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57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6篇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心衰患者合并无症状性室性心律失常时,死亡率和猝死明显增加。心衰或同时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时,某些药物虽然可以减轻患者的症状,但是否能延长其寿命尚有争论。目前认为,胺碘酮能有效地防治室速和室颤。为此,美国24家医院合作进行了一项多中心的临床试验,旨在评估胺碘酮是否能减少心衰合并无症状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22.
目的 联合使用两种生活质量问卷SF-36和QOL-35,评价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CI)后3个月生活质量变化,探讨PCI对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连续观察2008年3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心内科住院患者61例,按照是否行PCI将患者分为两组.使用SF-36和QOL-35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估,3个月后随访患者并再次评测生活质量,采用多元协方差分析评估PCI对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 24例非PCI组患者和37例PCI组患者性别(P=0.005)、心绞痛发作史(P=0.015)、吸烟史(P=0.037)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Judkins分级(P=0.001)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他临床基线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用多元协方差分析控制基础水平的差异后,比较PCI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PCI对两组SF-36总分(P=0.044)、精神健康领域得分(P=0.003)、QOL-35总分(P=0.039)、社会功能领域得分(P=0.007)影响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CI能提高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3.
目的评估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SMPI)在冠心病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的临床价值。方法20例冠心病患者PCI前及后3d内各行1次腺苷SMPI。静息心肌灌注显像(RMPI)于PCI前SMPI的次日进行。心肌显像按17节段5分制进行评分。PCI后1年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随访者不知晓患者的检查结果),在此期间发生心肌梗死或心因性死亡为严重心脏事件(HCE),PCI3个月后再次接受PCI或搭桥手术为非严重心脏事件(SCE)。率的比较行χ^2检验,频数比较行秩和检验。结果PCI前血管供血区域的可逆性节段,PCI后示90.9%(40/44)灌注有改善,不可逆缺损节段亦有41.3%(25/58)显示不同程度的改善。PCI后1年内出现1例HCE,5例SCE,预后与PCI前后受损节段灌注改善情况无关(χ^2=3.17,P〉0.05)。结论PCI后近期腺苷SMPI是评估PCI后心肌灌注的有效方法,其中可逆性缺损改善与否是评估PCI疗效的可靠指征;其预后价值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4.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感染性心内膜炎得不到治疗常会致命,即使用最新抗生素和外科治疗,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仍然很高。因此,其预防已成为基本的问题。  相似文献   
25.
生长激素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脏肥厚是心脏对超负荷的一种生理性代偿反应,扩张型心肌病缺乏这一种代偿反应。生长激素有助于心肌肥厚,故试用于扩张型心肌病患者。 方法 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7例,符合以下标准:药物治疗后仍有心衰的临床表现,左室舒张末内径超过60mm,射血分数<40%,入选前6个月病情稳定,窦性心律,  相似文献   
26.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是一种获得性的,以高凝状态、出血综合征以及多器官功能衰竭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慢性DIC的病程可长达数月至数年,症状较轻,多见于恶性肿瘤、死胎综合征或巨大血管瘤。由于持续、低度的血管内凝血启动,体内调节机制可充分代偿,多不至于引起严重临床症状。如有慢性出血的表现,则称为纤溶亢进为主的DIC。相应的DIC实验室检查多为轻度异常,如血小板轻度减少,纤维蛋白原定量、APTT、PT可在正常范围或轻度减低,  相似文献   
27.
目的 探讨基础血肌酐正常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肾功能减退的临床特点. 方法 根据直接PCI术后是否发生肾功能减退,将216例术前血肌酐正常(<132.6 μmoL/L)的AMI患者分为肾功能减退组(32例)和非肾功能减退组(184例).比较两组的临床和冠状动脉造影资料,确定肾功能减退的发生率、预测因素及其对治疗和住院期间预后的影响.肾功能减退定义为术后72 h内血肌酐较术前升高≥25%. 结果 直接PCI术后肾功能减退的发生率为14.8%(32/216).肾功能减退组的年龄>75岁(28.1%比14.1%,P=0.047)、并发心力衰竭(25.0%比9.2%,P=0.017)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非肾功能减退组;而低分子肝素(84.4%比95.1%,P=0.039)、β-受体阻滞剂(75.0%比95.6%,P=0.001)、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81.3%比93.5%,P=0.025)、他汀类药物(84.4%比97.3%,P=0.008)的使用率显著低于非肾功能减退组.肾功能减退组住院期间的死亡率显著高于非肾功能减退组(25.0%比2.2%,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并发心力衰竭是发生肾功能减退的惟一独立预测因素[比值比(OR)=3.275,95%可信区间1.275~8.408,P=0.014];而肾功能减退是住院期间死亡最强的独立预测因素(OR=10.313,95%可信区间2.569~41.402,P=0.001). 结论 基础血肌酐正常的AMI患者直接PCI术后也易发生肾功能减退.发生肾功能减退者多为AMI的高危患者,治疗不充分,住院期间预后差.  相似文献   
28.
急性心肌梗塞发生、死亡的昼夜规律和预后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前瞻性连续观察急性心肌梗塞118例并随访,梗塞发生时间和死亡发生时间呈昼夜规律,心肌梗塞多发生在白天,上午10时发生率最高;出院死亡6例,死亡多在白天,住院死亡17例,死亡无昼夜规律。参照Hinkle-Thaler死亡分型标准,住院死亡以循环衰竭型多见,出院死亡以心律失常型多见。多元分析示年龄、射血分数、肌酸磷酸激酶峰值和Killip分级四项指标为预测死亡的独立预报因子。  相似文献   
29.
<正>冠心病是西方发达国家的主要死亡原因,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习惯的改变,该病在我国的发病率亦逐渐增加。我国社会老龄化日益严重,老年冠心病患者也在增加。为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本研究分析了本院65岁以上住院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  相似文献   
30.
儿童和年轻人的心源性猝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猝死在年轻人中较为罕见,它可以突然发生在任何时候。猝死的预防很难,较难预测,但还是可以找到一些线索,如多数患者有预兆,部分患者家族中有年轻时就猝死的先例,患者临床和心电图异常,或有高危行为等。猝死的流行病学研究较少,1组469例猝死患者的报道,年发生率为每十万人中1.3~8.5人,其中有三分之二患者有心脏病。由此推测美国每年约有几千个年龄小于20岁的患者猝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