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72篇
  免费   279篇
  国内免费   111篇
耳鼻咽喉   19篇
儿科学   14篇
妇产科学   35篇
基础医学   136篇
口腔科学   29篇
临床医学   466篇
内科学   235篇
皮肤病学   106篇
神经病学   57篇
特种医学   137篇
外科学   176篇
综合类   752篇
预防医学   485篇
眼科学   22篇
药学   398篇
  15篇
中国医学   400篇
肿瘤学   80篇
  2024年   66篇
  2023年   215篇
  2022年   187篇
  2021年   155篇
  2020年   172篇
  2019年   158篇
  2018年   180篇
  2017年   92篇
  2016年   104篇
  2015年   112篇
  2014年   173篇
  2013年   183篇
  2012年   204篇
  2011年   246篇
  2010年   179篇
  2009年   130篇
  2008年   121篇
  2007年   116篇
  2006年   78篇
  2005年   80篇
  2004年   70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3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内分泌失调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09年3月到2011年9月间收治的84例内分泌失调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西药疗法治疗,实验组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57.1%,实验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83.3%,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内分泌失调性骨质疏松症的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并应用。  相似文献   
62.
目的 :了解南京地区过敏性疾病儿童过敏原种类和分布特点,为临床预防和治疗过敏性疾病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德国Mediwiss过敏原体外检测系统,对南京地区2 032例过敏性疾病的儿童血清总Ig E和19种过敏原特异性Ig E进行定量检测。结果:2 032例过敏患儿总Ig E阳性率为68.4%,19种过敏原检测阳性率为62.1%,最常见的过敏原是尘螨(44.5%)、牛奶(13.7%)、猫狗毛皮屑(13.2%)、鸡蛋白(11.2%)、霉菌组合(11.0%)。学龄前组和学龄组吸入过敏原阳性率明显高于婴幼儿组,食入过敏原阳性率明显低于婴幼儿组。学龄前组和学龄组的吸入性过敏原阳性率均高于食入性过敏原。三、四季度过敏原阳性率高于一、二季度。结论:南京地区过敏性疾病儿童最主要的过敏原是尘螨,其次是牛奶、猫狗毛皮屑、鸡蛋白,且不同年龄组儿童过敏原结构不完全相同,不同季节儿童过敏原阳性率也有差别。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儿童噬血细胞综合征(white blood cell syndrome,HPS)的临床特点?诊断标准?治疗过程以及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9—2013年南京市儿童医院血液肿瘤科收治的72例儿童HPS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及转归,采用Logistic方法分析患儿的预后危险因素?结果:72例中42例(58.3%)是感染相关性HPS,其中EB病毒感染相关性HPS最多;其余的30例中4例(5.56%)是非感染相关HPS,26例(36.1%)病因不明?临床表现为发热(91.7%)?肝脏肿大(83.3%)?脾脏肿大(66.7%)?外周血血常规三系检查结果为两系减低(72.2%),三系低下(27.8%),血红蛋白浓度减低(91.7%),血小板数量减少(77.8%);血生化检查血清甘油三酯升高(38.9%);凝血常规检查功能障碍(41.7%);血清铁蛋白升高(55.6%);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大部分找到了噬血细胞?72例中死亡10例(13.8%),好转或者基本痊愈24例(33.3%),出院后失访14例(19.4%)?年龄<3岁?乳酸脱氢酶(LDH)>2 500 U/L是不利的危险因素?结论:年龄小和LDH水平增高是儿童HPS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应该及早诊断治疗,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64.
目的 观察Thera-Band渐进抗阻肌力训练对脑卒中后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步态的影响。 方法 将脑卒中后偏瘫患者4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24例)和对照组(2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增加Thera-Band弹力带对偏瘫侧肌肉进行渐进抗阻训练。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治疗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Berg平衡量表(BBS)、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中的行走和上下楼梯功能检测标准以及GaitWatch步态分析对2组患者进行评定。 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的FMA评分[(24.54±2.47)分]、Berg评分[(39.21±2.25)分]、FIM评分[(12.46±1.06)分]、步频[(79.00±8.08)steps/min]、步幅[(59.75±3.31)cm]、步速[(40.29±5.04)cm/s]以及对照组的FMA评分[(20.67±2.65)分]、Berg评分[(28.92±2.90)分]、FIM评分[(11.92±0.97)分]、步频[(69.17±8.11)steps/min]、步幅[(56.38±3.46)cm]、步速[(36.08±4.84)cm/s]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FMA评分、Berg评分以及GaitWhatch步频、步幅、步速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Thera-Band弹力带渐进抗阻训练结合常规康复训练可有效地改善脑卒中患者运动和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65.
文章从辽宁省大连市中心医院的照明现状出发,分析了医院照明的现存问题,提出以LED光源灯替代普通灯具的医院照明改造方案,可达到节省经济成本,实现环保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66.
目的评价尘肺、职业中毒患者生活质量。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住院尘肺患者119例和职业中毒患者66例进行WHOQOL-BREF问卷调查。结果尘肺组生活质量(QOL)各领域得分从高到低依次是:社会领域(46.27±18.67)、心理领域(44.78±14.18)、环境领域(43.02±15.49)、生理领域(41.60±10.99);中毒组生活质量(QOL)各领域得分从高到低依次是:社会领域(39.11±17.21)、环境领域(39.02±l3.95)、生理领域(37.34±8.82)、心理领域(36.30±13.07)。尘肺组生存质量总主观感受分数(2.17±0.96)、健康状况总主观感受分数(1.95±0.92);职业中毒组分别为(1.82±0.82)、(1.52±0.66)。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尘肺组生活质量主观感受主要影响因素为合并症,中毒组主观感受主要影响因素为文化水平;中毒组各领域得分影响因素主要是从业状态,人均收入,文化;尘肺组各领域得分影响因素主要是合并症,人均收入,从业状态。结论尘肺、职业中毒患者的QOL均处于低水平;治疗尘肺患者应以改善合并症为主,而中毒患者改善心理状况,职能恢复尽快复工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症状监测在湖北地区传染病预警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通过对湖北省2个县的209个监测机构实施情况和287名数据上报人员的问卷调查,对症状监测系统实施以及探测暴发性疫情的可行性进行分析。结果基于多数据源的症状监测系统 ISS 成功建立,所有监测点都有相应的硬件设施支持该系统的运行;且近90%的数据上报人员具有相应的能力和意愿利用此系统完成数据的收集和上报工作。数据上报的总体质量较好,并在系统运行期间成功预警3起暴发性疫情。结论症状监测能顺利开展,并可应用于传染病预警。  相似文献   
68.
69.
院内外猝死及初步心肺复苏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2000年以来,在我院抢救的院内外猝死患者的病历资料,对其早期复苏的成功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0.
总结15例重度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婴幼儿急救的输液管理经验。主要措施包括:迅速评估和快速建立静脉通路,规范、合理的补液及小剂量胰岛素的应用,做好补液过程中的评估和监护,早发现、早干预各类潜在的输液并发症。15例婴幼儿均在48 h内纠正酮症酸中毒,经后续治疗血糖稳定出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