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37篇
内科学   8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68篇
综合类   64篇
预防医学   27篇
眼科学   10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25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2.
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妊娠1 2例抗凝治疗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妊娠妇女抗凝治疗的方法,以及抗凝药物对孕妇和胎儿的影响.方法随访12例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妇女妊娠、分娩期抗凝治疗情况.结果12例患者整个妊娠期均采用口服抗凝药治疗(除1例曾停服半月外).国产华法林平均用量为(3.14±0.28)mg/d(6例),进口华法林平均用量为(2.71±1.24)mg/d(4例),国产新抗凝(3.14±1.08)mg/d(2例).所有孕妇均无严重出血及栓塞等并发症发生,8例次有一般性出血现象;足月妊娠10例,早产2例,新生儿均无畸形发生,仅1例新生儿出生体重低于正常(2100g).结论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妇女妊娠期间,单一服用较小剂量的华法林(<5mg/d)行抗凝治疗对孕妇安全、方便,且无胎儿畸形发生.  相似文献   
43.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对放、化疗均不满意且外科疗效差。近年来,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BAI),提高了中、晚期NSCLC疗效,在肺癌综合治疗中发挥着积极作用。我们在1992年2月~1995年5月对 65例Ⅲ~Ⅳ期的 NSCLC患者,施行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BAI)的同时,对其中26例患者并行手术治疗,现将治疗和随访的情况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本组65例NSCLC患者,男性56例,女性9例;年龄38~76岁,平均54岁。组织学分类均经病理或细胞学确诊,鳞癌48例,腺癌14例,大细…  相似文献   
44.
水蛭抗肿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目的:研究水蛭的抗肿瘤作用。方法:用水蛭提取液灌胃荷瘤小鼠(L-1210),镜观察肿瘤组织凋亡的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仪观察凋亡率和细胞周期动力学变化,MTT法检测NK细胞活性。结果:水蛭可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提高荷瘤小鼠的细胞免疫功能,抑制荷瘤小鼠肿瘤的生长,并能显著延长荷瘤小鼠的存活时间。结论:水蛭具有抗肿瘤功能。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原发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分型特点,分析影响手术近期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09例外科手术治疗的原发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前感染情况,分为感染活动型、感染静止型、和感染隐匿型,比较三组患者间围手术期临床特征和预后情况。结果感染活动型患者具有基础心脏病史比例显著低于感染静止型和感染隐匿型患者,而其血白蛋白、血白细胞等血液指标异常率、急诊手术治疗的比例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高于感染静止型和感染隐匿型患者。三组患者手术死亡率无显著性差异。与生存组相比,死亡组患者中NYHA心功能Ⅲ~Ⅳ级、血沉异常、急诊手术及术后并发症的比例显著增高。结论不同临床分型的原发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经早期诊断、正确选择手术时机和手术方法、以及良好的围手术期处理,均能获得较满意的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46.
近视眼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全球性健康问题,在东亚地区尤为严重。鉴于其患病率高,眼部并发症多,目前急需采取有效措施遏止近视眼患病人数的迅猛发展。近期研究结果表明,户外活动是近视眼的保护因素,且日光可以延缓近视眼的进展,因而作为日光与近视眼之间潜在媒介的维生素D便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中。维生素D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主要负责调节钙...  相似文献   
47.
岳宝森  董力 《陕西中医》2007,28(6):733-734
目的:优化酒龟版的炮制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浸出物量和含氮量作为评价指标,分别对炒制温度、炒制时间、酒精度、酒用量等工艺因素进行优选。结果:选用250℃炒制5min,并投入酒精度为50%的酒,酒的用量为25%(w/w)。结论:所选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48.
