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32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刘勇  苏祖兰  龙捷  唐录英  何丹 《广东医学》2001,22(6):502-503
目的:总结甲状腺滤泡性腺瘤与腺癌的诊断要点,甲状腺腺瘤和单结节性甲状腺肿的鉴别诊断及细针穿刺在甲状腺疾病中的应用价值。以提高 对甲状腺疾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复验3435例甲状腺病例的显微形态学诊断,对所得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甲状腺腺瘤是各种甲状腺疾病中的首位病种(49.5%);冰冻诊断的良恶性鉴别(定性)准确率为100%,具体类型诊断(定类)准确率为88.2%,细针穿刺诊断准确率为77.8%,结论甲状腺疾病、尤其甲状腺恶性疾病的细针穿刺诊断准确率低,无法取代传统的冰冻切片诊断;分化好的甲状腺滤泡性癌在诊断上难度大,需仔细寻找包膜和血管的浸润协助诊断;应重视甲状腺腺瘤与单结节性甲状腺肿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42.
B细胞淋巴瘤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亦  苏祖兰 《白血病》2000,9(4):249-252
  相似文献   
43.
B细胞淋巴瘤是发生于淋巴造血组织的恶性肿瘤.以往研究显示,B淋巴瘤的发生与EB病毒有关[1],也与抑癌基因p53失活,原癌基因c-myc激活及细胞周期调节失控有关[2-4].随着研究的深入,又有学者认为,B淋巴瘤的发生是由于B细胞生长分化发生障碍所致.那么,B细胞为什么不能正常生长?文献和我们已有的研究表明,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与对B细胞起调控作用的T细胞表面分子如CD4蛋白表达异常有关.因此,有必要对这方面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我们通过对CD4基因蛋白表达的研究,探讨CD4蛋白的表达在B淋巴瘤发病中所起的作用及意义.  相似文献   
44.
将微波技术应用于免疫荧光染色并作玻片置育的改良创新,结果表明,反置玻片中低火档5-7min染色效果最佳,且避免了干燥。该方法大大缩短了孵育时间,加快以进程,降低背景染色,提高阳性强度及阳性检出率,防止了脱片,染色质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45.
对前列腺增生与前列腺癌的有效方法鉴别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2005-11至今,我院泌尿外科送检的前列腺组织穿刺物、电切标本和前列腺切除标本65例.采用购自福州迈新公司的前列腺病变组织免疫组化双染检测试剂盒,该试剂盒能在一张前列腺组织切片中同时检测到AMACR/P504S、P63和Cytokeratin(High MW)/34βE12三种抗原.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遍在蛋白活化酶E1(UBE1)和凋亡抑制基因Bcl-2蛋白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收集80例DLBCL组织和30例良性淋巴组织反应性增生(RH),应用免疫组化技术(EnVision二步法)对DLBCL组织进行免疫分型并检测其免疫表型GCB型、ABC型中UBE1、Bcl-2蛋白的表达;同时检测UBE1、Bcl-2蛋白在RH组织中的表达。分析UBE1、Bcl-2蛋白表达与DLBCL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DLBCL组织中UBE1与Bcl-2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DLBCL组织中UBE1阳性表达率为65.0%(52/80),RH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13.3%(4/30),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CB型和ABC型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3.3%(16/30)、72.0%(36/50),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LBCL组织中Bcl-2阳性表达率为51.3%(41/80),RH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10.0%(3/30),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CB型和ABC型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6.7%(11/30)、60.0%(30/50),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DLBCL组织中,UBE1的阳性表达率与患者的年龄、累及结外数目有关(P<0.05);Bcl-2的阳性表达率与DLBCL患者的年龄、Ann Arbor分期、累及结外数目、国际预后指数等病理特征有关(P<0.05)。UBE1在ABC型中的表达与Bcl-2的表达呈正相关(r=0.582,P=0.001)。结论 UBE1、Bcl-2蛋白在DLBCL的ABC型中表达较高,在肿瘤的发生、发展及侵袭中起着一定的作用,UBE1与Bcl-2蛋白的高表达可能提示DLBCL患者的不良预后。  相似文献   
47.
色素上皮源性因子与肿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色素上皮源性因子 (Pigmentepithelium derivedfactor ,PEDF)是一种存在于正常组织中的可溶性糖蛋白。它具有营养和保护神经、抑制血管形成、促进肿瘤分化和凋亡等功能。PEDF是近年来国外研究较多的肿瘤生长和转移抑制因子之一 ,它的发现和其对肿瘤作用机制的阐明 ,对于人类恶性肿瘤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8.
目的 观察广东地区不同类型成熟T和自然杀伤(NK)细胞/T细胞淋巴瘤及其亚型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按WHO(2008版)标准重新评估广东地区2002-2006年1137例成熟T和NK/T细胞淋巴瘤患者.由多名血液病理医师复查,补做必要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原位杂交.结果 963例确诊为成熟T和NK/T细胞淋巴瘤,占同期所有淋巴瘤20.1%(963/4801),发生于结内319例(33.1%),结外644例(66.9%);非特殊型外周T细胞淋巴瘤293例(30.4%);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281例(29.2%);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198例(20.6%);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ILT)46例(4.8%).男女比为1.99:1,发病中位年龄为44岁.非特殊型外周T细胞淋巴瘤好发于55~64岁;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好发于25~54岁;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阳性ALCL多见于年轻人而阴性多见于中老年人;AIIJT好发于65~74岁.结论 广东地区成熟T和 NK/T细胞淋巴瘤多见于结外,好发于男性,总体发病与年龄增长无明显关系,但具体类型有不同的年龄侧重群;常见的类型依次为非特殊型外周T细胞淋巴瘤、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及ALCL;EB病毒感染与NK/T细胞淋巴瘤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皮肤Rosai-Dorfman病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方法:报告2例病例并予组织病理学检查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结果:1例22岁女性,左面颊、臀部、下腹及双下肢红色或淡黄色丘疹、斑块和结节4个月,皮损呈卫星簇状分布。另1例56岁女性,右面颊部起红色肿物伴轻痒1年余,伴游走性多关节疼痛,皮损周边可见卫星状分布暗红色斑疹、丘疹。两例PPD试验阳性,组织病理均有真皮内窦组织细胞增生,免疫组化染色均示S-100阳性、CD68阳性及CD1a阴性。结论:皮肤Rosai-Dorfman病临床特征为皮损呈卫星簇状分布和多数皮损内有散在粟粒至绿豆大黄色物质,组织病理特征为真皮和(或无)皮下脂肪组内存在增生的窦组织细胞。目前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但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50.
目的:通过检测Bcl-2在B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细胞中的表达,探讨它在肿瘤恶性程度,疗效及及预后判断中的意义。方法:收集病理确诊的初治B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45例,病理标本均行常规石腊包埋、HE染色和免疫组化LSAB法标记。结果:45例B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中Bcl-2表达在高度恶性患者中为66.7%,低、中度患者为6.7%。Bcl-2阳性患者初次治疗完全缓解(CR)率为41.7%,Bcl-2阴性者CR中率为90%,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间谍(P<0.05)。Bcl-2阴性者长期生存率明显高于Bcl-2阳性者(P<0.05)。结论:检测Bcl-2在B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中的表达对肿瘤恶性程度及对预后的判断均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