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21.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患者特异的血清低分子量蛋白质指纹图谱。方法应用表面加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技术,选用H4蛋白质芯片,优化技术参数,对16例正常人,27例2型糖尿病不伴DR患者及21例2型糖尿病伴DR患者的血清标本进行检测,应用Biomarker Wizard软件筛选DR患者血清中差异表达蛋白质。结果H4芯片在激光强度210,灵敏度为9的条件下可获得较理想的图谱。在m/z2000至20000范围内共出现31个蛋白质/多肽峰;其中有5个差异表达蛋白质或多肽,m/z为7440,7639,7839,8147和8925(P〈0.05)。结论SELDVTOF-MS蛋白质芯片技术是一种快速、简便和高通量分析方法,能直接筛选出DR患者血清中的潜在标记物。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线粒体DNA5178A/C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的相关性。方法:将672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无明显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DR,n=518)、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n=145)和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n=9例)3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PCR—RFLP)技术检测线粒体DNA5178C/A多态性。评价该多态性与DR的相关性。结果:Mt5178C/A多态性在NDR、NPDR和PDR3组间基因型分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线粒体DNA5178A/C多态性与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无关。 相似文献
23.
上海市中心城区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成人2型糖尿病者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并分析与代谢综合征(MS)各组分的相关情况。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选中上海市中心城区30岁以上已诊断为2型糖尿病者共1039例,进行全面检查,根据资料完整性共1008例进行分析。结果:(1)高尿酸血症组年龄、体重指数、腰围、甘油三酯、收缩压及舒张压等均高于非高尿酸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低于非高尿酸组;(2)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为10.0%,其中男性11.1%,女性9.4%;女性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r=0.103,P=0.001);(3)高尿酸血症组MS比例明显高于非高尿酸组(63.4%vs.49.8%,x^2=6.660,P=0.012);(4)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肥胖及低HDL为高尿酸血症的危险因素。结论:上海市中心城区成人2型糖尿病者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为10.0%,高尿酸血症与代谢综合征及其组分相关。 相似文献
24.
目的:研究在正畸固定矫治中应用护理干预对预防牙龈发炎的临床价值。方法:抽选于2016年2月-2019年11月期间我院口腔科共收治接受正颌后正畸固定矫治患者1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对照组(n=75)接受传统护理干预,研究组(n=75)接受对症综合护理干预。评价及对比两组矫治3个月、6个月的牙龈发炎情况与患者对护理质量满意率。结果:经矫治3个月,两组的牙龈发炎率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0.05);矫治6个月,研究组的牙龈发炎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护理质量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正畸固定矫治中应用对症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牙龈发炎,进而避免出现牙周牙体疾病对正畸固定矫治进程造成影响,且取得更多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5.
目的 探讨老年与非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肾脏损害的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对住院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调查的临床资料,筛选出符合要求T2DM患者共1351例,根据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AER)水平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AER<30 mg/24 h)、微量白蛋白尿组(30≤AER<300 ms/24 h)和大量白蛋白尿组(AER≥300 ms/24 h);采用改良的MDRD公式计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对老年(≥60岁)与非老年T2DM患者的肾脏损害特点,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T2DM正常白蛋白尿组和微量白蛋白尿组伴eGFR下降的比例在老年组明显高于非老年组(26.7%比15.8%,P<0.01;30.5%比21.3%,P<0.05);(2)正常白蛋白尿伴eGFR下降的T2DM患者中,老年患者糖尿病平均病程(7.7年比3.8年)、收缩压[(146±24)mm Hg比(134±23)mm Hg]、舒张压[(84±13)mm Hg比(80±11)mm Hg]、合并高血压(37.8%比21.1%)、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34.1%比23.9%)、发生心、脑血管病变(31.6%比11.3%及24.4%比9.9%)均明显高于非老年(P<0.05或0.01);(3)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病程(OR=1.046,P=0.013)和收缩压(OR=1.014,P=0.002)是影响老年T2DM正常白蛋白尿组eGFR下降的主要危险因素;收缩压(OR=1.042,P=0.000)和餐后2 h血糖(OR=1.048,P=0.002)则是影响非老年T2DM正常白蛋白尿组eGFR下降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老年T2DM患者较非老年T2DM患者更易出现以eGFR下降为早期表现的肾脏损害;收缩压是老年和非老年T2DM患者正常白蛋白尿期eGFR下降的主要危险因素,控制血压可能延缓肾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26.
