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5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7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63篇
内科学   179篇
皮肤病学   18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72篇
预防医学   72篇
药学   14篇
  1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目的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Fbg)水平与老年人周围动脉硬化闭塞性疾病(PAOD)的关系。方法在北京市万寿路地区60岁及以上的居民中,整群随机抽取2680人,完成调查2334人(男943人,女1391人),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采用面对面的方式进行调查和相关体检。Fbg的测定采用散射比浊法,正常值范围为200~400mg/dl。PAOD的诊断为有间歇性跛行(IC)症状或踝肱动脉压比值(AAI)<0.90。结果总人群Fbg水平为(412.6±111.3)mg/dl,男性(396.44±102.14)mg/dl,女性(423.57±115.84)mg/dl。经过多因素调整后,高Fbg组与正常组相比,其OR值(95%CI)为:男性1.41(0.96~2.06),女性1.16(0.89~1.52);合并后为1.24(1.00~1.55)。当按Fbg水平分为低(≤375.0mg/dl)、中(375.1~443.4mg/dl)、高(≥443.5mg/dl)组时,相对于低水平组,中、高水平组的OR值(95%CI)分别为:男性1.39(0.89~2.19),1.79(1.12~2.85);女性1.42(1.02~1.97),1.22(0.88~1.69)。结论血浆Fbg水平越高,PAOD患病危险性越大,提示控制Fbg水平对防治PAOD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颈部电切术治疗女性膀胱颈梗阻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经尿道电切术治疗的36例女性膀胱颈部梗阻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结果术后生活质量指数、排尿症状评分、最大尿流率(Qmax)、平均尿流率(AFR)、尿量均得到显著改善,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期间疗效稳定,上述指标无显著变化,膀胱镜复查未有异常发现。结论经尿道膀胱颈部电切术治疗女性膀胱颈梗阻具有安全、效果好、创伤小的优点,是首选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33.
自拟凉血化瘀汤加减治疗红斑结节性皮肤病7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血浆内皮素(ET-l)在色素性紫癜性皮肤病发病中的作用机制及其在防治中的可能影响。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均相竞争法对42例色素性紫癜性皮肤病及36例正常健康者进行血浆内皮素测定。结果:色素性紫癜性皮肤病患者的血浆内皮素较正常人显著增高(P<0.01)。结论:血浆内皮素增高在该病的发病中起着一定的病理生理作用。  相似文献   
35.
范利 《人民军医》2000,43(8):471-474
5 抗凝疗法和抗血小板治疗抗凝疗法早在 5 0年代即已用于AMI。经过多年的经验证明 ,在AMI早期的血液高凝阶段 ,抗凝疗法有助于防止梗死面积的扩大、下肢静脉血栓及左心室附壁血栓形成。但抗凝治疗并不能预防及阻止动脉内粥样斑块破裂所引起的血栓形成。抗凝剂主要选择肝素。虽早在 80年代就已肯定在AMI时静注肝素可降低病死率和再梗死率[9] ,但在溶栓的同时应用肝素尚无定论。目前国际上大规模的随机试验研究表明[2 ,4 ] ,对肝素的使用有以下几个观点 :5 1 使用rtPA作溶栓时 ,静脉加用肝素 可使梗死相关动脉的再灌注率增高…  相似文献   
36.
高血压病现代诊断和治疗进展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范利 《人民军医》2002,45(5):286-288
高血压病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 ,目前在我国呈直线上升趋势。国内报告 ,1991年对 15岁以上94万人抽样普查 ,高血压病标化患病率为 11 3% ,与 1979~ 1980年相比 ,10年间患病率增加了 2 5 %。我国目前高血压病诊治存在的问题是 :(1)三低 :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低 ;(2 )三高 :患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 ;(3)三弱 :病理生理、分子水平、新的危险因素 (基因、环境、心理、社会 )研究很弱。治疗高血压病的目的不仅在于降低血压本身 ,还在于全面降低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 ,因此 ,提高高血压病的诊治水平极为重要。1 诊 断1 1 检…  相似文献   
37.
我院于 1980年 2月至 1999年 8月进行的连续非选择性常规尸检 14 5 0例 ,共发现 31例肺动脉栓塞性病变 ,占同期尸检的 2 1%。其中原发性肺动脉血栓形成 5例 ,占肺动脉栓塞总数的 16 1%。现将 5例原发性肺动脉血栓形成致肺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报道如下。  一、临床及病理资料  见表 1。 5例原发性肺动脉血栓形成致肺动脉栓塞患者 ,男性 4例 ,女性 1例 ;年龄 72~ 79岁 ,平均 (74 4± 3 1)岁 ;除 1例于门诊诊治外 ,其余均住内科病房 ,末次住院时间 16h~ 33d。  二、讨论  老年人原发性肺动脉血栓形成是肺动脉栓塞或肺…  相似文献   
38.
