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18篇
外科学   51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评估和比较标准通道经皮肾镜术(PCN)和微通道经皮肾镜术(MPCN)对猪孤立肾皮质的损伤。方法对12只雌性猪行左肾切除术,建立孤立肾模型,然后随机分为PCN组和MPCN组,2周后在B超引导下行经皮肾穿刺造瘘术。PCN组用Amplatz筋膜扩张器扩张到24F,MPCN组扩张到16F。两组分别于术前、术后测定尿素氮、肌酐、尿钾、尿钠、尿氯、血清中总二氧化碳(ECO2)含量,并进行比较。4周后处死动物,将肾摘除,肉眼和显微镜下观察其组织学差异。切除造瘘道周围瘢痕组织,行Massion染色,用数字图像分析技术测量瘢痕面积,并计算造瘘道瘢痕体积和肾皮质的体积,比较两组瘢痕体积及该瘢痕体积占肾皮质体积的百分率。结果猪孤立肾肾穿刺造瘘模型建立成功。两组组内术前和术后尿素氮、肌酐、尿钾、尿钠、尿氯、血清ECO2含量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t=0.277~1.718,P〉0.05)。两组间肾肉眼和组织学观察无明显差异。PCN组和MPCN组的造瘘道的瘢痕体积及其占整个肾皮质体积的百分比比较,差异无显著性(t=1.391、1.798,P〉0.05)。结论PCN和MPCN对肾脏功能的影响和肾皮质的损伤都很小。MPCN在减少孤立肾肾皮质的损伤方面较PCN并无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22.
材料和方法基本材料和方法同研究(一),各项实验不同之处在结果栏中注明。实验结果一、四种不同的冷平衡方法对精子存活率的影响实验用11份精液标本,保护剂配方同研究(一)所述。安瓿法冻贮。每份精液液化后等分为四份,按保护剂添加方法不同,实验分为四组,甲组:对照组,实验方法同研究(一)。乙组:于甲组添加保护剂的同时,先将液化的精液分装入安瓿内1ml,用1ml 注射器取等量保护剂,连同精液安瓿同时放  相似文献   
23.
PSA和PCNA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①目的 探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PSA)和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在前列腺癌及前列腺增生症中的表达特征。②方法 收集不同分级的前列腺癌组织 4 4例 ,前列腺增生组织 2 0例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染色 ,观察PSA和PCNA的表达。③结果 PSA在前列腺增生组织中表达较高 (16 / 2 0 ) ,在前列腺癌组织中则表达较低 (2 3/4 4 ) ,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H =7.5 35 ,P <0 .0 5 ) ;随Gleason评分及临床分期增加 ,前列腺癌PSA表达下调 (H =7.0 31、7.396 ,P <0 .0 5 ) ;PSA表达与血清PSA水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H =0 .6 5 3,P >0 .0 5 )。PCNA在前列腺癌组织中表达较前列腺增生组织增加 ,差异有显著性 (H =7.892 ,P <0 .0 5 ) ;PCNA的表达随Gleason评分增加而增加 (H =6 .5 0 2 ,P <0 .0 5 ) ;不同临床分期前列腺癌的PCNA表达差异无显著意义 (H =2 .345 ,P >0 .0 5 )。④结论 PSA和PCNA的表达与前列腺癌发生、发展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24.
膀胱肿瘤的早期、无创诊断技术是近年研究的热门课题,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和预后均有重要意义。现综述膀胱肿瘤的无创诊断方法及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并与传统的尿脱落细胞学检查等现有的膀胱肿瘤无创诊断方法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25.
