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0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59篇
综合类   25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正胰腺癌早期诊断困难,手术切除率低,预后极差,五年生存率仅为6%[1]。是否接受根治性的R0切除是决定胰头癌病人远期预后的最重要因素[2]。然而,即使对于接受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病人,肿瘤的局部复发仍是限制胰腺癌疗效的重要因素。对胰头癌根治性切除标本的临床病理学研究显示,至少有70%~80%的病人并未获得严格意义上的R0切除,尤其是胰腺环周切缘的阳性,使得这部分病人的生存期明显缩短[3]。如何减少由于不能  相似文献   
42.
目的:研究外周血K—ras基因突变和CA-199、CA-50联合检测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同一时期住院的14例胰腺癌患者和16例非胰腺癌患者.同时应用反转录PCR检测外周血K—ras基因突变和CA-199、CA-50检测,统计分析检测结果。结果:外周血K-ras基因突变检测对胰腺癌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42.9%和93.8%,胰腺癌患者CA.199、CA一50二者检测结果差异无显著性.K—ras基因突变和CA-199联合检测系列试验诊断胰腺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35.7%和93.8%.平行试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8.6%和62.5%。部分胰腺癌患者外周血K-ras基因的检测结果和CA—199、CA-50值与胰腺癌病期呈一定的相关性,结论:RT—PCR检测外周血K—ras基因突变和CA—199联合检测可以弥补单一检测的不足,部分结果与临床病期有一定相关.有助于胰腺癌的辅助诊断,但敏感度偏低,应用临床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动脉优先"入路在胰头癌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范围和技巧。方法先探查肠系膜上动脉(SMA)判断可切除性后,完成以SMA、腹腔干为轴的右侧神经、淋巴组织的完全切除。结果 6例患者中,2例从右侧入路、3例从左后方入路、1例从前方入路完成SMA探查,其中2例行内引流术,另4例完成保留幽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PPD)。术后除2例患者胃排空障碍外,无出血、胰瘘、腹泻等并发症。结论 "动脉优先"入路具有上述理论优势,同时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但其在切缘、预后方面的优势则还需进一步临床验证。  相似文献   
44.
目的总结胰源性左侧肝外门静脉高压症(LEPH)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8例LEPH病人临床资料.结果LEPH主要表现为黑便、呕血和脾肿大、脾功能亢进,并有胰腺炎、胰腺肿瘤或胰腺外伤表现,而无肝脏疾病表现,内镜下以孤立性胃底静脉曲张为主.术前易误诊为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本组病例中行单纯脾切除2例,脾切除+胰体尾切除术5例,脾动脉结扎1例.结论胰腺疾病可致门静脉高压症,脾静脉栓塞是本病直接原因.胰腺疾病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应想到本症可能,脾切除术可有效控制出血.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胰腺肿瘤局部切除术在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999年1月至2011年12月实施的18例肿瘤局部切除术治疗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8例,其中男女各9例,平均年龄43.4岁。13例实行胰腺中段切除术,5例实行胰腺肿瘤切除+胰腺空肠Roux—en—y吻合术。术后病理无功能胰岛细胞瘤12例,胰岛素瘤4例,胰腺类癌、VIP瘤各1例。肿瘤总计22枚,平均直径3.3(0.8—6.0)cm。术后并发症:胰瘘6例次(33.3%),腹腔出血2例次(11.1%),腹腔积液、切口感染、继发糖尿病各1例次(5.6%)。无围手术期死亡及再手术病例。随访11—161个月,均无肿瘤复发。结论对于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肿瘤局部切除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手术方式,可有效保留胰腺的内外分泌功能。  相似文献   
46.
