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19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8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12.
目的 探讨恶性血液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临床特点和影响移植后IFI发生与转归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8年12月193例单中心allo-HSCT患者移植后IFI发生率和转归,采用双变量相关分析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别分析供者来源、HLA配型、干细胞来源、白细胞植入、移植前IFI病史和状态、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预防方案、急性与慢性GVHD对IFI发生和转归的影响.结果 移植后IFI 2年累计发生率为34.0%±4.0%,一级与二级预防突破性IFI发生率分别为3.8%与21.1%(P=0.000);84.2%患者IFI发生在移植后半年内;在可检测的病原菌中,霉菌与酵母菌分别为68.1%与27.7%;肺部与非肺部感染分别为84.2%与15.8%.IFI治疗总有效率为67.3%,其中完全缓解率为44.2%;移植后初发感染与复发患者对抗真菌药物的疗效比较统计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IFI相关致死率为38.5%.多因素分析急性GVHD是影响IFI发生和转归的危险因素.结论 allo-HSCT后IFI以肺部霉菌最常见,有IFI病史患者不是allo-HSCT的绝对禁忌证,急性GVHD是影响IFI发生和转归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第三方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MSC)治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难治性迟发性出血性膀胱炎(LOH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20年6月allo-HSCT后发生难治性LOHC 20例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第三方骨髓来源MSC治疗.MSC以每次1×10^(6)/kg、每周1次输注,直至症状改善或连用4次无效停用.在MSC治疗前及治疗后第8周应用定量PCR法检测患者尿液标本中BK病毒(BKV)、JC病毒(JCV)、巨细胞病毒(CMV).结果①20例难治性LOHC患者中,男15例、女5例,中位年龄35(15~56)岁;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5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9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5例,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瘤(BPDCN)l例;HLA全相合移植4例,HLA不全相合移植16例.②MSC输注中位次数为3(2~8)次.17例患者获得完全缓解,1例获得部分缓解,总缓解率为90.0%.移植后中位随访397.5(39~937)d,13例存活、7例死亡,死亡原因包括急性GVHD 1例、感染5例、血栓性微血管病(TMA)1例.③MSC输注后第8周尿BKV-DNA及CMV-DNA拷贝数较治疗前显著降低(11342.1×10^(8)拷贝/L对5.2×10^(8)拷贝/L,P=0.016;3170.0×10^(4)拷贝/L对0.2×10^(4)拷贝/L,P=0.006),而JCV-DNA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改变(P=0.106).④未发生MSC输注相关不良反应.结论第三方骨髓来源MSC对allo-HSCT后难治性LOHC具有显著疗效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4.
姊妹染色单体互换(SCE)技术应用于外周血淋巴细胞或其它体细胞的染色体分析,不仅闸明了人类若干遗传病的染色体病因,而且广泛地应用于对环境中致突变和癌变因素以及化学物质影响的遗传学研究方面。SCE对服药者的检测已见有报导,但对服药者子代的检测尚未见到。许多报导认为,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患者耶氏肺孢子菌肺炎(PJP)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2019年6月至2023年8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血液科allo-HSCT后疑似肺感染并接受肺泡灌洗液病原学检测的98例患者, 比较mNGS与常规方法、实时定量PCR(RQ-PCR)对PJP的诊断效能。结果 12例患者最终诊断为PJP(确诊11例、临床诊断1例)。确诊患者中1例为常规方法和RQ-PCR检测均阳性, 10例仅RQ-PCR阳性。12例患者mNGS均检出耶氏肺孢子菌。mNGS诊断PJP的敏感性为100%, 高于常规方法(8.3%, P=0.001), 与RQ-PCR(91.6%)相当(P=1.000)。75%的PJP患者为肺混合感染, 合并EB病毒和巨细胞病毒最为常见。mNGS检出混合感染8例, RQ-PCR检出5例, 常规方法未检出(P=0.008)。结论 mNGS在allo-HSCT患者PJP诊断中具有良好的敏感性, 在混合感染病原检测方面具有优势, 可作为常规检测方法及RQ-PCR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16.
目的回顾性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重建与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s,IFI)相关性。方法通过观察移植后T淋巴细胞亚群重建特点,比较真菌易感者与非易感者之间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间的差异,探讨移植后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与真菌易感性的关系。结果①移植后中位随访时间为29(5~45)个月。移植后出现IFI的患者57例(44.9%),首次IFI发生的中位时间为23(1~702)天;②CD8+T淋巴细胞重建明显早于CD4+T淋巴细胞;③真菌易感组与非易感组移植后12个月CD3+T淋巴细胞比例值间有统计学差异(P=0.034),但其预测真菌易感性却无统计学意义(P=0.072);移植后真菌易感组与非易感组间T淋巴细胞亚群绝对值均无统计学意义,考虑与病例数较少有关。结论①尽可能避免IFI各种高危因素,并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减低IFI发生率及病死率;②移植后12个月CD3+T淋巴细胞比例值减少的患者易发生真菌感染,其可一定程度预测真菌易感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回顾性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重建与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 linfections,IFI)相关性。方法通过观察移植后T淋巴细胞亚群重建特点,比较真菌易感者与非易感者之间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间的差异,探讨移植后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与真菌易感性的关系。结果①移植后中位随访时间为29(5~45)个月。移植后出现IFI的患者57例(44.9%),首次IFI发生的中位时间为23(1~702)天;②CD8’T淋巴细胞重建明显早于CD4’T淋巴细胞;③真菌易感组与非易感组移植后12个月CD3’T淋巴细胞比例值间有统计学差异(P=0.034),但其预测真菌易感性却无统计学意义(P=0.072);移植后真菌易感组与非易感组间T淋巴细胞亚群绝对值均无统计学意义,考虑与病例数较少有关。结论①尽可能避免IFI各种高危因素,并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减低IFI发生率及病死率;②移植后12个月CD3’T淋巴细胞比例值减少的患者易发生真菌感染,其可一定程度预测真菌易感性。  相似文献   
18.
例1患者男,29岁.2008年5月确诊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慢性期,2009年1月诊断为CML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变,予甲磺酸伊马替尼、羟基脲及2疗程联合化疗后未获完全缓解(CR),于2009年4月接受无关供者HLA 5/6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  相似文献   
19.
阻塞性细支气管炎(BO)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患者最为常见的迟发性非感染性肺部并发症(LONIPC)之一,其发病率为6%~26%,死亡率高达60%,近年来逐渐受到重视~[1-3].因BO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故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我们观察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阿奇霉素)治疗BO的疗效,并通过比较治疗前后相关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探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BO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迟发性非感染性肺部并发症(LONIPC)的发生和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月至2006年8月144例接受allo-HSCT并存活超过3个月的患者资料,统计LONIPC的发生率,分析其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144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1149(103~2151)d,其中24例(16.7%)被诊断为LONIPC,发病中位时间为allo-HSCT后235(116~950)d.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LONIPC的发生与巨细胞病毒(CMV)抗原血症(P=0.000)、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P=0.026)、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P=0.002)显著相关.多因素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ONIPC发生的危险因素为cGVHD(OR=18.804,P=0.004)和CMV抗原血症(OR=14.376,P=0.000).结论 LONIPC是allo-HSCT晚期主要的并发症之一,eGVHD和CMV抗原血症是allo-HSCT后LONIPC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