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4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0篇
耳鼻咽喉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02篇
内科学   34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14篇
特种医学   44篇
外科学   32篇
综合类   95篇
预防医学   33篇
药学   18篇
  1篇
中国医学   13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胃肠的首要功能是消化、吸收和代谢营养物质,同时肠道又以其特有的屏障功能(机械、生物、免疫和化学屏障)"构筑"了人体同外源性物质接触的第一道"防线".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器官,具有一系列复杂的代谢和免疫功能,其中肝脏中和、清除外来毒素的功能与其对细菌毒素和其他大分子的免疫反应间存在着微妙的平衡关系,而这种关系的失衡不仅会引起局部而且会导致全身的中毒和组织损伤~([1]).  相似文献   
82.
目的:研究脓毒症时心肌损伤与心肌内皮素-1(ET-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关系.方法: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脓毒症组,每组8只.采取盲肠结扎穿刺术(CLP)建立脓毒症模型,24 h后动脉采血及分离左心室心肌,检测大鼠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cTn Ⅰ)、心肌匀浆上清液中TNF-α、ET-1浓度.并分别观察心肌显微及超微结构改变.结果:脓毒症组大鼠血清cTn Ⅰ较正常时照组及假手术组明显升高(P<0.01),心肌出现典型变性及超微结构损伤;心肌TNF-α、ET-1较正常对照组及假手术组明显升高(P<0.01).脓毒症组血清cTn Ⅰ与心肌TNF-α、ET-1水平正相关(γ值分别为0.967和0.958,P<0.001).结论:脓毒症时心肌损伤与心肌TNF-α、ET-1水平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83.
蛋白质在细胞内的降解是极其复杂又高度有序的过程,真核细胞中的蛋白质降解绝大多数是由泛素系统完成的.泛素蛋白酶体系统(ubiquitin-proteasome system,UPS)具有高效、高选择性依赖ATP的细胞内蛋白质降解途径.蛋白质首先是被泛素分子识别,在泛素分子的介导下,由泛素活化酶E1、泛素载体蛋白E2以及泛素连接酶E3特异性作用,随后再与26S蛋闩酶体相偶联,被26S蛋白酶体内部哑单位多次切割降解为多个肽段,且多聚泛素链被还原成单体参与下一轮蛋白质降解.  相似文献   
84.
目的 比较不同年龄段精神疾病患者住院费用及其变化趋势。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纵向分析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2005-2012年9 841例精神疾病患者的住院费用。结果 青年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最长, 为51 d, 老年患者最短, 为39 d。2005-2012年, 不同年龄段精神疾病患者的日均住院费用和人均住院费用均呈现增长趋势, 2012年青年、中年、老年患者的日均住院费用分别增长到263.33、236.63、241.13元, 人均住院费用分别达到12 779、10 996、9 233.5元, 2009年人均住院费用年增长率分别高达25.41%、41.89%、63.38%。药费、诊疗费和床位费是不同年龄段精神疾病患者的主要组成部分, 2009-2012年药费所占比例出现下降趋势。住院天数是中青年精神疾病患者住院费用的最主要影响因素, 而住院次数是老年患者住院费用的最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青年、中年和老年精神疾病患者住院费用普遍较高, 应加强对不同年龄段精神疾病患者的经济补偿, 减轻精神疾病患者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85.
前列腺癌组织中血管生成与细胞外基质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PCa)组织中血管生成与细胞外基质(ECM)的相关性,及其与肿瘤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检测38例PCa患者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以及Ⅳ型胶原(COLⅣ)、纤维连接蛋白(FN)、层粘连蛋白(LN)等ECM。结果高分化癌组织中MVD)明显低于低分化和未分化者(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癌组织中MVD明显高于元转移者(P〈0.001);高分化癌组织中COLⅣ、FN、LN呈连续型分布的百分率明显高于未分化者;有淋巴结转移者COLⅣ及FN呈连续型分布的百分率明显低于元转移者。COLⅣ、FN、LN呈连续型分布者的MVD均明显低于呈非连续型分布者,呈负相关。结论血管生成和ECM在PCa侵袭和转移过程中均起重要作用,两者关系密切,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86.
