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声学定量技术评价原发性高血压左心房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应用声学定量(acoustic quantification,AQ)技术评价高血压患者不同左心室构型左心房功能变化.方法 选择正常对照组29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16例,按照Ganau分型法分为4组,即左心室正常构型组(LN,25例),向心重构组(CR,38例),向心肥厚组(CH,33例),离心肥厚组(EH,20例).利用AQ技术测量并计算(1)贮存功能指标左房贮存容积(LARV)、左房总排空分数(LATEF)、左心房峰值充盈率(PFR);(2)管道功能指标左房快速排空容量(LREV)、左房快速排空分数(LREF)、峰值快速排空率(PRER); (3)助力泵功能指标左房主动收缩排空容积(LAEV)、左心房射血分数(LAEF)、峰值心房排空率(PAER)等指标.结果 (1)贮存功能指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CH组与EH组的PFR明显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05);与CH组相比,EH组的LATEF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ARV有增加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管道功能指标比较与正常对照组相比,EH组的LREF明显降低(P<0.001),与LN组、CR组及CH组相比,EH组的LREF仍降低(P<0.01);LREV有降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助力泵指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高血压各组LAEV、PAER明显增大(P<0.01~0.001),CR组、CH组LAEF增大(P<0.05);与CR、CH组比较,EH组LAEF减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房贮存功能及助力泵功能增加,以CR组及CH组明显,但EH组减低;管道功能减低,以EH组明显.AQ技术为左心房功能的评价提供了无创性新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MMP-9)及其特异性抑制因子(TIMP-1)表达的改变与不同左室构型及左室功能的关系。方法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5例,正常健康查体者12例,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将高血压患者分为正常构型、向心型重构、向心性肥厚、离心性肥厚4组。测定各组左室内径及容积、射血分数(EF),二尖瓣环舒张期峰值速度Ve’、Va’等超声指标。采集实验组和对照组外周血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ESA)法测量血清MMP-1、MMP-9、TIMP-1含量。结果MMP-1在向心性重构组的含量明显增高。离心性肥厚患者MMP-9的含量明显低于其它各组。TIMP—1含量在离心性肥厚组明显增高。TIMP-1与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Ve’)、左室射血分数(EF)呈明显负相关(P〈0.05),与左室舒张期、收缩期容积呈现明显正相关(P〈0.05)。结论不同的MMP及TIMP水平的高低可能影响高血压不同构型的形成;TIMP-1的升高和左室扩大以及左室收缩、舒张功能相关,是高血压不良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三维斑点追踪技术(3D-STI)在评价左心室心肌应变中的应用价值与优势。方法采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2D-STI)、3D-STI对30名健康青年志愿者进行心肌斑点追踪分析,比较两种方法获得的左心室心肌所有节段纵向、径向和圆周收缩期峰值应变值的大小、耗时及左心室不同水平收缩期峰值应变值的差异。结果使用3D-STI存储图像时间为(309.3±23.4)s,脱机分析时间为(305.5±11.2)s,使用2D-STI存储图像时间为(490.6±14.4)s,脱机分析时间为(1261.4±39.9)s,3D-STI耗时明显短于2D-STI,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81、69.94,P均<0.01)。3D-STI所测左心室整体收缩期径向应变峰值为(48.59±7.68)%,2D-STI所测左心室整体收缩期径向应变峰值为(33.25±7.27)%,3D-STI测值较2D-STI大,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16,P<0.01);3D-STI所测左心室整体收缩期纵向及圆周应变峰值分别为(-17.66±3.14)%、(-17.13±2.29)%,2D-STI所测左心室整体收缩期纵向及圆周应变峰值分别为(-21.35±2.46)%、(-21.97±3.84)%,3D-STI测值较2D-STI小,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33、5.99,P均<0.01)。3D-STI示左心室径向、纵向及圆周收缩期峰值应变均在左心室中间部呈最大趋势,径向收缩期峰值应变在心尖部最小,圆周及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则在基底部最小;2D-STI示左心室纵向、圆周收缩期峰值应变由基底部至心尖部有依次增大的趋势,径向收缩期峰值应变则与3D-STI规律相同。两种方法在两测试者间及同一测试者前后均值与差值于Bland-Altman图上呈一致性的变化趋势,具有较好的可重复性。结论3D-STI是一种方便、快速及可重复性较好的评价左心室心肌应变的新方法,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定量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QTV I)对左室壁心肌梗死患者左室局部心肌各时期纵向运动特点的评价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QTV I评价30例心肌梗死患者(M I组)和30例无任何心脏疾病者(对照组)的左室心肌局部运动:获得纵向上不同室壁、不同节段的组织多普勒速度-时间曲线,测量等容收缩期(1VC)、收缩期(S)、等容舒张期(1VR)、舒张早期(E)、舒张晚期(A)的峰值速度。结果心肌梗塞组纵向上心肌各节段收缩期运动峰值速度较正常人减低,在梗塞节段更明显,甚至出现速度反转;等容收缩期峰值速度明显减低,或出现异常负向波;等容舒张期出现大量异常正向波,舒张早期出现双峰波,峰值速度减低,舒张晚期峰值速度增高,V e/V a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肾上腺巨大小细胞癌的诊断方法,提高对肾上腺小细胞癌的认识和处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一例双侧肾上腺巨大小细胞癌,查阅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患者放弃进一步治疗,随访3月,死于恶液质.结论:肾上腺小细胞癌恶性程度高,预后差.若情况允许,一般采取手术治疗.放化疗的经验需要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7.
患者女,1岁。心前区闻及连续性杂音。彩超检查:心房正位,心室右袢,左侧冠状动脉主干内径及旋支增宽,内径分别为5.4mm及2.9mm(图1),沿旋支走行探查可见增宽的旋支及其分支走行向右后方汇入右房,彩色血流显像其内呈现花色血流(图2),血流速度增快,旋支内血流速度 Vp:1.5m/s ,汇入口位于房间隔右上份,瘘口处内径约2.6mm (图3),瘘口处可探及左向右连续分流血流频谱(图4),分流速度Vp:4.5m/s ,右冠状动脉未见增宽,左前降支未见明显增宽。超声提示:先天性左冠状动脉-右房瘘,左向右分流。手术证实确诊。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输尿管内支架管移位的原因、处理以及预防措施。方法对2005~2011年某科17例发生输尿管内支架移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例上移的内支架14例用输尿管镜取出,另1例开放取出。2例下移的支架管在膀胱镜下取出后并重新放置,所有患者术后随访无远期并发症发生。结论术前选择合适的双J管、术中仔细操作等可有效预防双J管移位,输尿管镜下取双J管是处理内支架上移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0.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发育不良是一种右室心肌被纤维脂肪组织进行性替代的心脏病。本病例为青年女性,因反复心悸7 d,加重伴腹泻1 d入院。入院时辅助检查提示:室性心律失常伴心肌损伤指标增高,考虑为急性重症心肌炎。随后的诊治发现,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律,可见Epsilon波,心脏影像学检查提示右心增大,右心室内低密度脂肪影,而左心形态功能正常。出院时诊断为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该病例提示对右心增大、心肌受损合并室速的病人应进行多病因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