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目的:总结应用单纯前路手术及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上颈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31例上颈椎结核患者,男12例,女19例;年龄3.5~70岁。31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颈肩部疼痛;19例颈部活动受限,上肢肌力和感觉减退,症状持续1~12个月。23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结核中毒症状。病变累及单椎体14例,相邻2个椎体16例,多节段1例。术前给予四联抗结核治疗2~4周,17例椎体骨质破坏较轻的患者行单纯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A组),14例椎体骨质破坏较重的患者行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联合后路内固定术(AP组)。术后继续抗结核药物治疗12~18个月。记录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及末次随访时的临床症状、美国脊柱损伤协会脊髓损伤分级(ASIA)、日本骨科学会(JOA)颈椎功能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颈肩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植骨融合情况、复位程度及并发症。结果:3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A组手术时间80~200min(128.8±40.8min),术中出血量50~120ml(73.5±23.2ml);AP组手术时间120~300min(212.9±56.2min),术中出血量200~450ml(295.7±74.3ml)。术中AP组1例C2神经损伤,其余均未发生脊髓、神经根、椎动脉等损伤。病理检查结果为结核病灶。3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8.1±8.2个月。A组术前、术后和末次随访时的JOA评分分别为9.9±1.6、14.1±1.2和15.1±0.9分,颈肩痛VAS评分分别为6.8±1.5、2.9±1.4和1.9±1.1分,NDI分别为31.8±4.3、14.2±2.7和10.2±2.1;AP组JOA评分分别为9.4±1.2分、14.0±1.2和15.3±1.1分,颈肩痛VAS评分分别为6.9±1.4、2.9±1.4和3.1±0.9分,NDI分别为33.3±3.8、15.6±2.8和10.4±2.0;两组术后和末次随访时与术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与末次随访时比较亦有统计学差异(P0.05)。AP组1例患者术后术区出现窦道,经清创、调整抗结核药物治疗后治愈;其余患者未出现并发症,切口愈合良好。随访过程中内固定无断裂和移位,颈椎稳定性均得到重建,结核无复发。A组8例(C级3例,D级5例)术前有神经功能障碍的患者末次随访时均恢复至E级;AP组11例(B级1例,C级7例,D级3例)术前有神经功能障碍的患者中,1例由ASIA B级改善到C级,1例由C级恢复至D级,其余患者均恢复至E级。结论:在上颈椎结核的手术治疗时,根据患者病灶特点、椎体损害程度和累及范围、脊髓和神经受压损害程度选择单纯前路或前后路联合手术可以安全有效地实现神经减压,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和重建颈椎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可靠的完全脊髓横断伤模型的制作方法.方法:成年SD大鼠21只,随机分为横断伤组、挫伤组、对照组,每组7只.显露T12脊髓,横断组用尖刀将其完全横断.挫伤组150克·厘米力(gcf)冲击致伤.对照组仅显露脊髓,不做特殊处理.在不同时间对各组大鼠行行为学(BBB)评分及组织学评价.结果:横断组大鼠后肢功能评分在损伤后3~4周趋于稳定,损伤后4周时BBB评分为(5.14±0.80)分;挫伤组后肢功能评分进行性增高,4周时BBB评分达到(11.21±2.21)分;对照组2周左右恢复正常.横断组大鼠组织学观察见损伤区无脊髓组织残留,神经丝(NF)免疫组化染色未见神经纤维通过损伤区.结论:通过完全脊髓横断可以制备出稳定性好、一致性高的脊髓损伤模型.完全脊髓横断后,损伤恢复3~4周左右趋于稳定,可作为慢性脊髓损伤修复的移植期.  相似文献   
13.
