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11篇
基础医学   70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34篇
内科学   10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10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28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4篇
中国医学   1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了解阜新市29家医疗机构的输血科(血库)基本设置和临床输血现状,以加强对其建设的指导和临床输血管理。方法通过查资料和现场检查,对29家医疗机构输血科(血库)的机构设置和人力资源、基本硬件设施建设、输血前实验室检查、临床输血管理等方面进行督导检查。结果29家医疗机构的输血科(血库)基本设置和临床输血情况,三级医院较规范,二级医院次之,一级医院和民营医院较差。结论多数医疗机构尤其是二级以下医院和民营医院,应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才培养,保证临床用血科学、合理、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2.
目的 用1日龄ICR小鼠传代制备EV71小鼠适应株,研究EV71亲代株与小鼠适应株的体内外感染特点,建立EV71感染ICR小鼠动物模型,为病毒疫苗和抗病毒药物的研究提供实用的动物评价工具.方法 用1日龄ICR小鼠进行EV71病毒(Fuyang-0805)的传代,得到小鼠传代株.以一定浓度亲代株和传代株病毒分别接种RD、Vero、SY5Y、Caco-2四种细胞,定量方法检测各时间点不同毒株在四种细胞上的复制数量,CCK8方法测定各时间点细胞的存活率;同时,两毒株分别腹腔注射感染1日龄小鼠,定期安乐死动物,采集肺、小肠、骨骼肌、大脑四种器官组织,进行动物体内病毒半定量和定量分析,同时进行各器官组织病理学观察、免疫组织化学鉴定.结果 与亲代毒株相比较,小鼠传代株(EV71-MMP4)表现出更强的肌肉来源细胞嗜性与毒性;同时,两毒株腹腔注射感染1日龄小鼠后,EV71-MMP4感染的小鼠体重增长较正常小鼠体重增长缓慢;半定量和定量RT-PCR显示,在小鼠肌肉中的病毒载量于感染后1 d和5 d达到高峰.EV71-MMP4感染组感染率较高、病毒组织分布较广、感染持续性较好、病毒载量较高,高剂量病毒感染后小鼠小肠、心肌和骨骼肌可观察到细胞空泡变性、淋巴细胞浸润等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显示感染后小鼠骨骼肌有EV71病毒特异分布.结论 阜阳EV71小鼠适应株表现出较亲代毒株更好的小鼠易感性、细胞毒性,所建立的动物模型可用于EV71病毒致病机制、感染特点的研究和病毒疫苗及药物的评价.  相似文献   
53.
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中微管相关蛋白tau能够产生许多异常翻译后修饰并聚集形成配对螺旋丝(paired helical filament,PHF).这些tau的修饰包括过磷酸化、异常糖基化、截断等,其中,过磷酸化和异常糖基化是阿尔茨海默氏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神经元纤维化的主要分子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54.
目的 了解中国克雅氏病(CJD)的发病情况及流行病学、临床特征.方法 对2008年中国克雅氏病监测网络获得的可疑CJD病例的临床及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收集患者脑脊液及血液样品,利用Western blot方法榆测脑脊液中是否含有14-3-3蛋白,提取全血基因组DNA并利用PCR及测序方法对脚基因进行129位多态性及基因突变分析.结果 共发现散发型CJD临床诊断病例31例,疑似诊断病例11例,2例家族性CJD和1例格-斯-斯综合征.病例的地理分布及职业无明显聚集性;临床诊断病例发病平均年龄56.7岁,男女比例8:9;疑似诊断病例发病平均年龄为57.4岁,男女比例5:6.快速进行性痴呆为最常见的首发症状,占全部诊断病例的33.3%.临床诊断病例比疑似诊断病例出现更多的典型临床表现.结论 2008年中国监测到的CJD病例以散发型为主,病例的地理分布、职业、性别比例以及平均年龄均符合散发型CJD的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55.
杭州地区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HPV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杭州地区性病(STD)门诊男性就诊者中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流行情况。方法 利用HPV黏膜型通用引物MY09/11。PCR方法检测STD门诊年龄在18—70岁男性就诊者阴茎拭子中的HPV DNA,并对阳性PCR产物用限制性长度片段多态性方法和直接测序法确定病毒基因型。结果 在采集的375例阴茎拭子中,81.3%(305例)产生足够的DNA可用于PCR扩增。HPVDNA的阳性率为13.8%(42/305),其中低危型HPV的阳性率为8.5%(26/305),高危型HPV的阳性率为4.3%(13/305),混合型感染的阳性率为1.0%(3/305)。居住地在城市、受教育程度越低、性伴侣的人数越多HPV DNA的检出率越高(P〈0.05)。结论 HPV在男性高危人群的感染并不少见,HPV DNA的检出与就诊者的居住地、教育程度及性伴侣人数有相关性。对男性高危人群HPV的感染应引起重视,积极采取预防和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56.
