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8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20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35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30篇
综合类   119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目的观察低剂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联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远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161例,分为4组:联合溶栓组44例,给予静脉rt-PA尿激酶;rt-PA组37例,尿激酶组32例,对照组48例。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90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卒中量表(NIHSS)评分,同时观察再梗死率、脑出血率及病死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4组治疗后90 d NIHS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个溶栓组与对照组在90 d有效率及疗效满意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个溶栓组90 d有效率及疗效满意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溶栓组与rt-PA组和尿激酶组脑出血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3%υs 18.9%υs 18.7%,P<0.05)。结论 rt-PA联合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远期疗效和单用rt-PA、单用尿激酶相当,但脑出血率降低,因此该治疗方法是安全有效的,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2.
目的探讨HBeAg阴性CHB患者肝组织病理学分级分期与血清ALT和HBV DNA水平的关系。方法在35例HBeAg阴性CHB患者,行肝穿刺活检术和常规检测血清HBV DNA和ALT。结果在35例HBeAg阴性CHB患者中,肝组织学检查示G1S0者1例,G1S1者6例,G1S2者7例,G1S3者1例,G2S1者1例,G2S2者8例,G2S3者3例,G3S2者4例,G3S3者4例;G1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3.2±2.3lgcopies/ml)较G2/G3者低(分别为5.4±1.5lgcopies/ml和5.0±1.4lgcopies/ml,P<0.05);S0-2患者血清ALT水平为161.0±251.5U/L,显著高于S3者(45.6±23.4U/L,P<0.05);肝组织炎症分级与纤维化分期呈显著正相关(r=0.543,P<0.01);血清HBV DNA水平与肝组织炎症分级呈明显正相关(r=0.462,P<0.01),而与纤维化分期无明显相关(r=0.083,P>0.05);血清ALT水平与肝组织炎症分级或纤维化分期均无相关性(r值分别为0.18和-0.213,P>0.05)。结论 HBeAg阴性CHB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与肝组织炎症分级高度正相关,但两者的关系仍需进一步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203.
62例慢性HBV携带者肝脏组织学改变与临床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慢性HBV携带者的临床转归。方法对62例慢性HBV携带者进行单人操作肝活检,了解肝脏组织学改变,同时分析临床资料。结果62例慢性HBV携带者中肝组织学有明显病理改变者占91.94%(57/62),其中G1占77.42%(42/62),G2占14.52%(9/62),S0占19.35%(12/62),S1占51.61%(32/62),S2占20.97%(13/62)。肝组织炎症程度的高低与大、小三阳及HBVDNA定量水平无关(P>0.05);肝组织纤维化进展程度与HBVDNA定量水平无关(P>0.05);进展到S2期中以小三阳患者所占比例为多(P<0.01),且外周血肝纤维指标中HA、PⅢ有明显升高(P<0.05);随着纤维化程度的进展,B超脾厚径亦有增大趋势,S2期>S1期>S0期(P>0.05,P<0.01)。结论慢性HBV携带者绝大部分有一定的肝组织学改变,应引起足够重视;肝组织学炎症、纤维化程度改变与乙肝病毒复制水平无关;纤维化程度高者(S2)以小三阳为多,似与病程长短有关;B超脾厚径的检测可早期发现纤维化的存在;定期监测血清HA、PⅢ水平可预测肝组织纤维化的程度。  相似文献   
204.
150例重症肝病合并院内真菌感染的病例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 探讨重症肝病患者医院真菌感染的临床和药敏特点。方法 应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150例重症肝病患者医院真菌感染临床资料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50例重症肝病患者医院真菌感染部位以上呼吸道为主,占45.33%;其次为下呼吸道、肠道、腹腔、胆道。分别为23.33%、21.33%、20.00%、18.67%。感染菌种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占50.67%;其次为热带念珠菌,占18.87%。感染真菌对7种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为:对二性霉素B较高的敏感性,达90%左右;其次为氟康唑,达80%左右。对益康唑、酮康唑、伊曲康唑、咪康唑有不同程度的耐药,而对制霉菌素呈明显的耐药,达70%。真菌混合2种细菌感染者死亡率达80%.明显高于混合1种细菌感染者(P〈0.01)。应用广谱抗菌素、白细胞减少、侵袭性操作、疾病严重程度是重症肝病并发真菌感染的密切相关因素(P〈0.01)。结论 重症肝病患者院内真菌感染混合细菌感染预后差,死亡率极高:医院感染真菌对常用抗真菌药物有一定的耐药性,应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预防和治疗医院真菌感染需采取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205.