目的 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早期急性肺水肿(APE)的临床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处理提供线索。方法 分析行原位肝移植术后APE患者的术前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围手术期(包括术前,术后前3天)肾功能(尿量,血肌酐)的变化情况;记录移植术中及术后前3天总入量、总出量和液体平衡量。结果 肝移植术后APE患者(14例)术前MELD评分较非肺水肿组(127例)显著增高(P<0.01),且术后死亡率明显上升(P<0.01); APE组患者术前存在肾功能不全,术后血肌酐、尿量延迟恢复;术中、术后液体正平衡显著增加,与非APE组差异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肝移植术后早期APE与术前高MELD分值、术前肾功能障碍、术后肾功能延迟恢复及术中大量输液、术后限液不足密切相关,术中、术后严格控制出入量平衡,尽快恢复患者肾功能及相关重要脏器支持是防止肝移植早期APE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7.
加强医疗病房内空气净化的设置及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减轻外科加强医疗病房(ICU)内空气污染的状况,控制经空气交叉感染,作者在外科ICU内设置了一套“空调净化局部控制系统”。实施后空气质量有了明显的改善,空气中微生物菌落计数的检测结果表明,控制区(48个/m3)及非控制区(105个/m3)与实施前病区(618个/m3)比较,差异均有极显著意义(P<0.01)。该套装置性能稳定、灭菌效果好、运行费用低。其应用体会对国内ICU在预防空气污染工作中有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88.
中暑是一种严重威胁健康的危重疾病,病情进展迅速,可出现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和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而导致高病死率,即使存活者也有近30%存在神经等系统后遗症。传统上重症中暑的治疗以积极降温为核心,被称为中暑救治"第一关键点"。但近来研究发现,除了降温,积极治疗早期脏器损害,防止单一脏器损害向MODS发展,是改善重症中暑预后的关键,并由此提出"第二关键点假说"。基于以上认识,近十年来逐渐发展出了一系列新的治疗手段,但目前重症中暑整体临床治疗仍缺乏规范、统一的方案,其中某些治疗的疗效也尚未明确。本文主要从降温及全身脏器支持保护的角度,围绕"第一和第二关键点"救治理论,总结近年来临床上重症中暑救治措施的现状与研究进展,为规范临床救治和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9.
胃肠功能障碍与炎症反应在中暑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暑是一种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生命的疾病,表现为中心体温升高超过40℃以及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而引起谵妄,惊厥或者昏迷等症状。尽管当前有积极的降温和相应的处理措施,但在我国中暑的死亡率仍可高达10~15%,并且一旦重症中暑引发了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 MODS),死亡率则可达到40%以上,而且随着现今全球变暖和全球范围热浪袭击强度和频率的增加,死亡率还会继续升高[1,2]。过去20年的研究表明,中暑是由热调节功能失调引起的,伴随着剧烈的急性期发应和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 HSP)表达的改变,接踵而来的多器官损伤是由热的细胞毒性作用和炎症反应以及宿主的凝血反应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引起的[2]。最新更多的研究越来越倾向于认为,中暑的病理生理学反应并不是由热暴露的直接损伤引起的,而是一种继发于热损伤之后的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 SIRS),进而发展为脓毒症(sepsis),引发MODS的过程[3]。而在此过程中胃肠功能障碍和炎症反应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简单介绍了当前对中暑发病机制的总体认识,重点介绍胃肠道和炎症反应在中暑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改变及其作用的相关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90.
目的以微弹簧圈(MC)瘤腔栓塞治疗兔颈总动脉创伤性假性动脉瘤(TPA),评价其长期疗效。方法在16只兔的 右侧颈总动脉制作创伤性假性动脉瘤。将术后3~4周存留的12个TPA兔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MC瘤腔栓塞组,分 别给予相应的治疗。栓塞治疗后3个月复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并做病理检查。结果对照组3只兔未接受任何 治疗,均死于TPA破裂出血。MC瘤腔栓塞组中4只兔闭塞全部瘤腔、4只兔闭塞大部瘤腔、l只兔发生MC脱入载瘤 动脉。栓塞术后3个月复查DSA见4只全部瘤腔闭塞者仍完全闭塞,载瘤动脉通畅,局部解剖发现TPA原有结构消 失,取而代之的是一团瘢痕组织。栓塞大部瘤腔的4只兔未发生进一步的栓塞,MC有再压缩现象。统计分析显示两者 均有防止TPA破裂出血的治疗效果(P=0.029)。结论采用MC瘤腔栓塞TPA可以达到完全闭塞瘤腔,保留载瘤动脉 通畅的效果;瘤腔部分栓塞亦有防止TPA破裂出血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