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8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21篇
耳鼻咽喉   3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51篇
内科学   13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9篇
外国民族医学   1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01篇
预防医学   75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34篇
肿瘤学   1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目的 探讨大蒜素对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溃疡的治疗作用.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CENTRAL、Embase、VIP、CNKI、CBM和WanFang Data,查找所有探讨大蒜素对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溃疡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6年8月15日.同时手检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按纳入排除标准由3名研究者独立进行RCT的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8个研究、961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在有效性方面:大蒜素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溃疡的溃疡愈合总体有效率[OR=3.33,95%CI(1.82,6.06),P<0.01]高于对照组;对溃疡愈合情况进行亚组分析痊愈率高于对照组[OR=1.92,95%CI(1.29,2.87),P<0.01],无效率低于对照组[OR=0.35,95%CI(0.16,0.75),P<0.01];幽门螺杆菌根除率[OR=2.88,95%CI(1.77,4.67),P<0.01]高于对照组;②在安全性方面:腹痛消失时间较早[SMD=-1.06,95%CI(-1.91,-0.22),P=0.01].通过Jadad法进行文献质量评价,所有研究均为5分,文献质量较高.结论 大蒜素对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有明显疗效;但因纳入研究较少、质量参差不齐、样本含量小、各研究方法变异性大,建议临床上慎重选择使用,需要更多高质量、大样本、多中心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论证.  相似文献   
102.
炎症性肠病是一种病因尚不明确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其病变主要累积肠道,但亦常合并多种肠外表现,某些肠外表现甚至比IBD本身更为严重。目前研究表明慢性炎症可加快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本文将从IBD与心律失常、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静脉血栓栓塞症、心包炎、心肌炎之间的相关性以及诊断和治疗策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3.
社区建立临床医学实践基地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索培养既懂治疗又懂预防,防治合一,医院与社区通用的“两栖型”临床医学专业人才的新途径。在社区建立临床医学实践基地,组织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利用假期时间在社区开展健康宣教、体格检查、义诊、病例讨论、调查研究等各种形式的临床实践活动,参与基层社区卫生保健服务,培养医学生的实践能力。建立社区临床医学实践基地,不仅可以充实和丰富临床实践教学内容,促进医学生掌握预防医学知识和社区卫生保健技能,还可以为医学生提供临床实践的场所,缓解医学院校实习基地不足的紧迫局面,是一种于学校、学生、社会三方面都有利的教学形式,值得进一步深入探索和推广。  相似文献   
104.
不同方法部分性脾栓塞术治疗脾功能亢进(附30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部分性脾栓塞术 (PSE)治疗脾功能亢进的疗效。方法 :采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行超选择性脾动脉插管 ,分析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治疗脾功能亢进的疗效。结果 :30例脾亢病人均收到良好的疗效 ,脾下极动脉栓塞组较脾动脉主干栓塞组术后反应轻微。结讨 :部分性脾栓塞是治疗脾功能亢进安全有效的方法 ;脾下极动脉栓塞在收到良好疗效的同时可使术后反应有所减轻。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血C反应蛋白(CRP)活性与尿白蛋白(AU)含量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病情活动性与严重性评价中的意义。方法采用试剂盒与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25例缓解期UC患者,32例活动期UC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浆CRP活性、AU含量,并对活动期患者行肠镜及病理组织学检查,评价病情轻重程度。结果活动期患者组血CRP活性、AU含量显著高于缓解组与对照组(P<0.01),且二者与UC病情活动性、病情分型均呈显著正相关,与内镜表现分级呈中度正相关,与病理组织学分级无相关性。结论血CRP活性、AU含量可作为评价UC患者病情活动性及严重程度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06.
