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2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4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背景: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影响分化调控因子的研究认为,体外原代培养的间充质干细胞自然分化为肝细胞的比例较低,选择一种合适的诱导剂提高其分化为肝细胞的比例尤为必要。 目的:以肝细胞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及成纤维生长因子体外联合,验证其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肝细胞分化的可行性。 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观察,于2007-08在潍坊医学院实验中心完成。 材料:Sprague-Dawley大鼠40只,由潍坊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方法:采用贴壁法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取传至第3代细胞,设立2组:空白对照组加入含体积分数为10%胎牛血清的L-DMEM培养基;联合诱导组在此基础上,另加入10 µg/L成纤维生长因子、8 µg/L肝细胞生长因子、8 µg/L表皮生长因子。 主要观察指标:倒置显微镜观察诱导后细胞形态变化,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甲胎蛋白及白蛋白的表达,PAS检测糖原的表达,靛青绿摄入情况,酶学检测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的水平。 结果:联合诱导组细胞呈多角形、卵圆形或圆形细胞的特征性改变,空白对照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仍保持梭形或纺锤形。联合诱导组培养14 d可见白蛋白和甲胎蛋白免疫反应阳性细胞;诱导7 d时偶见PAS阳性细胞与靛青绿阳性细胞,随诱导时间延长,阳性细胞逐渐增多;诱导14 d时开始检测到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的合成,21 d达高峰,之后下降。上述各指标空白对照组细胞均呈阴性。 结论:成纤维生长因子、肝细胞生长因子与表皮生长因子体外联合应用,能够成功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肝样细胞的分化。  相似文献   
32.
目的:观察Cx26和Cx43在大鼠胚胎肝发育过程中的时空表达,以了解其在肝脏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方法:用E8d-E20d及P1d的SD大鼠,石蜡切片,免疫组化染色,光镜下观察Cx26和Cx43在大鼠发育E1d~P1d过程中的表达。结果:①Cx26在E15d开始表达,此时只有少数体积大、核大的肝细胞呈Cx26阳性反应,阳性反应产物见于肝细胞浆及细胞核。②E16d开始出现少量Cx26呈弱阳性的造血细胞,E17d和E18d反应阳性强度增加。至E20d时反应消失。③E14d开始出现Cx43呈弱阳性的肝实质细胞,E15d~P1d多数肝细胞浆呈Cx43强阳性,P1d少数肝细胞核呈Cx43阳性反应。④E18d~P1d肝内可见呈Cx43阳性的造血细胞。结论:①Cx26与肝细胞的生长分化关系不大。而与肝细胞的技能分化密切相关;Cx43与肝的结构发育和成熟分化相关;Cx26和Cx43均可能与肝内造血细胞与肝实质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有关。②胚胎肝组织中Cx26和Cx43呈不同表达状态,推测可能是由于胚胎肝细胞间、间质细胞间、肝细胞和间质细胞间以及胚胎肝细胞与造血细胞间装配的缝隙连接通讯通道结构有所不同所致。  相似文献   
33.
桥小脑角区面神经的显微解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解剖观察桥小脑角面神经的显微解剖 ,研究面神经在桥小脑角的空间定位。方法 采用经福尔马林固定、灌注蛛红明胶的成人尸头 2 2具 (共 4 4侧 ) ,在手术显微镜下解剖观察并测量有关数据。结果 ①桥小脑角区面神经运动根发出部位在展神经根外侧平均 8.92mm ;中间神经发出部位在展神经根外侧平均 10 .97mm。②面神经自脑干表面至内耳门平均长度 14 .4 0mm。③面神经自脑干发出部位至交汇角的距离平均为 4 0 .0 2mm ;至三叉神经脑干端平均为 5 .6 0mm。④面神经内耳门处至交汇角的距离平均为 31.5 6mm ;至三叉神经节平均为 11.0 3mm ;至弓状下窝平均为 7.18mm ;至岩静脉注入点平均为 7.6 6mm。⑤面神经与矢状面所成的夹角为6 2 .89° ;与冠状面所成的夹角为 18.5 1° ;与水平面所成的夹角为 35 .5 5°。结论 桥小脑角区面神经与周围结构解剖关系复杂 ,本研究对于桥小脑角区的显微外科手术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4.
乙状窦后进路手术是在乙状窦后方及横窦下方区的开颅手术,主要用于探查及处理脑桥小脑三角部的病变,是耳神经外科领域中十分重要而有用的手术途径;乙状窦后内耳道进路手术是在乙状窦后进路的基础上进一步去除内耳道后壁,开放内耳道,暴露前庭神经各支及耳蜗神经。这两种手术主要应用于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面肌痉挛和脑桥小脑三角占位性病变的治疗。现报道相关的神经外科手术及术后并发症如下。1相关的神经外科手术1.1三叉神经感觉根部分切断术及显微血管减压术1.1.1三叉神经感觉根部分切断术三叉神经在出桥脑0.5cm处感觉根的痛、触觉纤…  相似文献   
35.
