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13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21.
目前脑血管病的发病率高达1788/10万,病死率为882/10万,位居人口死亡的第二大原因。我国每年新发脑血管病的患者达150万,其中75%丧失劳动力、40%重度致残,每年直接或间接经济损失高达数百亿元。研究脑血管病发生的相关因素并予积极干预和控制,对于降低脑血管病的发病率、病死率和致残率有极其重要意义。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脑血管病的病因、危险因素等进行了大量研究,取得显著进展。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22.
报道出血性脑梗塞(HI)和非出生脑梗塞(NHI)患者各49例,对其中长期口服阿司匹林及脑梗塞早期应用降纤酶治疗者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并观察其对发病1个月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发减少值的影响。结果显示,长期口服阿司匹林及脑梗塞早期应用降纤酶治疗与梗塞后出血关系密切,但其发病后1个月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少值明显大于不同用阿司匹林和降纤酶者,说明长期口服阿司匹林及脑梗塞早期降纤酶治疗虽是梗塞后出血的  相似文献   
23.
目前 ,治疗髁状突骨折主要有 2种方法 ,即保守治疗 (颌间固定 )和手术治疗 (内固定术 ) [1] 。以往由于医疗条件的限制多采用保守治疗 ,虽多数患者能取得满意效果 ,但对髁突骨折严重错位或错颌的患者未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给患者日后的咀嚼功能和外形带来不良后果。随着医疗技术和医疗器械的革新 ,髁突骨折的治疗手段有了更全面和可靠的发展 ,特别是髁突骨折后的内固定术已成为临床上不可缺少的治疗方法。内固定术可最大限度地恢复患者的外形及生理功能 ,但手术操作难度大 ,技术要求高 ,术后病程长 ,从而给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9…  相似文献   
24.
目的:不同牵引节奏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是否可以产生影响?分组比较其效果,以探索疗效更好、不良反应更少的牵引方法。方法:①对象:选择2005-10/2006-04山东省立医院门诊和病房以及济南华飞骨伤医院病房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20例,男116例,女104例;年龄(17~68)岁;病程1d~3年。②分组: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一维牵引慢牵快放组60例,一维牵引快牵慢放组60例,三维牵引慢牵快放组50例,三维牵引快牵慢放组50例。各组性别、年龄、病程均衡。③干预:各组患者在普通治疗的基础上施以不同牵引节奏的牵引治疗。一维牵引慢牵快放组和快牵慢放组:应用山东省医疗器械研究所生产的WQL-307型牵引床,牵放时间分别为3~5s/0.5s,0.2s/1s;三维牵引慢牵快放组和快牵慢放组:应用济南市华飞产业有限公司生产的C型电脑三维牵引床,牵放时间分别为3~5s/0.5s,0.2s/1s;各组牵引距离为40~60mm,均牵引一两次,间隔不少于5d。④评估:观察各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日本骨科学会(JOA)总评分变化。结果:220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临床疗效:一维慢牵快放牵引组的总有效率优于一维快牵慢放牵引组(91.67%,78.33%,P<0.05);三维慢牵快放牵引组的总有效率优于三维快牵慢放牵引组(96.00%,80.00%,P<0.05)。②治疗前后JOA总评分比较:一维慢牵快放牵引组前后差值与一维快牵慢放牵引组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8.50±3.89,6.02±2.61,P<0.05),三维慢牵快放牵引组前后差值与三维快牵慢放牵引组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9.14±4.09,6.78±2.45,P<0.05)。结论:无论是一维牵引慢牵快放还是三维牵引慢牵快放的疗效都优于传统的快牵慢放牵引法。慢牵快放牵引法能使手法的颤压力更有效地传递到突出物上,在安全前提下可牵引距离更大,相应椎间隙加大,后纵韧带牵张力增加,更有利于突出物变位还纳。  相似文献   
25.
脑梗塞后出血与梗塞面积及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探讨脑梗塞后出血与梗塞面积及患者预后的关系,对49例血性脑梗塞(HI)患者进行了CT动态观察(其中大面积脑梗塞出血27例),并与22例大面积非出血性脑梗塞(NHI)患者作对照,两组患者均在病初及病程第四周各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一次,以第二次的评分减少值作为判断脑功能恢复的指标。结果表明,脑梗塞面积越大,出血的可能性越大;HI患者的预后明显差于NHI患者。说明预防脑梗塞后出血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6.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神经科的常见多发病,再出血是SAH的常见且致命性并发症之一,了解其发病机制和防治措施,对降低SAH的死亡率,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7.
银杏达莫干预治疗预防AD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银杏达莫注射液干预治疗预防大鼠阿尔茨海默病(AD)的效果。方法将健康Wistar大鼠20只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例,两组均予AlCl3灌胃,50mg/(100g·d),连续4个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银杏达莫注射液灌胃,5mg/(100g·d),连续6个月。两组均自由饮用自来水,并以相同饲料喂养(所用器皿为不含铝的制品)。试验开始和结束时通过一次性被动回避试验分别测试大鼠受电击次数及潜伏期以观察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免疫组化SABC三步法测定脑组织沉积的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含量,并计数nNOS阳性细胞。结果6个月后观察组潜伏期较对照组明显延长、受电击次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均〈0.01);海马、颞顶叶nNOS阳性细胞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干预治疗可预防AD,其机制是通过直接或间接保护海马和颞顶叶nNOS神经元免于受损;避免长期接触过多铝制品为预防AD的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