P16蛋白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免疫组化S-P染色法,检测了76例石蜡包埋胃癌组织标本中P16蛋白。结果显示P16收藏固胃癌中有罗高的阳性表达(62.8%),并且主要表现为胞浆表达,少数同时出现胞膜染色,但胞核不着色。P16基因表达倾向于分化程度高,恶性程度低的胃癌。P16基因表达缺失多见于伴有淋巴结转移和浸润深度已达浆膜的胃癌。上述结果表明P16基因可能在胃癌发生中起一定作用,缺乏P16基因表达可能使胃癌获得恶性浸润和转移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肝动脉门静脉双介入化疗栓塞方法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方法2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均行超声引导下经皮穿肝至门脉造影同时行股动脉穿刺肝动脉置管造影。依据肿瘤所属肝动脉、门静脉分支的范围,数目及血流情况选择适当化疗药物和栓塞剂进行治疗。结果手术后1个月复查肿瘤均有不同程度缩小,碘油沉积大部分良好。4例患者正准备接受二期手术切除。无严重并发症出现。8例患者术后1周出现一过性肝功能异常,经保肝治疗2周后好转。结论肝动脉门静脉双介入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8.
臀上神经卡压症是临床慢性腰腿痛症的重要致病因素,与梨状肌、臀中肌、臀上动脉的形态结构改变有关,故与梨状肌综合征、臀中肌综合征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以针刀手术松解受卡压的神经具有较好的疗效。因此,本课题组选用针刀治疗该病并观察其痛阈值变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观察黄体酮 (Progesterone)对豚鼠结肠平滑肌肌条和细胞的作用 ,借此探讨肠易激综合征 (IBS)的病理生理机制。方法 急性分离豚鼠结肠平滑肌肌条和单个平滑肌细胞。采用TD 112S型等张传感器测量肌条收缩与舒张的幅值、频率 ,并用Axopatch 1 D膜片钳放大器测全细胞模式下的单个平滑肌细胞大电导的钙离子依赖钾通道电流(BKCa)。结果  6 4 8μmol·L-1黄体酮可抑制结肠带肌条的收缩 (0 1792± 0 0 873) g(n =6 ,P <0 0 5 ) ,而低浓度黄体酮仅抑制结肠环行平滑肌肌条的收缩 (16 2pmol·L-10 2 36 0g± 0 15 78g ,n =6 ,P <0 0 5 ;1 6 2nmol·l-10 4 332 g±0 2 111g ,n =6 ,P <0 0 1;3 2 4nmol·l-1部分肌条完全抑制P <0 0 1) ,其效应呈剂量依赖的趋势。细胞实验中 12 96μmol·L-1的黄体酮可抑制BKCa的幅值约 6 0 %± 17% (n =10 ,P <0 0 1) ,而灌流液含 5 μmol·L-1尼卡地平 (nicardip ine)时抑制BKCa的作用不明显。结论 高浓度黄体酮对纵行和环行平滑肌均有抑制作用 ,而低浓度主要抑制环行平滑肌的收缩 ,作用机制与减少细胞外钙离子内流及抑制BKCa有关 ,这种作用可部分解释在临床上IBS妇女患病更普遍的现象 ,对女性IBS患者的激素治疗有一定的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110.
胸膜顶形态与周围常用穴位关系的临床解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正常成人胸膜顶形态与其周围常用穴位针刺安全的关系。方法:采用小号克氏针标定法和层次解剖法,解剖46具正常成人尸体胸部标本,观测胸膜顶的形态及其变异、胸膜顶周围常用穴位的安全深度及其与胸膜顶形态的关系等项目。结果:在锁骨上缘观测到胸膜顶投影宽度等于锁骨内1/3段者占全部标本的32.6%,投影宽度大于锁骨内1/3段者占全部标本的59.8%,投影宽度小于锁骨内1/3段且胸膜顶内侧界位于胸锁关节内侧者占全部标本的7.6%;观察到诸如天突、气舍、肩井、定喘及大杼等通常被认为与胸膜顶似乎无关的穴位,按标准的穴位定位和方向行针,超过一定限度时即能穿过胸膜造成破坏。结论:胸膜顶的位置及其形态特点与上部胸膜腔周围穴位针刺意外的发生存在解剖学结构上的联系,应引起临床针灸医生的警惕和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