目的分析血清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与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外周动脉病变(PAD)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血管多普勒诊断仪测定233例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的踝肱指数(ABI)。并将ABI〈0.9者列为PAD组。ABII〉0.9为非PAD组;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血脂(包括non—HDL,C)、C肽、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和估算肾小球滤过率差异,并探讨与PAD有关的主要危险因素。结果PAD组53例(22.7%);PAD组LDL—c与non—HDL—C水平均明显高于非PAD组(均P〈0.05或0.01);在TG≤2.26mmol/L和〉2.26mmol/L时,PAD组的non—HDL—c水平均高于非PAD组(均P〈0.05或O.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病程、non—HDL—c为2型糖尿病患者出现PAD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non—HDL—c是2型糖尿病伴发PAD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应成为2型糖尿病患者调脂治疗的重要靶点。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70-2(+1538A/G)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肾病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检测261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糖尿病肾病组130例,糖尿病非肾病组131例)和129例健康对照组的热休克蛋白70-2(+1538A/G)基因多态性。结果糖尿病肾病组、糖尿病非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间热休克蛋白70-2(+1538A/G)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与AG基因型组相比,GG基因型组舒张压水平较低,而HDL-C较高(均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显示GG基因型是舒张压增高的保护因素,OR值为0.331(95%CI 0.111~0.983, P<0.05)。结论 HSP70-2(+1538A/G)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肾病的易感性无相关关系,但GG基因型是2型糖尿病患者舒张压增高的保护因素,同时还可能影响HDL-C水平。 相似文献
28.
目的观察链佐星(链脲菌素,STZ)、细胞因子及游离脂肪酸致β细胞凋亡情况及不同浓度STZ对β细胞破坏的形态改变。方法(1)体外培养小鼠-βTC3细胞株,分别以合适浓度的STZ,棕榈酸及细胞因子(IL-1β,TNF-α,IFN-γ)处理24h。以Annexin V/FITC和PI双染后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3组处理细胞的凋亡率。(2)用不同浓度的STZ作用该细胞株6h,镜下观察并比较细胞形态变化。结果(1)STZ,棕榈酸及细胞因子处理-βTC3细胞后早期凋亡率较对照组(7.53±2.43)%明显增加,分别为(16.51±4.51)%(P=0.029)、(20.87±5.01)%(P=0.009)和(16.63±6.11)%(P=0.009)。(2)β-TC3细胞在不同浓度STZ作用6h后,随着剂量的增加,细胞形态逐渐发生改变,主要有细胞突起变钝乃至消失,细胞萎缩、变圆,胞浆内颗粒增多,核浓缩等表现。结论STZ、细胞因子及游离脂肪酸均可导致β细胞凋亡明显增加而在不同机制导致的β细胞损伤中起关键作用。STZ诱导的β细胞凋亡速度与其作用浓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线粒体DNA 5178A/C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肾病(DN)的相关性。方法将1039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无糖尿病肾病(DN-0)组和糖尿病肾病(DN)组,后者进一步分为微量蛋白尿(DN-1)组和大量蛋白尿(DN-2)组,进行病例对照研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PCR-RFLP)技术检测线粒体DNA5178A/C多态。结果(1)2型糖尿病者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R)与5178A/C多态无相关。(2)DN-0,DN-1及DN-2这3组间基因型频率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线粒体DNA 5178A/C多态性与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ACR水平无相关,与糖尿病肾病无相关。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Ⅰ型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ngiotensin ⅡtypeⅠreceptor,AGTR1) A1166C 多态性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
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研究AGTR1多态性在正常对照组(157例)、2型糖尿病非肾病组(141例,糖尿病病程≥10年)、2型糖尿病肾病组(152例)中的基因频率分布。
结果:2型糖尿病肾病组AGTR1 C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2型糖尿病非肾病组(P<0.05),正常对照组与2型糖尿病非肾病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AGTR1 A1166C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肾病相关,即C等位基因携带可能增加糖尿病肾病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