膀胱憩室癌临床分析(附五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膀胱憩室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和诊治方法。 方法 膀胱憩室癌 5例。男 4例 ,女 1例 ;平均年龄 73岁。术前膀胱镜下活检确诊 3例 ,术中冰冻切片确诊 2例。其中移行细胞癌2例 ,行膀胱部分切除术 ;鳞状细胞癌、腺癌和混合性癌 (鳞状细胞癌和移行细胞癌 )各 1例 ,均行根治性膀胱全切加回肠膀胱术。术后辅以化疗 3例 ,化疗加放疗 1例。 结果  5例随访 6~ 72个月 ,平均 2 3个月。 2例移行细胞癌分别于术后 6、8个月局部复发 ,行根治性膀胱全切加回肠膀胱术 ,术后 1例死于肿瘤转移 ,1例随访 6年无瘤存活。鳞癌者术后 14个月死于多器官转移。腺癌者术后 11个月死于心肌梗死。混合性癌者目前术后 6个月无瘤存活。 结论 膀胱憩室癌的诊断以膀胱镜和影像学检查为主 ,治疗应采取外科手术特别是根治性膀胱全切术 ,必要时辅以放、化疗。  相似文献   
26.
树突状细胞(DC)是一类具有典型树突状形态、膜表面高表达MHC-Ⅱ类分子、能移行至淋巴器官和刺激初始型T细胞增殖活化的细胞.本文就DC的分类、生物学作用及其机理、肾细胞癌患者DC的变化、肾细胞癌的DC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7.
女性原发性尿道黑色素瘤(primary malignant melanoma of the female urethra,PMMFU)极为少见,约占黑色素瘤的0.2%~1.0%.现就我们收治的1例患者报道如下,并结合文献资料进行讨论.患者,女,76岁,因尿道出血1个月入院,无尿频、尿急、尿痛、肉眼血尿及排尿不畅,无寒颤、发热等.体检发现尿道外口6点处一黑褐色肿物,约3.0 cm×4.0 cm,质地脆,易出血.肿块周围小阴唇处见数处卫星灶,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无肿大,局部活检病理示肿物为黑色素瘤.肿瘤周围散布多个黑痣,细胞生长活跃(见图1、2).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全尿道、阴道部分前壁切除术,耻骨上膀胱造瘘术.术后病理示黑色素瘤,切缘阴性.免疫组化显示S100,HMB45,Vimentin,Melan-A,CK,PCNA 呈阳性.瘤细胞形态谱广,异形性明显.典型者核异型、嗜酸性大核仁、核内包含体丰富,核分裂象、胞浆内粉状黑色素.周围的黑痣病灶病理结果均为痣,细胞生长活跃.  相似文献   
28.
目的:研究T24膀胱癌细胞中Toll样受体4(Toll like receptor-4,TLR4)信号通路活化对B7-H1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参与膀胱癌免疫逃逸的可能机制。方法:培养膀胱肿瘤T24细胞系,以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模拟TLR4在体内的激活过程,分别用1μg/mL的LPS刺激T24细胞0、2、4、6、8和12h,流式细胞技术检测T24细胞表面TLR4的表达,RT-PCR技术检测T24细胞中B7-H1mRNA的表达,蛋白质印迹法检测T24细胞中B7-H1蛋白的表达。结果:流式细胞学检测结果显示,以1μg/mL的LPS刺激不同时间T24细胞TLR4表达的阳性率,0h为(3.34±0.86)%,2h为(6.71±1.38)%,4h为(9.71±1.24)%,6h为(11.57±0.91)%,8h为(25.24±5.32)%,12h为(21.67±1.81)%,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83.049,P<0.05。RT-PCR检测结果显示,LPS刺激0h时B7-H1mRNA的相对表达量为0.86±0.06,2h为1.30±0.11,4h为1.67±0.20,6h为1.99±0.10,8h为2.57±0.23,12h为1.51±0.04,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84.719,P<0.05。蛋白质印迹检测结果显示,LPS刺激0h时B7-H1蛋白质相对表达量为0.66±0.08,2h为0.65±0.10,4h为0.87±0.11,6h为1.07±0.23,8h为1.45±0.19,12h为1.13±0.06,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95.258,P<0.05。TLR4表达分别与B7-H1mRNA(r1=0.753)及蛋白(r2=0.836)表达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通过LPS激活TLR4信号通路可以上调B7-H1mRNA及蛋白的表达,而这有可能是TLR4信号通路参与膀胱癌免疫逃逸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9.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