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9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20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35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30篇
综合类   121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221.
肺移植是治疗某些终末期肺病的惟一有效手段.随着手术技术的改进、新型免疫抑制剂的应用以及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减轻,肺移植后患者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也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222.
背景:研究表明基因工程将成纤维细胞改造为可兴奋细胞是可能的;而真皮成纤维细胞是机体内数量最大的“种子细胞库”。 目的:观察肌肉转录调节因子(myogenic determination,MyoD)和连接蛋白43(connexin 43,Cx43)基因共转染真皮成纤维细胞后在心肌梗死部位原位移植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血浆脑钠素浓度和心肌梗死面积的影响。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6-06/2007-03在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细胞治疗室和上海中医药大学动物实验中心完成。 材料: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心肌梗死对照组、正常移植组和心肌梗死移植组,每组15只。 方法: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制备心肌梗死模型。4周后再次开胸在自结扎远端紧靠结扎处,心肌梗死区与非梗死区交界处用微量注射器将100 μL经BrdU标记的MyoD/Cx43-FB细胞悬液(细胞数1.0×106 )注入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在结扎远端已缺血的心肌上用同样的针头于靠近心尖部、室间隔部、左室前侧壁缺血的心肌上多点多位置将另外100 μL移植细胞悬液注入到心肌内,深度约4 mm;对照组同法等量注入未含细胞的DMEM细胞培养液。 主要观察指标:细胞移植前和移植后1 d,1,2,4周动态检测血浆脑钠素浓度;同时监测各组大鼠心率、动脉压、左心室内压及左心室等容收缩期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和下降速率等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4周后处死大鼠取心肌标本染色后测定心肌梗死面积。 结果:①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心肌瘢痕区边缘有BrdU阳性细胞存在。②细胞移植可显著改善心肌梗死大鼠的血流动力学。③心肌梗死对照组和心肌梗死移植组大鼠的血浆脑钠素浓度较正常对照组和正常移植组明显升高(P < 0.01);在移植后1 d、1周、2周心肌梗死移植组与心肌梗死对照组血浆脑钠素浓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4周后明显降低(P < 0.01)。④心肌梗死移植组的梗死面积显著小于心肌梗死对照组(P < 0.01)。 结论:MyoD和Cx43基因联合转染成纤维细胞后原位移植修复坏死心肌组织,能减小梗死面积。  相似文献   
223.
目的:研究CD28超抗体对在体扩增调节性T细胞的效果及对大鼠闭塞性气管病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同种异体异位气管移植模型.治疗组受体移植当天经腹腔注射CD28特异性单克隆超抗体JJ316 (0.5 mg);对照组注射同型抗体mIgG (0.5 mg).于术后第7天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颈部淋巴结单个核细胞中CD4~+CD25~+ T细胞和CD4~+Foxp3~+ T细胞的比率;第21天取出移植气管进行病理形态学检查.结果:术后第7天CD28超抗体治疗组大鼠的颈部淋巴结中CD4~+CD25~+ T细胞及CD4~+Foxp3~+ T细胞的比率(8.5%±3.4%,11.5%±2.7%)均显著高于mIgG对照组(1.8%±1.9%,3.2%±2.1%) (P<0.05);第21天CD28超抗体治疗组较mIgG对照组气管闭塞及上皮损伤程度明显减轻.结论:CD28超抗体可靶向扩增调节性T 细胞,减轻了大鼠闭塞性气管病的管腔闭塞.  相似文献   
224.
目的 通过与心脏磁共振成像(CMRI)结果的比较,评估实时三维超声技术(RT-3DE)测定冠心病患者左心室局部收缩功能的准确性.方法 应用RT-3DE测量32例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和30名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左心室局部射血分数(rEF),并与CMRI结果对照,利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RT-3DE测定左心室局部收缩功能的价值.结果 正常对照组左前降支供血区的心肌各节段RT-3DE与CMRI所测rEF数值较近似,两种方法测量的数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对照组左前降支供血区域,从基底段到心尖段rEF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27、0.902、0.905、0.898、0.911、0.921和0.915.冠心病组左前降支供血区的心肌各节段RT-3DE的rEF测定值虽较CMRI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rEF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2、0.864、0.842、0.885、0.867、0.822和0.817.结论 RT-3DE能准确评估冠心病患者的左心室局部收缩功能,与CMRI同样具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RT-3DE测定正常人左心室局部收缩功能的价值高于冠心病患者.  相似文献   
225.
目的建立一种简单、稳定的大鼠工作型腹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方法将供体肺动脉与供体左心房吻合,供心升主动脉与受体腹主动脉行端侧吻合,受体血液经供心冠状动脉进入,在供心内循环后,由左心室排出,经供心主动脉吻合口进入受体腹主动脉。结果 20例实验成功17例。成功率85%,供心平均缺血时间为(33.2±3.7)min。失败的原因有吻合口出血,心肌保护不佳。术后1个月心脏彩超检查见供心二尖瓣口和主动脉瓣口均有血流通过。结论大鼠工作型腹部心脏移植模型更接近心脏生理,可更好地应用于实验研究;且操作简单实用,甚至可不需手术显微镜,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226.