经皮肾镜微创技术治疗坏死感染性胰腺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介绍一种微创治疗坏死感染性胰腺炎的经皮肾镜坏死组织清除术?方法:对2例重症胰腺炎患者实施了经皮肾镜坏死组织清除术?在经原有引流窦道实施该手术前,其中1例患者接受了1次经皮穿刺引流术,而另1例患者则接受了3次经皮穿刺引流术以及1次开腹清创手术?结果:2例患者均仅进行了1次经皮肾镜坏死组织清除术,感染症状迅速得到控制?没有手术相关的死亡及并发症?结论:在合理选择患者的情况下,经皮肾镜坏死组织清除术是一种微创?安全且有效的治疗坏死感染性胰腺炎的方法?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联合腹腔干切除的扩大胰体尾切除术(Appleby手术)的优势及可行性?方法:对4例接受Appleby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4例患者均为原发胰体尾癌,3例腺癌,1例黏液性囊腺瘤,均未行血管重建?本组中2例有淋巴转移,1例侵犯左肾上腺,联合左肾上腺切除?4例均达到R0切除?4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3~6 h,无1例术中死亡,无严重并发症发生?4例均有轻微腹泻?胰瘘,经保守治疗后好转?1例出现胃排空障碍,经保守治疗后正常进食?术后3例有上腹部及腰背部疼痛患者症状好转或明显消失?术后部分患者出现转氨酶一过性升高,予以保肝治疗后好转?术后均未出现明显胆道异常?结论:联合腹腔干切除的扩大胰体尾切除术可以明显提高手术切除率,达到R0切除,且在技术上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48.
患者,男,61岁。因咳嗽、咳痰20天摄全胸片承前纵隔肿瘤入院。体检及实验室检查未发现异常。胸片及CT示右前上纵隔实质性肿块约5X5cm大小。B超示右胸腔1.4cm液性略区提示右胸腔少量胸腔积波。1996年12月全麻正中切口剖胸探查。术中见肿块侵及心包、右房面、上胶静脉外膜并与右肺呈浸润性生长,有少量血性心包积液。切除部分肺及部分周围正常组织,完整切除肿块。术后经过良好,术后患者未予放疗、化疗。病检示前纵隔恶性肿瘤。免疫组化染色肿瘤细胞神经元特异性烯酸化酶(NSE)阳性,S-100散在阳性。胳蛋白(DeS)、波形蛋白(Vim)…  相似文献   
49.
无功能胰岛细胞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无功能胰岛细胞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对1968年1月至2008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4例无功能胰岛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9例,女性35例,年龄7~70岁,平均40.1岁.临床表现:腹部包块15例(34.1%),上腹部及腰背部疼痛17例(38.6%),黄疸5例(11.4%),有上腹部饱胀、呕吐等消化道梗阻症状5例(11.4%),体检或行影像学检查发现胰腺占位性病变10例(22.7%).影像学检查:行CT检查33例(75.0%),B超检查16例(36.4%),逆行胰胆管造影检查6例(13.6%),磁共振成像检查2例(4.5%),上消化道钡餐10例(22.7%).手术方法:手术切除39例,切除率为88.6%.未行手术切除5例(11.4%).结果 并发症发生情况:胰瘘7例(15.9%),腹腔大出血4例(9.1%),胃肠吻合口梗阻1例(2.3%),胆瘘2例(4.5%),切口感染3例(6.8%).随访结果:1999年之前收治的患者随访8~60个月,手术死亡2例(4.5%),另有1例于术后15个月因脑血管意外死亡;1999年之后收治的患者随访6~108个月,除1例患者术后75个月不明原因死亡外,其余均健在.结论 无功能胰岛细胞瘤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多排螺旋增强CT是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外科手术是首选治疗手段,中段胰腺切除术已成为治疗胰腺头颈部无功能胰岛细胞瘤的又一选择.  相似文献   
50.
老年患者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体会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总结70岁以上壶腹周围癌患施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的经验,探讨老年患行PD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对1990年1月至2003年12月收治的234例壶腹周围癌患施行了胰十二指肠切除,70岁以上42例,其中80岁以上5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2.9%(18/42),包括腹腔内出血3例(7.1%),2例死亡;消化道出血5例(11.9%);胰瘘4例(8.3%),死亡2例(其中1例同时伴有腹腔内出血);肺部感染2例,胃潴留6例(14.3%);切口裂开及感染6例(14.3%)。术后生存时间:除15例术后生存不足18个月,3例失访,3例围手术期死亡外,其余21例平均生存17.3个月。10例胰腺癌患平均生存15.5个月,5例壶腹癌患平均生存25.4个月,胆管癌1例存活16个月,1例存活15个月,十二指肠癌1例存活7个月,另1例已存活43个月。有4例(1例胰腺癌、1例十二指肠癌和2例壶腹癌)患存活超过40个月。结论年龄不是PD的禁忌证,积极的围手术期处理和熟练的外科技术可使PD作为70岁以上壶腹周围癌患的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