔镜能完成大多数包括Ⅲ级急腹症手术,中转开腹率低,不增加并发症死亡率,患者住院时间、费用下降.急腹症中对胆道疾病、膈疝、消化道穿孔、阑尾炎应优先选择腹腔镜;对结肠梗阻、小肠梗阻、嵌顿疝腹腔镜手术可行,而对实质脏器外伤、消化道出血、肠系膜动脉栓塞则应优先选择开放手术.  相似文献   
54.
我院自1988~1995年7年间共收治原发性阑尾恶性肿瘤5例,占同期阑尾手术2492例的oZo%。皆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病例中男2例,女3例,年龄24~70岁,平均46.9岁。其中类癌1例,阑尾绒毛管状腺瘤癌变1例,并合十H指肠腺瘤癌变。粘液腺偏3例。病灶直径2.5~10cm不等。位于阑尾根部4例,阑尾中部1例。表现为排便紊乱、腹胀1例,拥及右下腹块4例,“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3例,均有右下腹疼痛不适病史及右下腹压痛,合并十二指肠腺瘤癌变者则表现为梗阻性黄殖症状。术前行纤维肠镜检查2例,B超3例,均未明确诊断,仅1…  相似文献   
55.
壶腹周围癌行胰十二指肠切除335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总结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的经验与教训。方法 对1961年7月~2003年7月收治的胰头及壶腹部肿瘤施行的335例PD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后近期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6.4%(122/335),手术死亡率为6.3%(21/335)。以1986年和1999年为界将PD手术患分为三个阶段进行对照,结果显示:手术并发症从第一阶段(1986年以前)的45.3%(34/75)降至第二阶段(1986年1月~1999年12月)的33.7%(56/166),及第三阶段(2000年1月~2003年7月)的34%(32/94);手术死亡率从第一阶段为14.7%(11/75)下降至第二阶段的4.2%(7/166),及第三阶段的3.2%(3/94)。结论消化道和腹腔出血、胰瘘、多器官功能衰竭是PD患死亡的主要原因。适当的围手术期处理和熟练的外科操作技术是降低手术并发症和死亡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6.
介入血管造影技术用于诊断和治疗胰腺疾病发展迅速 ,并已在某些方面取得初步成果。近年来应用这一技术进行重症急性胰腺炎 (severeacutepancre atitis ,SAP)灌注治疗有渐多趋势 ,本研究采用超选及联合插管技术 ,胰腺区域动脉灌注生长抑素、抗生素及血管活性药物等治疗SAP ,现已取得初步成果 ,报告如下。临床资料和方法1.一般资料 :自 1998年 12月至 2 0 0 1年 2月我院共收治SAP 67例 ,其中符合入选条件者 4 6例。SAP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胰腺学组制定的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诊断和分级标准 (1996年第二…  相似文献   
57.
目的:提高对ICU正常甲状腺病态综合征(ESS)的临床诊断认识?方法:结合1例上消化道大出血心肺复苏后合并ESS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文献复习,对本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和治疗进行分析?结果:该患者在病程的早期即出现ESS,临床症状为表情淡漠?痴呆?智力低下?食欲不佳,TT3?TT4?FT3?FT4以及TSH明显下降,通过甲状腺素治疗后明显缓解?结论:生命体征稳定但表情淡漠反应迟钝的重症患者,在治疗效果不佳时要注意ESS的可能?  相似文献   
58.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手术范围大,风险高,围手术期管理难度大。目前,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已获得国内大部分外科医生的认可,但围绕其实施和应用仍然存在诸多争议和质疑,在PD围手术期处理中尤为如此。国内外的临床证据显示,PD实施ERAS总体安全有效,对于部分争议较大的ERAS措施也存在较强的临床证据支持其应用。因此,建议在循证医学理念指导下系统开展ERAS,对于存在争议的ERAS措施,应做到积极应对、有序探索、谨慎尝试,在保证病人安全的前提下进行ERAS临床实践,并建立更多临床证据,最终使病人受益。  相似文献   
59.
目的 探讨联合替代肝右动脉(RRHA)切除及重建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壶腹周围癌合并RRHA侵犯且胃十二指肠动脉(GDA)正常病例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胰腺中心2015年3-6月诊治的2例壶腹周围癌侵犯RRHA病例的临床资料。均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同时切除受侵的RRHA,对保留的GDA近端和远端RRHA行重建。结果 两例病人手术时间均约为405 min,失血约400 mL,病例2输血4单位红细胞。除外病例2术后出现一过性肝脏酶增高,两例病人均未发生胰瘘、胆瘘、腹腔感染等并发症。术后CT动脉成像检查提示重建动脉通畅,肝脏血供良好。分别于术后第14天和第21天出院。结论 如术前评估全面,术中处理妥当,则联合RRHA切除及自体GDA重建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60.
妊娠合并重症急性胰腺炎,是一种严重的妊娠期疾病,具有起病急、临床表现不典型及母婴病死率高等特点。国内外报道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的发病率约为1/1000—1/12000,而合并重症急性胰腺炎(出血坏死型胰腺炎)的更少。由于妊娠牵涉到母婴健康和安全的特殊情况,所以该病的临床治疗有一定的特殊性。作者报道了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胰腺外科中心近1年来4例妊娠合并重症急性胰腺炎的诊治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