目的建立气血屏障(ACB)通透性筛检细胞模型,并对其应用效能进行测评。方法以底膜孔径为1μm的细胞插板(12孔板匹配)为模型构建载体,采用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PCECs)和A549细胞共培养方式建立ACB模型。测定跨内皮细胞电阻(TEER)评估模型的屏障特点。荧光黄(LY)作为指示剂,利用建立的模型进行纳米氧化铝(nano-Al2O3)(片状和短棍状)、纳米氧化锌(nano-ZnO)和纳米硫化铅(nano-PbS) 4种纳米材料和硫酸铝[Al2(SO4)3]、乙酸锌[Zn(CH3COO)2]、硝酸铅[Pb(NO3)2]3种化学物的通透性实验,计算通透系数(Pe)用来表示上述物质引起的ACB通透性改变情况。结果建立了由PCECs和A549细胞共同生长于细胞插板底膜(A549和PCECs分别生长于底膜内外表面)的ACB细胞通透性筛检模型,所建立模型的TEER峰值为(97. 2±0. 6)Ω·cm2。实验测得片状nano-Al2O3、短棍状nano-Al2O3、nano-ZnO、nano-PbS、Al2(SO4)3、Zn(CH3COO)2和Pb(NO3)2对模型Pe分别是(2. 02±0. 31)×10-3、(1. 49±0. 16)×10-3、(1. 04±0. 08)×10-3、(1. 03±0. 16)×10-3、(1. 55±0. 21)×10-3、(1. 01±0. 06)×10-3和(1. 32±0. 06)×10-3cm/min,其中片状nano-Al2O3、短棍状nano-Al2O3、Al2(SO4)3和Pb(NO3)24种物质Pe值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Pe值(1. 02±0. 03)×10-3cm/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利用建立的ACB通透性筛检模型,可用于对潜在屏障通透性功能影响物质(纳米材料及一般化学物)进行快速筛查。  相似文献   
49.
硼硒联合对大鼠的急性毒性和亚慢性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硼硒联合毒性作用 ,首先选用 12 0只成年Wistar大鼠 ,雌、雄各半 ,参照霍恩氏 (Horn)法 ,对大鼠进行了急性毒性实验 ,其亚硒酸钠与四硼酸钠配比为 :雄性大鼠 1∶10 0 ,雌性大鼠 1∶2 15。再进行亚慢性毒性实验 ,选用 12 0只Wistar大鼠 ,雌、雄各半 ,分为 4个染毒剂量组 (1 10LD50 、1 2 0LD50 、1 5 0LD50 、1 10 0LD50 )和蒸馏水对照组。各组动物经口灌胃染毒 90天。结果 :亚硒酸钠与四硼酸钠联合作用表现为拮抗作用 ,急性毒性LD50 (♂ ) =172 7 10mg kg ,LD50 (♀ ) =1717 94mg kg。在整个亚慢性实验期内 ,1 10LD50 组雌雄大鼠在实验 8周后体重开始减少 ,至实验终止减少更明显。雄性大鼠 1 10LD50 组和 1 2 0LD50 组动物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比对照组增加非常显著 (P <0 .0 1)。其它血液生化指标无明显规律性变化。组织病理学检查可见雌、雄动物 1 10LD50 组均有肝细胞水肿发生。结果表明最大无作用剂量雄性大鼠为 1 5 0LD50 ,雌性大鼠为 1 2 0LD50 。亚硒酸钠对雌、雄性大鼠最大无作用剂量分别为 397和 34 2 μg kg,四硼酸钠 (按无水四硼酸钠计 )分别为 6 1 5和 2 4 6mg kg,均大于硼硒联合使氟中毒大鼠康复效果较好的剂量 (亚硒酸钠为 40 μg kg ,四硼酸钠为 18 6mg kg)。提示硼硒联合对氟中毒大  相似文献   
50.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低剂量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10年来,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对健康的影响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由于环境中有害物质的暴露呈低剂量长期接触的特征,阐明其低剂量效应特征及其对健康的影响,对于其安全性评价极为必要。有资料表明,通过实验动物证实了某些内分泌活性物质的低剂量效应,传统的多代繁殖实验标准方案不能揭示实验动物暴露于接近或低于无作用剂量水平(NOAEL)的分泌活性物质时导致的主要繁殖效应或发育效应,许多低剂量效应的毒理学意义尚未确定。环境中内分泌干扰物低剂量效应的存在对人类人有极在的潜在威胁。本文就近年来对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低剂量效尖的发现及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