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6篇
临床医学   29篇
内科学   24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57篇
预防医学   24篇
药学   35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目的分析研究腹痛患者的中医治疗体会。方法对我院2015年8月—2016年11月收治的64例腹痛患者进行研究,根据中医辨证分型进行辨证治疗,64例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主要为寒邪内阻型、饮食停滞型、湿热壅滞型等,观察中医辨证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本次研究64例患者经过中医辨证施治后,52例患者治愈,治愈率为81.25%,12例患者有效,有效率为18.75%,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结论对于腹痛患者实施中医辨证治疗,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腹痛症状,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2.
目的:建立多重PCR方法扩增α/β TCR全长序列,分析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病变局部T淋巴细胞α/β TCR基因重排特点及CDR3谱型.方法:分离结核患者肺泡灌洗液中的淋巴细胞,提取RNA后用SMART方法逆转录,运用根据现有文献设计的α和β TCR扩增引物,进行多重PCR扩增以获得其全长序列,构建重组质粒并测序,利用DNAstar及网上TCR资源分析序列.结果:3例患者共获得24个α链序列,13个β链序列.α链以AV1S2(54%)、AV12S3(41%)、AV12S2(5%)为主;β链以BV2(38%)、BV29S1(46%)、BV14(3%)、BV4S2(3%)为主.同一病例及不同病例之间CDR3区呈现多样性,但是标本1、标本3各有一条β链的CDR3氨基酸序列相同:SVGTGTLHQETQY;标本2和标本3的各有2条α链CDR3序列相同:AVRDWAGNMLT;标本2的一个α链和标本3的一个α链的CDR3均有:AV…DNN…RLM序列.结论:建立了TCRα和β链全长序列的多重PCR扩增方法.结核患者病变局部克隆性增殖的TCR α和β链谱型呈限制性取用,克隆增生的T淋巴细胞来自不同的亚群,但是相同的CDR3序列对于识别MTB多肽可能具有特异性.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颅脑合并视神经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颅脑合并视神经损伤1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前明确诊断视神经损伤3例,术后恢复良好;1例术中探查发现视神经孔线性骨折,行减压手术,恢复良好;其余7例未采取任何干预措施,效果较差。结论前颅窝损伤患者在术前要高度重视视神经的相关检查;术中应积极探查视神经管和视神经损伤情况,在治疗颅脑损伤的同时,积极进行视神经减压是防止患者术后视力下降或视力丧失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4.
目的研究颅内肿瘤术中血糖波动水平与术后血清炎症因子对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入选颅内肿瘤择期手术患者97例,根据术中血糖波动水平分为:血糖波动<1 mmol/L的A组(32例),血糖波动≥1.0 mmol/L且≤2.0 mmol/L的B组(35例),血糖波动>2.0 mmol/L的C组(30例)。分别测量患者术前1 d空腹血糖(G1)、麻醉5min血糖(G2)、术中每隔20 min测量一次血糖记录最高值(G3)和最低值(G4)、术后5 min血糖(G5)、术后1 h血糖(G6)、术后2 h血糖(G7)。分别于术前1 d和术后当天(0 d)、1 d、3 d、5 d、7 d检测血清TNT-α、IL-6和CRP水平;记录所有患者术后房颤、心肌缺血、高低血糖患者数量,以及死亡情况。结果血糖水平与同组G1相比,B、C组G3~G7均显著升高(P<0.05),B组G3~G7和C组G3、G5均显著高于同期A组水平(P<0.05)。与术前1 d比较,术后0、1、3、5、7 d 3组患者血清TNF-α、IL-6、CRP水平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与A组比较,术后0、1、3、5、7 d患者血清TNF-α、IL-6、CRP水平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B组比较,术后0、1,3,5 d血清TNF-α、IL-6、CRP水平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均无死亡情况发生。术后7 d,B组和C组房颤、心肌缺血、高血糖、低血糖情况均显著高于A组(P<0.05)。与B组相比,C组高血糖发生情况显著增高(P<0.05)。结论术中血糖波动水平越小,患者预后越好。术后炎症因子水平与患者短期预后相关,浓度越高,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105.