Chiari畸形(Chiari malformation, CM)是一组累及颅颈交界区的先天性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其中Chiari畸形Ⅰ型(Chiari malformation type Ⅰ, CMⅠ)在临床上最为常见, 但其发病机制仍不清楚, 其外科治疗标准也未达成共识。目前最广泛被接受的是后颅窝不相容学说, 因此后颅窝减压术(posterior fossa decompression, PFD)及硬膜扩张成形术(posterior fossa decompression with duraplasty, PFDD)为外科治疗的金标准, 并在金标准的基础上有所改进。但部分患者后颅窝容积与健康人无差别, 且约30%的CMⅠ患者行PFD术后效果欠佳, 因此该术式不能治疗全部的CMⅠ患者。近年来随着影像学发展、诊断技术进步以及对Chiari畸形认识的深入, 有研究证实CMⅠ可能与寰枢椎不稳有关, 并提出CMⅠ为寰枢椎不稳的继发因素, 寰枢椎融合术成为外科治疗标准在学术界引起较大的争议。有研究显示寰枢椎融合术治疗CMⅠ患者术后临床症状缓解率达96.9%;也有研究显示寰枢椎融合术治疗CMⅠ患...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SLIC评分系统在手术治疗下颈椎损伤中的指导作用.方法 2007 - 05/2010-05手术治疗下颈椎损伤72例,男43例,女29例,年龄20~64岁,平均36.5岁.受伤至手术时间2~30d,平均7.3d.致伤原因包括交通伤40例,高处坠落伤23例,体育运动伤5例,暴力伤4例.损伤节段:C31例,C42例,C58例,C69例,C74例,C3~43例,C4 ~57例,C5 ~616例,C6 ~713例,C7~T14例,C3~51例,C4 ~62例,C6 ~T12例.治疗前神经功能ASIA分级:A级7例,B级36例,C级17例,D级10例,E级2例.应用SLIC评分系统,评分等于4分5例和>4分67例选择手术治疗.依据损伤形态学不同,结合DLC损伤和神经功能状况选择前路、后路或联合前后路手术治疗,随访并对不同的手术入路治疗下颈椎损伤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随访11 ~35个月,平均18.3个月.72例中植骨均在6~9个月内融合,椎间高度和生理曲度维持良好.7例脊髓完全性损伤者神经功能无明显变化外,其余患者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术后12个月ASIA分级平均改善1.2级.结论 依据SLIC评分系统中损伤形态学不同、结合DLC损伤和神经功能状况选择前路、后路或联合前后路手术,治疗下颈椎损伤可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背景:Cobb角测量是影响特发性脊柱侧凸King、Lenke和PUMC分型一致性的重要因素之一。文献报道冠状面Cobb角测量一致性较好。但是,纳入研究的Cobb角范围较大,无法对比研究,亦无曲度大小对Cobb角测量一致性影响的报道。目的:分析特发性脊柱侧凸曲度对Cobb角测量一致性的影响。方法:4名骨科医师独立测量53例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的94个冠状面曲度,包括53个胸弯和41个胸腰弯/腰弯,2周后打乱排序重新测量。应用组间相关系数判定可靠性和可重复性。结果与结论:94个侧凸角度测量误差平均7.3°(2°~27°),一致性极佳,可信度及可重复性分别为0.972(95%可信区间0.962~0.980)和0.961~0.977。>45°~70°组41个侧凸,角度测量误差平均6.4°(2°~14°),一致性最佳,可信度0.960(95%可信区间0.935~0.977),可重复性0.914~0.930。20°~45°组31个侧凸,角度测量误差平均6.5°(2°~13°);>70°组31个侧凸,角度测量误差平均10.1°(3°~27°)。两组均取得了好到极佳的可信度[0.933和0.926,95%可信区间(0.884~0.965和0.865~0.965)]和可重复性(0.854~0.912和0.864~0.950)。提示不同大小冠状面Cobb角的一致性结果相近,且角度越大,测量误差对一致性的影响越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下颈椎损伤分型(SLIC)评分系统的可信度及可重复性. 方法 应用SLIC评分系统对2008年5月至2010年4月收治的54例下颈椎损伤患者的术前正侧位X线片、CT、MRI和体格检查等无标记的影像及病历资料进行分型并评判.4周后,打乱资料顺序再次分型并评判.全部资料均不带与分型和(或)评分有关的任何标记.通过计算平均百分比确定分型一致率,应用Kappa值、组内相关系数(ICC)判定可信度和可重复性. 结果 SLIC评分系统中损伤形态和神经功能状况评判有中、高度一致性,可信度平均分别为62.7%(Kappa=0.502,ICC=0.581)、69.7% (Kappa=0.616,ICC =0.867),可重复性平均分别为71.8%(Kappa=0.631,ICC=0.746)、79.6% (Kappa=0.735,ICC=0.871).椎间盘韧带复合体(DLC)损伤判定的一致性相对较差,可信度平均为55.8%(Kappa =0.317,ICC=0.483),可重复性平均为68.9%(Kappa=0.517,ICC=0.643).总分一致性的可信度平均为30.7%(Kappa=0.218,ICC=0.725),可重复性平均为44.5%(Kappa=0. 394,ICC=0.812).治疗选择的可信度平均为72.4%(Kappa=0.431,ICC=0.578),可重复性平均为78.8%(Kappa=0.581,ICC=0.759).结论 SLIC评分系统中损伤形态、神经功能状况及治疗选择的评判有较好的一致性.MRI对判定韧带损伤的不确定性是影响DLC损伤一致性评判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MRI诊断髋关节圆韧带损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分析髋关节圆韧带损伤的MRI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经关节镜证实的圆韧带损伤患者,探讨韧带完全断裂、部分撕裂的MRI征象。