目的:在幼猪肠穿孔脓毒症诱发急性肺损伤(ALI)的动物模型基础上,比较N-去硫酸基团肝素与低分子肝素的治疗效果.方法:23只雄性幼猪随机分为:A组为假手术对照组(n=5),B组为模型组(n=6),C组为N-去硫酸基团肝素治疗组(n=6)及D组为低分子肝素治疗组(n=6).于建立肠穿孔脓毒症诱发急性肺损伤模型后,在机械通气基础上,即刻在C组予静脉注射N-去硫酸基团肝素12 mg/kg,D组予静脉注射低分子肝素抗Xa因子300 IU/kg,观察比较动脉血气、肺动态顺应性、呼吸系统阻力、血流动力学、肺干湿重比、病理组织检查.结果:C组PaO2/FiO2、肺干湿重比相对较B组明显改善,呼吸系统阻力下降,肺动态顺应性下降不明显,肺组织病变减轻.D组仅肺干湿重比减轻,其他指标未见明显好转.结论:N-去硫酸基团肝素对肠穿孔脓毒症诱发的急性肺损伤有一定治疗作用,相对于低分子肝素在采用实验剂量下的治疗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206.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7(IL-17)对巨噬细胞分化的影响,及其在小鼠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 ~ 25 g清洁级雄性小鼠.C57BL/6,20只;IL-17基因敲除C57BL/6,10只;BALB/c,10只;按体质量随机配对分为3组.实验组A:BALB/c(5只)→C57 BL/6(10只);实验组B:BALB/c(5只)→IL-17基因敲除C57BL/6(10只);对照组:正常C57BL/6(10只)未手术组.于术后第7天检测脾脏中巨噬细胞的比例和CD80的表达水平,于第14天、28天取出移植气管分别进行病理形态学检测.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A巨噬细胞比例均显著增高;实验组B巨噬细胞比例相对于实验组A明显降低.第14天、28天实验组B的气管上皮损伤及纤维化程度相对于实验组A显著减轻.结论 IL-17基因敲除明显下调气管移植小鼠体内巨噬细胞表面CD80的表达水平,并明显减轻气管移植物的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207.
目的 比较不同慢性HBV感染临床结局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D-1基因拷贝数。 方法 实时定量荧光PCR法检测27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31例慢性HBV携带者(携带组)、19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者(重肝组)、29例乙肝相关性原发性肝癌(肝癌组)外周单个核细胞PD-1基因拷贝数。两组间率比较采用Chi-square χ2检验,相关分析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结果 PD-1基因单拷贝在肝癌组分布明显少于携带组(6.9% VS 35.5% )及对照组(6.9% VS 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肝癌患者以2个基因拷贝数为主;多元logistic回归筛选出PD-1基因拷贝数、年龄、性别、HBV-DNA水平可能与慢性HBV感染转归有关。结论 不同转归慢性HBV感染者PD-1基因存在拷贝数变异。  相似文献   
208.
目的建立更接近于人的猪同种异体左肺原位移植动物模型。方法环江香猪12只作为供体,巴马香猪12只作为受体,左侧第四肋间开胸,完成左肺原位移植。术后1h、2h、4h、6h、12h开胸测左、右肺动脉的压力,同时取左、右肺静脉血进行血气分析,取左、右肺组织,观察含水量及病理学改变。结果全部动物术后均存活,随着术后时间延长,供肺静脉血PaO2/FiO2下降和PAP上升,与受体正常肺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随着时间的推移,移植肺组织出现水肿、炎性细胞浸润、红细胞渗出,肺泡壁增厚明显,部分肺泡腔完全闭塞,部分肺组织实变等变化,与受体肺组织比较,含水量增加显著(p<0.05)。结论该方法的建立为研究肺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及免疫排斥反应研究机制提供了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209.
在心力衰竭早期阶段选取适当的生物学标志物,对心衰识别、风险评估和患者管理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介绍了传统和新兴的心衰相关的生物学标志物,以及这些标志物在早期心衰诊断和预防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210.
目的 探索建立大鼠原位气管移植模拟肺移植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obliterative bronchiolitis,OB)的病理生理过程,为研究肺移植后OB中microRNA (miRNA)表达谱分析提供理想的动物模型.方法 通过近交系大鼠原位气管移植,建立模拟肺移植后发生OB的动物模型.模型成功后使用HE染色对气管移植模型进行评估;提取移植气管组织进行microarray芯片检测,同时应用实时定量RT-PCR(RT-qPCR)验证miRNAs芯片结果的可靠性.结果 成功建立了大鼠原位气管移植的模型26/30例(成功率为86.67%);术后4周移植气管病理检查提示“移植气管炎症细胞浸润和纤维组织增生”,模型OB的发生率为100%.miRNA芯片筛选出移植气管OB组织中表达上调15个和下调14个;验证其中显著上调miR-146a、miR-155和显著下调miR-451结果与检测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 原位气管移植能够稳定形成模拟肺移植后OB的气道阻塞性病变,可适用于肺移植后OB的miRNA表达谱分析研究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