目的:通过对美托洛尔62例临床不良反应病例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针对2001年9月至2007年11月62例我院住院患者因使用美托洛尔而出现不良反应,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美托洛尔的不良反应与其阻断β受体有关。其中以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最为常见,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和变态反应次之,所占比例分别为48.39%(30/62)、12.90%(8/62)、12.90%(8/62)。结论:美托洛尔作为新一代高选择性的β受体阻滞剂,疗效显著,但其伴随的不良反应日益突出,需要医师和药师密切关注,合理用药,减少和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肺动脉高压患者心脏术后监护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2012年8月我院心脏外科收治的78例先天性心脏病伴有肺动脉高压患者临床资料,对78例患者术后肺动脉、呼吸道及血流动力学等进行持续监测,对异常情况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随访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2年,痊愈57例(73.1%),改善11例(14.1%),死亡7例(8.9%),17例(21.8%)出现并发症,其中心律失常7例,低心排血量5例,肺炎3例,急性肾衰竭1例,肺不张1例。结论:对先天性心脏病伴有肺动脉高压患者在心脏术后加强肺高压、呼吸道监护,采取引流管引流、NO吸入及应用选择性扩张肺血管药物等治疗,可一定程度上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07.
目的:在自然界内对中华按蚊进行定量研究。方法:采用定量研究的方法和自制的工具。结果:求出各项参数值如下:孵化率为69.5294%,雌蚊和雄蚊存活率分别为54.03%和6.17%,发育历期为13.7417 d,雌蚊和雄蚊预期寿命分别为2.1430 d和0.7147 d。结论:自然界内中华按蚊具有极大的传疟能力。  相似文献   
108.
鼻内窥镜下微波热凝筛前神经治疗变应性鼻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变应性鼻炎发病率高,治愈较难,我科近年来应用鼻内镜下微波热凝筛前神经治疗变应性鼻炎,治愈率明显提高。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02年3月—2006年7月收治的变应性鼻炎177例。均符合变应性鼻炎诊断标准及疗效评定标准[1],且应用过抗组胺药和激素类药物等治疗,但疗效不明显。177例中,男97例,女80例;年龄12~71岁,中位年龄33.6岁;病程1~32年。患者双侧鼻炎病变范围及程度基本一致,排除需行鼻中隔手术者。1.2治疗方法患者取半卧或平卧,行黏膜表面麻醉,采用南京启亚微波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MTC-4型多功能微波治疗仪,输出功率30~40W,在鼻内镜直视下,将微波针形天线置于一侧鼻丘及与其相对应的鼻中隔黏膜表面各分点热凝3~5处,热凝范围约1.0cm×1.0cm,鼻丘时间4s,鼻中隔2s,凝固至增生肥厚的黏膜变白,一侧完成后再作对侧。治疗后鼻腔滴1%麻黄素及0.25%氯霉素液1周,术后口服抗生素5d,不用激素和抗组胺药,术后1周及1个月后复诊,用1%麻黄素收缩鼻黏膜,清理假膜,以防粘连,并观察鼻黏膜颜色,于治疗后6个月、1年进行随访复查。复查内容包括鼻部过敏性症状改善情况及鼻腔有无水肿、分...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探讨简易腹腔灌洗联合早期血液滤过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腹腔穿刺针穿刺入腹腔,连接三通管,滴入生理盐水1000 ml,然后排出,如此反复3次.之后滴入利多卡因、地塞米松及抗生素,每日一次,直至灌洗液由血性变清亮.同时行床旁血液滤过.结果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61例SAP患者分为腹腔灌洗+血液滤过组(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腹痛缓解、腹胀缓解、恶心呕吐消失及腹膜刺激征消失天数分别为(1.5±0.3)d、(2.7±0.3)d、(1.9±0.3)d、(1.5±0.2)d,住院天数为(11.0±2.0)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3.9±0.3)d、(4.5±0.6)d、(3.7±0.2)d、(5.3±0.4)d、(18.0±2.5)d(P值均<0.05).治疗组治疗后1 d起,血ALT及AST浓度较对照组显著下降;3 d起血、尿淀粉酶及TNF-α、IL-6、IL-8含量较对照组显著下降,血HCO3-、IL-10含量显著增高(P<0.05或<0.01);5 d起血尿素氮、肌酐含量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结论 腹腔灌洗联合早期血液滤过能及时清除炎性因子,对于SAP的治疗更合理、有效.  相似文献   
110.
董涛 《中国医药导报》2009,6(29):121-122
目的:分析注射用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2:1)的临床不良反应(ADR).方法:我院对2007年5月~2008年12月436例住院患者使用注射用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2:1)的有关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对患者一般情况、用药情况以及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存使用注射用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2:1)的436例中,出现不良反应的32例次,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34%.其中以皮肤及其附件损伤、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和消化系统不良反应为主,分别占2.53%(11,436)、2.06%(9/436)、1.61%(7/436).结论:注射用哌拉两林钠舒巴坦钠(2:1)是一种安全性较高的B一内酰胺类抗生素,但仍有一些不良反应的特性,因此要合理使用注射用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2:1),尽量避免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