结果 圆韧带完全断裂14例,部分撕裂3例。9例股骨头附着处断裂,4例髋臼切迹横韧带处断裂,1例中段断裂;3例部分撕裂发生在中段。MRI确定诊断15例,观察损伤部位、程度及类型与关节镜一致。损伤的直接MRI征象主要是韧带变形,信号不连续,韧带断端或断段出血、水肿,黏液样变性。间接征象主要有韧带附着骨骨折或挫伤(9例),软骨损伤(8例),髋臼盂唇损伤(7例)、关节囊损伤(13例)及关节其他韧带损伤(17例)。结论 MRI能准确诊断髋关节圆韧带的损伤;通过对其直接征象及间接征象的分析,能为圆韧带损伤的部位、程度及类型判断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联合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治疗多节段胸腰段结核的短期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17年1月接受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联合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治疗多节段胸腰段结核患者28例,评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手术前后血沉,术后节段后凸Cobb角矫正率及丢失率,术后融合率,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神经功能变化,并对术后并发症(脊髓神经损伤,置钉偏内、偏下,内脏及大血管损伤,螺钉与导针成角,内固定松脱)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2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平均(188.9±32.5)min,术中出血量平均(599.2±80.3)mL。患者均按术后7 d、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随访。疼痛VAS评分术前平均(3.26±1.01)分,术后1个月平均为(1.48±0.7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访期间所有患者的内植物均保持安全、有效,无植入物松动、移位。同种异体骨28例,术后12个月均达到融合标准。未出现脊髓神经损伤,置钉偏内、偏下,内脏及大血管损伤,螺钉与导针成角,内固定松脱等并发症。结论前路病灶清除后植入大块同种异体三面皮质骨支撑联合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段结核畸形纠正及融合率均较好;经皮内固定微创、近期手术效果好,两种手术顺序均能获得较好手术效果,且无切口感染,体位变换时植骨脱出等并发症;严重后凸畸形患者可选择先行前路病灶清除并张力性骨块支撑。如能结合前路微创通道技术能进一步减少创伤。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神经前置术与单纯减压术治疗肘管综合征的疗效进行系统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1966—2009.10)、EMBAsE(1966~2009.10)、Cochrane图书馆(2009年第3期)、Cochrane协作网肌骨刨伤组试验数据库(2009.10)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79—2009.10)。手工检索《中华骨科杂志》(创刊-2009.10)和《中华创伤骨科杂志》(创刊-2009.10),收集所有相关随机对照试验及半随机对照试验,且采用RevMon4.2.8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4个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显示,与神经前置术相比,单纯减压术能降低肘管综合征的术后并发症[RR0.55,95%CI(0.33,0.92),P=1.00]。结论:对于肘管综合征,神经前置术和单纯减压术对术后肌电图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和术后评分的影响没有差异,但单纯减压术能降低术后并发症。但两种手术方式与感染、手术时间等指标的关系,以及内镜下治疗肘管综合征和经济学评价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背景:半乳糖凝集素1调控诸多组织、器官的生理病理过程,其与椎间盘退变的关系尚不明确。目的:分析半乳糖凝集素1在不同退变程度椎间盘中的差异性表达,并探讨其对大鼠椎间盘退变的影响。方法:收集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5例患者的椎间盘标本,采用Pfirrmann分级后检测半乳糖凝集素1在不同退变程度椎间盘中的差异性表达。建立SD大鼠腰椎退变模型,随机分为3组,造模后隔日进行干预,对照组、模型组分别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半乳糖凝集素1干预组尾静脉注射半乳糖凝集素1重组蛋白,1次/d,各组均干预7 d;造模术后8周使用Bruker Pharmascan 7.0T核磁共振仪进行Pfirrmann分级后观察椎间盘的病理变化,并检测椎间盘中半乳糖凝集素1、Ⅱ型胶原及蛋白聚糖的表达。结果与结论:(1)qRT-PCR、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Western Blot结果提示随着椎间盘退变的加重,半乳糖凝集素1表达逐渐减少,3组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术后8周,大鼠腰椎MRI提示半乳糖凝集素1干预可降低改良Pfirrmann分级;苏木精-伊红染色提示半乳糖凝集素1干预减少椎间盘退变的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