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67篇
综合类   37篇
药学   6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神经周围浸润(perineural invasion,PNI)是胰腺癌的一种重要特征,其发生率高,机制复杂。研究显示,PNI作为一种特殊的胰腺癌转移侵袭途径,与胰腺癌不良预后和疼痛密切相关。本文对PNI在胰腺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32.
胰腺癌生物学行为不佳,早期诊断困难,5年总体生存率不足10%[1].根治性切除联合辅助治疗是唯一可能治愈胰腺癌的方式,但仅约20%患者确诊时可行根治性切除[2].血管侵犯是影响胰腺癌患者手术切除率及生存的重要原因.美国癌症学会数据显示,超过25%的胰腺癌在发现时即合并有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Portal vein/Su...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海德堡三角清扫在胰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20年3―7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30例行海德堡三角清扫胰腺癌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男12例,女18例;中位年龄为65岁,年龄范围为41~79岁。病人完成肿瘤可切除性评估和肝十二指肠韧带廓清后,显露肠系膜上动脉、腹腔干、...  相似文献   
34.
大鼠胰腺移植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大鼠胰腺移植模型。方法 采用经膀胱引流全胰腺十二指肠6主式,带腹腔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的腹主动脉段与受体腹主动脉端侧吻合,供体门静脉以体下腔静脉端侧吻合,胰腺外分泌经膀胱引流。结果 18只大鼠移植成功,早期胰腺血供良好。结论 此处模型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5.
目的:分析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IPMN)术后的进展模式及与进展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0年3月—2019年12月手术切除、术后病理证实为IPMN的153例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根据进展病灶部位,将患者的进展模式分为:胰腺切除部位原位病灶生长、胰腺其他部位病灶生长和远处转移。分析各进展模式的比例、进展时间及影响进展的危险因素。结果:153例IPMN患者,其中,男107例(70%),中位年龄66岁(29~87岁),分支胰管型IPMN(branch duct IPMN,BD?IPMN)59例(39%),主胰管型IPMN(main duct IPMN,MD?IPMN)或混合型IPMN(mixed type IPMN,MT?IPMN)94例(61%)。术后病理显示低级别不典型增生(low grade dysplasia,LGD)88例(58%),高级别不典型增生(high grade dysplasia,HGD)28例(18%),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癌(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carcinoma,IPMC)37例(24%)。共有14例(9%)患者术后出现进展,其中LGD 5例(36%),IPMC 9例(64%)。进展模式包括7例(50%)胰腺切除部位原位病灶生长、2例(14%)胰腺其他部位病灶生长、4例(29%)远处转移和1例(7%)胰腺切除部位原位病灶生长伴远处转移。12例(86%)患者的进展发生在术后5年内,而2例(14%)发生在术后5~10年。单因素分析提示术后病理是影响进展的危险因素(P < 0.001)。结论:虽然IPMN预后较好,但术后仍有较高的进展率,对IPMN患者术后进行规律及长期的随访十分必要。单因素分析提示术后病理是影响进展的危险因素。进展模式以胰腺切除部位的原位病灶生长为主,提示首次手术病灶切除不完全可能是进展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6.
目的:分析6例多发性内分泌肿瘤1型(MEN1)患者及其家系成员的临床特点,研究MEN1基因突变特征?方法:收集患者及家系成员的临床资料,提取6例患者及其各自家系成员(共13例)外周血DNA,对MEN1基因编码区9个外显子进行PCR扩增,产物直接测序?结果:家系1中2例患者和2例家系成员MEN1基因第10外显子存在杂合突变c.1378C>T,家系2中1例患者MEN1基因第2外显子存在杂合突变c.80C>G,家系3中先证者及其母亲MEN1基因第9外显子存在杂合突变c.1225T>C,其余人员均未发现突变?其中MEN1基因突变c.80C>G和c.1225T>C为新发现的突变类型,c.1378C>T为已知突变类型?结论:MEN1基因突变分析有助于MEN 1患者早期诊断及其亲属的筛查?本研究发现2种新的MEN1突变类型能增加研究者对于MEN1遗传学特征的认识?  相似文献   
37.
外科手术是胰腺癌病人获得长期生存的关键因素,切缘评估是重要的手术质量评价标准和预后影响因素。并非所有外科医师对胰腺癌手术切缘定义和标准都有清晰认识。环周切缘概念的引入和“1 mm”原则的应用,可以帮助临床医师更加准确地判断病人预后。随着对胰腺癌认识的进一步深入,更严谨、精准的胰腺癌手术切缘评估体系将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使病人得到更好的生存获益。笔者综合国内外研究进展,探讨胰腺癌的手术切缘定义和标准。  相似文献   
38.
目的:研究神经内分泌标记神经特异性的烯醇化酶(NSE)、嗜铬粒蛋白(CG)和突触素(SYN)在功能性胰岛细胞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链菌素亲生物蛋白-过氧化物酶法(S-P法)对21例功能性胰岛细胞瘤、3例胆管癌和癌旁组织石蜡标本进行了NSE、CG和SYN免疫组织化学研究.结果:21例功能性胰岛细胞瘤中NSE、CG和SYN的阳性表达分别有19、15和18例,阳性率分别为90%、72%和85%;3例胆管癌和癌旁组织表达呈阴性.21例功能性胰岛细胞瘤中,20例3种标记物至少有1种呈阳性表达.结论:NSE、CG和SYN是功能胰岛细胞瘤的较特异的肿瘤标记物,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检测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39.
胰性脑病的临床研究(附13例报告)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本组114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13例并发胰性脑病(PE),发生率为11.4%。其中早期PE(SAP发生后7日之内)8例,迟发PE(SAP发生7日以后)5例。3例行保守治疗,10例接受手术处理。1例存活,其余12例死亡。临床及实验研究表明,多种胰酶尤其是磷脂酶A2(PLA)在PE发病机理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0.
目的 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临床诊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0月至2008年12月间收治的10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0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11~39岁,平均24岁.中上腹部不适或疼痛为主要症状,4例体检触及腹部包块.B超、CT及MRI检查显示胰腺实性或囊实性占位.术前实验室检查无明显异常,肿瘤标记物正常.所有病例均接受手术治疗,胰腺头颈部肿块6例,胰体尾部肿块4例.手术方式:肿块切除3例,胰体尾切除3例(2例保留脾脏,1例联合脾脏、远端胃及部分结肠切除),节段性胰腺切除3例,胰十二指肠切除1例.术后2例发生胰瘘,经非手术治疗治愈,无其他外科并发症.切除的肿块长径约5.9 cm.平均随访时间19.2个月(8~42个月),所有患者均存活,无肿瘤复发转移迹象.结论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是临床少见的低度恶性胰腺肿瘤,手术切除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