目的研究PrP蛋白与GFAP蛋白是否发生分子间相互作用以及PrP蛋白多肽链中与GFAP蛋白相互作用的区域。方法制备仓鼠脑组织匀浆上清,通过原核表达系统以及体外翻译系统表达了全长的小鼠GFAP蛋白、人PrP蛋白以及各种缺失突变体,利用Pull-down及免疫共沉淀实验检测PrP与GFAP的分子间相互作用。结果不仅重组的GFAP与PrP发生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而且脑组织中的GFAP与PrPC及PrPSc也发生相互作用。PrP与GFAP蛋白相互作用的区域位于PrP的C端第91至231位氨基酸。结论PrP及其缺失突变体与GFAP在体外能够发生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提示GFAP可能参与朊蛋白的正常生理功能或者朊病毒病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57.
目的 建立心痛康胶囊质量标准。方法 对红参进行显微鉴别,白芍和淫羊藿进行薄层鉴别,并用HPLC法测定制剂中芍药苷和淫羊藿苷的含量。结果 显微鉴别特征明显,薄层图谱斑点清晰,阴性对照无干扰,芍药苷在25.34—126.70μg、淫羊藿苷在1.96—17.66μgg间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芍药苷回收率为99.51%,RSD为1.29%,淫羊藿苷回收率为99.11%,RSD为1.62%。结论 结果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58.
HPLC法测定银杏叶胶囊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品为银杏叶提取物制成的胶囊,银杏叶的主要活性成分为银杏黄酮醇及其苷和银杏萜类内酯^[1],具有改善心脑血管循环,提高血管张力,降低全血粘稠度,减少血小板聚集,遏制减少动脉血栓的形成,并能提高缺氧脑的耐受性,改善脑的代谢功能,对缺血脑组织具有保护作用^[2]。有关银杏叶中  相似文献   
59.
目的 制备朊蛋白N端和C端多肽特异性抗体,并对ELISA方法在朊病毒病检测中的应用进行研究。方法构建人朊蛋白N端和C端多肽原核表达重组质粒,分别表达纯化融合蛋白。以此为抗原制备朊蛋白N端和C端多肽特异性抗体。ELISA和Western Blot检测所制备抗体与重组和天然的PrP蛋白的免疫反应性。初步建立间接ELISA检测技术。结果 所制备的N端和C端抗体可特异性识别重组全长PrP蛋白和相应的PrP片段,无明显交叉反应。C端抗体还可有效地识别感染羊瘙痒因子263K的仓鼠脑组织中经PK消化后的prp^Se,其Western Blot反应带型与PrP单抗3174相似。5000r/min离心处理脑组织悬液可有效保留上清中PrP^Se成分而不影响ELISA检测。蛋白酶K虽经灭活处理,但可明显抑制重组和天然PrP在液相中与相应抗体的结合。间接ELISA方法可根据反应A值区分正常或感染动物样本。结论 所制备的朊蛋白N端和C端抗体具有良好的特异性,C端抗体可用于实验性朊病毒病的检测。建立的间接ELISA方法可试用于朊病毒病的初步筛查。  相似文献   
60.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临床可能(可疑)克雅病(CJD)病例及其他神经系统病变患者的150份脑脊液标本进行14-3-3蛋白检测,对其临床意义和临床应用价值进行初步探讨。方法: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脑脊液标本中的14—3—3蛋白。结果:150份标本中共19例阳性,其中临床诊断CJD者(n=6),5例阳性;临床疑似CJD者(n=23),6例阳性;非CJD痴呆者(n=6),1例阳性;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n=7),3例阳性;其他病毒性脑膜脑炎、结核性脑膜脑炎、新型隐球菌脑膜炎、脑梗死各有1例阳性。结论:在临床诊断及疑似CJD病例中,脑脊液14—3—3蛋白检测是重要的实验室诊断手段;脑脊液14—3-3蛋白在CJD的诊断中强调病例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