目的 通过检测Beclin1、LC3和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并结合各相关临床病理指标,从而探讨Beclin1、LC3和mTOR的表达水平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56例肝癌组织和40例正常肝脏组织中Beclin1、LC3和mTOR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二者与肝癌各相关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Beclin1、LC3和mTOR蛋白在肝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70%和50%,均明显高于正常肝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25%、30%、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eclin1与LC3在肝癌中表达呈正相关(r=0.643,P<0.01),与mTOR表达之间无明显相关性(r=-0.167,P>0.05).LC3与mTOR表达呈负相关(r=-0.386,P<0.01).Beclin1、LC3和mTOR的表达均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HBSAg、AFP值等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但与病理学分级和有无胆管癌栓有关(P<0.05).结论 Beclin1、LC3和mTOR的异常高表达可能与肝癌的发生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36.
成年男性尸头,右侧桥小脑角。小脑下前动脉自基底动脉下1/3段发出,经展神经起始段背侧上行至三叉神经根腹侧形成一个垂直位(在矢状面内)的桥袢(与三叉神经根无接触);继而从桥袢的返行段发出小脑下前动脉侧支,此侧支发出后不久,即从侧支上发出面神经运动根滋养动脉经面神经运动根的前下面进入运动根的内1/3段;然后此侧支形成一凸向上的桥  相似文献   
37.
本研究观察VEGFA和VEGFC及其受体和angiopoietin-1/angiopoietin-2及其受体在发育第3—12周人胚胎肝的表达。在征得意外流产孕妇同意并签字后,收集其意外流产受精龄为第3—12周的人胚胎,4%多聚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切片,HE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光镜观察。结果表明:在发育第4周,肝由少量肝索组成,肝内未见造血细胞和血细胞。肝内大、圆、有核的原始血细胞于发育第5周开始出现,并强表达VEGFA、flt-4和Tie-2,其数量在发育第7周达高峰。第11—12周,阳性细胞数量减少。这类细胞仅于发育第6周时短暂表达Flk-1。第7—12周,肝细胞表达VEGFC和flt-1,阳性反应产物积聚在细胞质中。发育第5周到第12周胚胎肝血管内,有angiopoie—tin-1和angiopoietin-2阳性反应的细胞存在,细胞形态同上述VEGFA、fkt-4和Tie-2阳性细胞。angiopoietin-1和angiopoietin-2阳性反应较弱,Tie-2的免疫反应强。发育各期,肝细胞也弱表达angiopoietin-1和angiopoiefin-2和Tie-2。发育各期血管内皮细胞为上述各种因子和受体阴性反应。结论:发育第7周之前和第7周之后,VEGF家族及其受体在肝内造血灶的细胞表达模式不同。胎肝造血与肝细胞的发育可能相关。  相似文献   
38.
目的:研究Wnt信号传导通路的关键因子β-catenin和COX-2在肝癌细胞株HepG2及其克隆形成细胞中的表达,探讨Wnt信号传导通路在不同增殖能力细胞中表达的异质性.方法:以HepG2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筛选克隆形成细胞,应用RTPCR、免疫化学和Western blot等技术,检测Wnt信号传...  相似文献   
39.
目的 探讨N-乙酰-L-色氨酸(L-NAT)对新生鼠脑缺血/缺氧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出生第7天的沙土鼠9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缺血/缺氧组和L-NAT组.制备脑缺血/缺氧损伤模型,L-NAT组在造模前30min腹腔注射L-NAT(5mg/kg).用Fluoro-Jade B(FJB)染色法观察细胞的死亡情况;用免疫荧光染色、Western blotting观察活化的Caspase-3和Caspase-9在各组的表达.结果 L-NAT可使缺血/缺氧损伤后FJB阳性细胞数量减少,并抑制缺血/缺氧后Caspase-3和Caspase-9的活化.结论 L-NAT对新生鼠脑缺血/缺氧损伤动物模型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0.
目的 比较上位棘突定位法和传统定位法行椎旁胸神经阻滞的疗效,评价上位棘突定位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行椎旁胸神经阻滞患者65例,根据穿刺方法 不同分为两组:试验组(上位棘突定位法,28例141支胸神经)和对照组(传统棘旁经横突定位法,37例138支胸神经),对两组患者的疗效及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有效率为91.5%(129/141)、血管损伤率为2.8%(4/141)、胸膜损伤率为0,对照组分别为83.3%(115/138)、8.7%(12/138)和4.3%(6/138),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上位棘突定位法行椎旁胸神经阻滞穿刺定位准确、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