目的:利用生物电阻抗技术探讨人体脂成分与多项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纳入2005-01/06在解放军总医院健康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符合入选条件者856名,其中男601例,女255例,平均年龄(45.2±8.7)岁.采用生物电阻抗技术分析受试者的人体成分组成,主要参数指标包括体脂肪量、去脂肪量、体脂肪率等,同时测定血糖、血脂、血液流变学等生化指标并计算体质量指数和腰/臀围比,对测定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①人体去脂肪量与血液生化和血液流变学指标显著相关,而且这种相关程度远远高于体脂肪量、体质量指数及腰/臀围比与上述指标的相关性.②体脂肪率升高者的空腹血糖、三酰甘油、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于体脂肪率正常者(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体脂肪率正常者(P<0.05),此外,体脂肪率升高者的国际标准化比率低于体脂肪率正常者,纤维蛋白原水平高于体脂肪率正常者(P<0.05): 以上变化还体现在腰,臀围比正常与腰/臀围比升高人群之间;但是,体质量指数的正常和体质量指数升高人群之间则无此变化. 结论:①体脂肪率与心血管风险因子相关,且相关程度高于体质量指数和腰臀围比.②与体质量指数和腰臀围比,体脂肪量、体脂肪率等人体成分测量指标在判定机体是否肥胖和评估血液流变学及血液凝集功能方面更加灵敏.  相似文献   
39.
目的:观察股动脉、颈总动脉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各种病变的检出情况,分析老年尸检患者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与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方法:连续收集解放军总医院病理科2003—04/2003-11的尸体解剖病例15例,男13例,女2例,平均年龄(84.9&;#177;8.9)岁。尸体纳入标准符合下列两项之一:①年龄≥70岁。②生前有冠心病、脑血管病、周围动脉硬化闭塞症、高血压病史之一。排除标准:有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动脉内支架植入术、肿瘤病史者。所有病例尸体解剖前均征得家属同意并签署尸检同意书。尸检病例生前有冠心病史者10例,有高血压病史者9例,有脑梗死病史者6例,有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病史者2例。取股动脉、颈总动脉、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标本,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筛选出有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切片,按病理诊断标准分为脂纹、纤维斑块、粥样斑块、复合病变。参照超声中采用的外周动脉粥样硬化评分方法,对每例尸检3个部位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分别进行评分,无动脉粥样硬化:0分;脂纹:1分;纤维斑块和粥样斑块:2分;复合病变:3分。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病变得分&;#215;节段数)。动脉粥样硬化范围按有病变的节段数计算。按以上方法计算出每例病例3种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及范围的得分。 结果:①股动脉(左、右)、颈总动脉(左、右)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病变检出情况为11/73%,14/93%,12/80%,12/80%,14/93%,斑块的检出情况为10/67%,14/93%,12/80%,11/73%,14/93%。②股动脉和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粥样硬化程度的相关系数为0.47,粥样硬化范围的相关系数为0.41:股动脉和颈总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相关系数为-0.01;粥样硬化范围的相关系数为-0.06;颈总动脉和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粥样硬化程度的相关系数为0.49,粥样硬化范围的相关系数为0.37。以上P值均〉0.05。 结论:股动脉、颈总动脉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动脉粥样硬化在程度和范围上均无相关性,在同一个体,似不能用股动脉、颈动脉粥样硬化评估冠状动脉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和范围。  相似文献   
40.
目的:分析外周血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水平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关系。 方法:选择解放军总医院2004—10/2005—02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及同期在解放军第三○五医院门诊查体的健康志愿者各30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测定各组的外周血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同时测定各组超敏C-反应蛋白、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及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和肌钙蛋白T水平。应用SPSS 12.0软件进行直线回归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分析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超敏C-一反应蛋白水平与心肌酶学标志物的关系,以及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危险因素的关系。 结果:120例受试者全部进人结果分析。(1)心肌梗死组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水平显著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和健康对照组[(6.23&;#177;7.38),(5.74&;#177;7.45),(1.23&;#177;0.70),(0.87&;#177;0.57)mU/L,P〈0.05],前2组组间及后2组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2)在心肌梗死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与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呈直线相关限R^2=0.285,0.779,P〈0.01)。(3)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外周血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水平与年龄、体质量指数、血脂、白细胞、吸烟等危险因素无关(P〉0.05),与冠状动脉狭窄病变支数无关(P〉0.05)。(4)心肌梗死患者外周血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水平与心肌酶学指标间无相关性(P〉0.05)。 结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外周血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水平明显升高,其升高水平与炎症标志物超敏C-反应蛋白相关。提示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与动脉粥样斑块的稳定性密切相关,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诊断、预测以及危险分层可能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