目的探讨体外扩增CD4+ T细胞对大鼠心脏移植的长期存活影响。方法采用磁珠分离供体大鼠CD4+ T细胞并体外扩增,流式细胞法分析其表型变化,同时输注给受体大鼠后监测心脏移植大鼠的存活及移植心脏的病理变化。结果CD4+ T细胞体外扩增后细胞表达CD4+CD25+,输注给受体大鼠能够明显抑制免疫排斥反应,而对照组免疫排斥反应强烈,证实体外诱导扩增的CD4+ T细胞能够诱导移植器官的免疫耐受。结论体外诱导扩增的CD4+ T细胞为iTregs胞,具有诱导器官移植免疫耐受功能。  相似文献   
227.
目的 检测原发性肝癌患者PD-1基因拷贝数及其转录和蛋白表达水平,研究宿主免疫调节因子PD-1基因拷贝数差异与肝癌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2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PD-1基因拷贝数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D-1 mRNA表达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8+T细胞PD-1蛋白表达水平.对照组为26例血清抗-HBs阳性健康者.结果 肝癌组和对照组PD-1基因单拷贝率分别为34.62%和4.17%,多拷贝率分别为61.54%和95.83%,两组间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7.639,P=0.006),肝癌组人群PD-1基因多倍体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D-1mRNA表达平均值对照组为2.35E-03,肝癌组为1.23E-03,Mann-whitey检验比较两组间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肝癌组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U=153,P=0.009);CD8+T细胞PD-1蛋白表达频率对照组(3.72±0.32),肝癌组PD-1表达频率(16.13±1.68),肝癌组PD-1表达比健康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73,P=0.000).结论 PD-1基因多拷贝可能是HBV感染者发生肝癌的高危因素.PD-1基因拷贝数差异与原发性肝癌的关系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28.
目的 建立Bcl-2高表达的转基因小鼠品系,为在活体动物上研究bcl-2蛋白的功能提供动物模型.方法 构建含人Bcl-2基因的质粒;通过显微注射将该质粒转入C57BL/6J×CBA的杂交小鼠的受精卵,并植入假孕母鼠的子宫,PCR检测后携带人Bcl-2基因的小鼠即为“Founder”鼠;将“Founder”鼠与C57BL/6J×CBA杂交小鼠不断回交,经PCR和Western bilotting筛选后即可获得阳性小鼠.结果 共获得5只“Founder”鼠,其中#6、#14成功建系,连续回交繁殖7代后,PCR和Western筛选后获得bcl-2高表达阳性小鼠42只.结论 成功将人bcl-2基因转入小鼠基因组内,并稳定传代,建立Bcl-2高表达小鼠,为进一步研究Bcl-2蛋白提供了很好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229.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脑内微出血发生的危险因素及脑内微出血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发病时间≤24h的16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根据头部MRIT2*加权梯度回波序列分为脑微出血组(30例)和非微出血组(130例),详细记录患者的人151统计学资料、常规危险因素、微出血的部位、脑梗死的分型、脑白质疏松的严重程度、腔隙性脑梗死灶的计数。于入院后第2天对两组患者均进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的测定。结果①微出血组患者年龄较非微出血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5±9)对(66±6)岁,P=0.000];脑白质改变的评分较高(6.7±2.4对3.5±1.8,P:0.003);腔隙性脑梗死灶的数目较多[(5.0±2。3)对(2.1±1.3)个,P=0.000)]。②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脂血症、脑白质疏松的程度、腔隙性脑梗死灶的数目为脑微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OR=3.880,95%CI:0.086~0.994;OR=11.735,95%CI:1.340~2.930;OR=10.160,95%CI:1.241~2.475);③两组患者认知功能的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两组患者执行能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结论①微出血与脑白质疏松、腔隙性脑梗死的关系密切。②伴有微出血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有明显的执行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230.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丙氨酰谷氨酰胺对猪体外循环后肠黏膜屏障保护作用。方法将16头上海白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8头。实验组在体外循环升主动脉阻断及体外循环60min后开放升主动脉时分别静脉给予N(2)-L-丙氨酰-L-谷氨酰胺0.4g/kg。围手术期检测血浆内毒素、IL-6及TNF-a含量。通过超声检测肠道蠕动情况,评价肠道功能,并对术后肠道进行病理检测。对照组给予同剂量生理盐水,其余步骤同实验组。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在体外循环后血浆内毒素、IL-6、TNF-a均降低,超声检查示术后实验组较对照组肠道蠕动增加。术后病理显示,实验组较对照组肠道黏膜屏障破坏明显减轻。结论丙氨酰谷氨酰胺对猪体外循环后肠黏膜屏障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并可以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